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世人不知煩惱、紛爭皆由自心貪著而來,往往追求生滅事相上的快樂。然而學了佛,才了知因果的道理,唯有從因上努力修善斷惡、降伏自心,才能從生滅的世間法中出離,朝不生不滅、無漏清淨的佛果邁進

     從前,有兩個毘舍闍鬼共同擁有一個竹簍、一根木杖和一隻木屐,他們為了獨自佔有這三樣東西,始終爭來奪去。

     此時,有一路人看到這個情況,便詢問說:「這三樣東西有什麼稀奇的地方嗎?看你們爭奪得如此嚴重,互不相讓,難道是什麼奇異之物嗎?」

     二鬼回答:「這個竹簍可以變現出一切衣服、飲食、床鋪、被褥等生活用具。拿了這根木杖,能夠降伏所有怨敵,使其不敢爭辯。穿了這隻木屐,能夠自在飛行而無罣礙。」路人聽完這三樣物品的功用後,便對二鬼說道:「你們向後退,離我遠一些,我幫你們平分這三樣東西吧!」二鬼遵照路人所說,即退到遠處。此時,路人馬上一手抱起竹簍,一手握住木杖,並穿上木屐快速飛離,二鬼愣在當下,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只聽到路人的聲音在空中迴盪:「我已將你們的爭鬥平息,今後你們不用再爭了。」二鬼愕然,沒想到到頭來竟一無所得。

     這個公案中,毘舍闍鬼比喻諸魔;竹簍比喻布施,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木杖比喻禪定,能夠降服諸魔障及煩惱賊;木屐比喻持戒,持之必定得生人天善道。諸魔爭竹簍,比喻於世間有漏法中強求果報,畢竟空無所得。若能修善行及行布施、持戒、禪定等波羅蜜,便能離苦得樂,獲得出世道果。

典故摘自《百喻經.卷二》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我執」根本大敵- 審慎內省 己動機

     
      我們要思惟利益遍滿虛空的無量無邊如母眾生,為了要使這一切眾生脫離三界輪迴的苦海,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安樂佛果, 因此,我要聽聞正法,並依之如法實修。在做任何實修之初,一定要發起如此廣大的菩提心。

      一般而言,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想出離輪迴證得解脫果位,我們一定要將此自私自利的堅固習性加以扭轉、摧毀。通常只要我們有機會念一句嗡嘛尼唄美吽,或做些實修的時候,心裏總是想到我能發財、得到快樂、離開三惡道或輪迴。除了這些想法之外,想到要利益遍滿虛空如父母有情的情形是少之又少 

      稍微做了一些閉關或善行,所希望的就是廣大的名聲,希望聽到很多人稱讚說:「你看,某某某是一做非常棒的人,非常好的實修者!」大家心裏想的都是這些。

      如果用這種自私自利的心來做實修的話,無論是何種實修,這種修法都會變得沒有力量。因此,我們要隨時隨地消滅一己自私自利的串習。如果純然利他的菩提心能任運生起的話,那是極為殊勝的。 

      對大多數人而言,要在內心中任運生起菩提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瞭解生起菩提心的要訣之後,不斷地練習如法熏修,最後是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的。 

      為了證得佛果,「大乘之道的基礎」如果具有的話,就已經足夠了;沒有的話,就是很欠缺、遺憾的。此基礎即是「利他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以「分別心」來做的話,就是不清淨的菩提心。「利他菩提心」:首先對自己的母親發起;其次,對無邊的所有眾生,未生起「深切悲愛不忍之心」前,要經常觀想禪修。現在,世俗諦中的願菩提和行菩提的發心,「波羅密多」的道路,要不斷地努力修持。至於「勝義菩提心」:恆常安住空性、大離戲禪定。若經常這樣修持的話,將能漸次清淨二障及其習氣。進而,究竟圓滿的「勝義菩提心」就會生起。這個時候,就能給予一切眾生廣大的利益和安樂。

      在此世界中有各種動物譬如鳥類,牠們在經過訓練後竟也能夠說人類的語言。我們身而為人,能夠講說思維,且較一般動物聰穎,如果肯學習的話,有甚麼是做不到的呢 

      最主要的就是心裏面不要經常想著 "我 ",為了個人算計,這樣子的我執是最糟糕的。在我們經教的學習中有提到,三界輪迴之中,最大的怨敵莫過於"我執"了!有了這個"我"的想法之後,接下來對名利,財富等等的欲求都會產生。 

      如果如法來觀察、觀照的話,心裏所存的這個 "我"的影像,是無始以來根本不存在的。仔細想想--譬如說,生氣的時候心裏有 "我"的概念,煩惱的時候心裏有 "我"的概念,生病的時候馬上想到是 "我"生病了,口乾舌燥的時候,想到說是 "我"的口舌乾燥,"我"感到很清涼,"我"感到很痛苦,這一切過程之中都有"我"這個概念的存在。

