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是開始出現於吐番王朝第二十九代國王拉託託日列占時期,到了第三十三代國王松贊干布(Songtsen Gonpo 617-698)的時候,西元629年,唐太宗貞觀年間,與唐朝王室及尼泊爾王朝聯姻,唐朝的文成公主Princess Wen-Cheng與尼泊爾赤准公主Princess Bhrkuti被迎請入藏時,其嫁妝裏各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及大量佛經。
當時,為安置佛像及佛經,並為了調伏古地形學說認為西藏地形有如女羅剎惡魔的說法,而大事興建以大昭寺、小昭寺為主的 108 座寺廟,此時雖然興建眾多寺廟,但卻沒有西藏本土的出家僧侶。在這同時,松贊干布派許多人留學印度,學習梵文和巴利文,其中一位大臣吞米桑布札(Thomi Sambhota)創造了現在所使用的藏文,影響後世西藏佛教及文化甚為遠大。
到了第三十八代國王赤松德贊,發弘揚聖法的大願,迎寂護大師入藏,建立西藏第一寺桑耶寺(義為「任運不變成就住處」),但黑教徒和諸魔作障,阻廟營造。寂護大師建議,只有迎請印度本土顯密佛法第一大宗師,已証佛果的 蓮華生大士(Guru Rinpoche, Pema Sambhava, Pema Jungney)入藏弘法,才能調伏天魔外道諸障。蓮師入藏時降妖伏魔,令其皈依佛教,立誓為護法,並建成桑耶寺,將佛法在雪域發揚光大,成為西藏佛教的始祖。
藏王赤松德贊並從印度、尼泊爾各地迎請佛教學者,培育翻譯人才,大量翻譯佛經,始以毘盧遮那大師為首的七人預試出家之後,藏族三百人相繼出家,初建僧團,佛法於是大興於雪域。
蓮華生大士是五方佛部中,西方蓮華部無量光法身、阿彌陀佛報身,在娑婆世界顯現的化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佛身口意的三密應化身。由阿彌陀佛放光入西印度 達那郭嘯湖中蓮花上化生,現八歲童子相。蓮師的出世,釋迦牟尼佛早有授記。由當地國王因渣菩提帶回王宮立為王子。後感金剛薩埵現身告曰:「汝乃教主,實非政王」,乃遜位修行。先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佛預囑傳附之三藏經典,再虛心拜師印度各大持明修習密宗,以及大圓滿祖師吉祥獅子(師利星哈)修習大圓滿等,盡得顯密經軌,究竟法義;並示現精進閉關修行,即身化虹証三身佛果。
蓮師當初在印度、尼泊爾等地修行度眾之處,地境得其加持成為修行聖地,至今仍在,例如蓮師在印度和尼泊爾邊界楊歷蘇巖洞修法時,三大力魔神作障,令乾旱無雨,帶來瘟疫饑荒,蓮師遣使赴印度取回普巴金剛經續,一入地境,該障即除。蓮師和曼達拉娃空行母在尼泊爾 瑪拉提卡巖洞閉關,証得長壽佛不死成就等等。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眾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懾服,在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傳法利生,歷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沐蓮師法雨証道者無數。蓮師在各地,以各種形式引眾生入解脫道的大行,以凡夫世智難以盡言。
蓮師在西元810年入藏,住西藏55年半,其中48年藏王赤松德贊住世(21~69歲),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後來蓮師與藏土緣盡,前往羅剎國度眾。在藏王弟子恭送者面前,騰空而去,並且開示:「我無來去,惟信我者,即現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藏曆),我自來探視諸弟子」。
伏藏法(Terma)
蓮師預知藏王某後代會毀壞佛法,加上末法眾生德薄障重,為避免金剛乘教法湮滅衰退,或者為世智參雜走樣,並為保留加持力,利益後代有情,故將經續、儀軌等教法埋藏在山間岩中,及弟子心中,這是寧瑪派特有的伏藏法或巖傳法。