      但是如果我們善於觀察的話,仔細想想,這個我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在頭頂上在頭顱裏面還是在頭髮裏面在嘴巴裏面這個我是不是在頭以上是否是整個的頭是不是在手裏面或在肚子裏面這個膝蓋,腳是我嗎這個五臟六肺是不是我

      如果仔細觀察身體的每一個部份,會發現這些都不是我。譬如說頭如果是我的話,把頭分割到最後,變成微細的元素。在其中無法找到所謂的 "我"。如果身體的某一個部份是我的話,身體是由許多部份組成,那不就變成有很多個 "我"

      如果放輕鬆慢慢來想一想的話,所謂的 "我"根本是不存在的。雖然它自性不存在,但是我們還是會執著有一個 "我"的這種想法。世間上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它們並沒有實體的自存自性。

      因此,利他的菩提心在自己的內心中要恒常思維修習,終身依止。世俗之中的一切事物,其中包括錢財、名聲、親眷、朋友、權勢、地位等,這一切都是執著於 "我"與 "我所"而產生出來的,執著這些東西的後果便是沒有邊際的輪迴。

      瞭解這個道理之後,行者要會全神貫注在教法的實修上。如果無法做到這種程度的話,最起碼對世俗之事,一定要減少貪戀和執著。人們努力營求、累積錢財之後,對上沒有供養佛法僧三寶,對下沒有佈施貧窮乞丐。在往生時,一毛錢也帶不走。

      然而,由於愚昩與煩惱,在累積財富的當中會造作許多惡業,這些惡業卻如影隨形般恒常跟著我們,且在因緣成熟時,會讓我們親嘗苦果。因此,我們要瞭解世俗營求的過患,而捨世俗心勤修正法。

      在正行專注與無所緣取的階段,也就是自己在做實修的時候,不要讓各種妄念掌控我們的心。經常是嘴巴上念誦經文或咒語,但是心裏頭各種的妄想、念頭像雪花般紛飛,心猿意馬。因此不管在什麼時候,要經常以正念正知來觀察自己的內心(自我反省),好好的使它堅固、穩定下來。但是,心思太放逸、散漫,沒有「很努力」來修行的話,要得到「究竟了義」是很困難的事。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無始劫來習氣的染缸,是一罈最濃最烈的陳酒,如何從紙醉金迷中醒來?身邊的善知識良藥苦口的勸導,往往是引領我們覺察迷失的曙光

     過去在農忙之餘,村子裡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換彼此的消息,難免也會有人發發牢騷,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有一天,須賴講起專門跑南北貨生意的莫勃,「這個老莫很會作生意,也很熱心助人,但是就是有兩個毛病不太好,一來動不動就大發脾氣,二來做事情很倉卒,還來不及聽人家說清楚,就說他知道了……。」
     沒想到,這時候莫勃剛好拉著馬、馱著貨經過,聽到屋裡頭一群人正在談論他,想也不想立刻破門而入,「那個愛嚼舌根的人,給我站出來!」看到莫勃突然出現了,大家嚇了一跳、正面面相覷時,沒想到莫勃已經一把揪住須賴的前襟,順勢一扯,瘦小的須賴當眾撲倒在地!
     「我莫勃什麼時候對不起你了?竟敢在這裡造謠生事!說我動不動愛發脾氣、做事急躁?今天不給你一點教訓,我莫勃在村子裡還抬得起頭來嗎?」順勢又撲上去,要給須賴一頓拳打腳踢時,大家七手八腳地攔了下來。
     「有話好說……你一動手,不就擺明了須賴說的是事實嗎?大家眼見為憑,對不對?」村長才說完,大家都對莫勃的莽撞無禮議論紛紛。「就好像那些貪好杯中之物的人,整天醉生夢死、不務正業,人家看不慣他如此糟蹋生命,勸他、罵他,他不但沒有清醒,反而意氣消沈、愈喝愈多,這不是自討苦吃,自己害了自己嗎?」
     聽了村長一番話,莫勃平靜些了。村長接著說:「老莫,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過失,不知道檢討反省,反而起瞋心責怪別人,就好像喝醉的人失去理智、愈喝愈多一樣。只有如此愚癡的人,才會一再地為隱藏自己的瞋心,不斷地施暴於人!」
     村民們都為村長的智慧叫好,也勸莫勃跟大家一起坐下來聊聊,聽聽大家的意見,才不會誤會大家的好意。 

典故摘自《百喻經》

不再文過飾非,才有可能覺照進而覺悟。《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佛法中有二健兒,一者慚,二者愧,慚愧之藥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坦白面對自己,才能從生死的染缸中醒來。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