主要伏藏法,蓮師均授記取出的日期、取庫藏者、及受此教法者。由蓮師授記的入室弟子乘願再來,轉世化現為取庫藏大師,應授記取出預藏的適時當機教法,這些在後代出世的伏藏法清淨未受污染,並具有大加持力,有緣受法實修者能速得成就。
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士封藏了無數的大圓滿伏藏,這些珍貴伏藏,只有透過伏藏師才能被發掘出來。
蓮花生大士的伏藏教法
自從他離開西藏以來,他不停地派遣代表他的特使前來,這些特使被稱為「伏藏師」(Terton,德童),而且他們是蓮花生大士二十五位主要弟子的轉世。今日,我們把這些以各種不同化身顯現的大師稱為「一百零八位大伏藏師」(108 Great Tertons)。數個世紀以來,這些伏藏師已經顯現,並且掘取出蓮花生大士為了未來世代的利益而封藏於西藏各地的伏藏。這些伏藏以經典、教導、神聖的物質、珍貴的寶石、法物等形式被發掘出來。這些伏藏的埋藏處包括土中、石中、湖中、樹木中,或甚至更微細的如虛空中或心意中。
金剛乘的教法,尤其大圓滿的教法是由十七部主要密續所構成。這些密續由蓮花生大士和無垢友帶入西藏,並且加以傳布弘揚。僅管在印度,許多其他大師已經把這些教法發揚光大,但是這些教法在西藏傳播,主要歸功於蓮花生大士和無垢友的仁慈。許多世紀之後,當阿底峽(Atisha)抵達西藏,他參訪桑耶寺的圖書館,對其大量而豐富的藏書感到驚奇。他說:「這些伏藏一定是取自空行母的界域!我從未聽說在印度的任何一個地方有數量如此眾多的密續。」阿底峽承認,金剛乘教法在西藏發揚光大的程度遠遠超過印度。
從佛教引入西藏至今,伏藏以新伏藏(new terma)指不斷被發掘出來的伏藏教法的形式持續被掘取出來。多傑.林巴(Dorje Lingpa)的《廣博見地》;由嘉春.寧波(Jatson Nyingpo)取出的《三寶總攝》;以及由仁津.果登(Rigdzin Godem)取出的《普賢密意洞澈》。除此之外,大約在一百多年以前,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取出《傑尊心髓》,秋吉.林巴取出《普賢心髓》。因此,大圓滿傳承因為新伏藏的發現而持續不斷地更新。
人們或許會問,堆起一疊又一疊的大圓滿經典的目的?這牽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那就是傳法的清淨性。當教法從一個世代傳到另一個世代時,一些染污或三昧耶的毀損可能會不知不覺地產生,而削弱了加持。為了抵消這個作用,蓮花生大士以他無量的善巧智慧和慈悲,給予我們清新的、隱藏的伏藏。沒有什麼比「心部」、「界部」、和「口訣部」等「大圓滿三部」更甚深的了。當掘取出的伏藏是清新而直接時,佛陀與修行者之間的距離就非常短,對教傳的世系也沒有損害。因此,傳法的清淨性與否不在於教法本身,而在於傳法的世系有多長久。這就是大圓滿教法有持續更新之教導的原因。
蓮花生大士和無垢友的主要弟子是西藏國王和二十五位弟子,他們全都證得虹光身,即在死亡時,他們的肉身融攝入虹光的狀態。這樣的修行者在死亡之後,只留下他們的毛髮和指甲。
從這些的修行者以降,經過許多的世代,如同一條川流不息的河流般,眾多弟子也以虹光身離開這個世界。在法身、報身和化身三身之中,報身以可見的虹光形式展現。因此,在今生證得虹光身,是指直接在報身的證悟狀態中覺醒。西藏大譯師毘盧遮那的弟子龐.米谤.貢波(Pang Mipham Gonpo)證得虹光身,他的弟子也證得虹光身,並且在之後的七個世代,每個弟子的弟子都證得虹光身。直至今日,一直不斷地有修行者以虹光身的形式離開這個世界。
* 毘盧遮那教導八十歲的的龐.米谤.貢波(Pang Mipham Gonpo)如何將上師的加持作為修持之道。那時,米谤.貢波的身體已老化僵硬,毘盧遮那便以禪修帶將他的身體綁直,並讓他的頭靠在禪修棒上。米谤.貢波完全無誤地了悟「立斷」本淨,而證得虹光身。
大圓滿的伏藏法會在特定時期,以最適切的形式被發掘,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伏藏法不斷地被發掘出來。而這些珍貴的法教之所以得以延續,主要是來自蓮花生大士二十五位主要的弟子,他們不斷地轉世成為伏藏師,將埋藏的法教加以發掘、修持、保存與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