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實修教法】不要談自己的覺受和功德,應當專注的做祈請。


     功德毀壞之因有四種,其中一個就是宣揚。若是沒有什麼特殊意義的情況下去宣說自己的功德,很容易毀損這些功德。作為修行人,作為佛門弟子,必須要隱藏、保密自己的功德,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不能宣說。不僅僅是功德,自己積累了一些善根、福德,或者做了什麼好事、善事也不能輕易宣說,一定要隱藏起來。

      其實我們的一些行為、言談舉止,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造業,我們所認為的功德也並不一定是什麼功德。就算稍微有一些功德,但是與佛菩薩、三寶的功德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沒有什麼可宣揚的。在沒有什麼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一定要保密,一定要隱藏起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功德。自己有一點點的功德,然後到處去宣說,這本身就是一種過失,別人也能看出來你內心的一些雜念,這都是不如法的。

      我們不能看自己的功德,要經常看自己的過失;不能看他人的過失,要經常看他人的功德,這樣我們才能進步,才會有轉變,才能慢慢學到他人的功德,進而將他人所有的功德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最後,我們自己所有的過失都能消失殆盡。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人生在世,終不免無常、老病死等,因為這些都是生滅之法。但佛法教導我們,

       在生滅中有一不生滅的真心,一切萬法皆由此心而生,也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任何人都搶不走。只要悟到這念不生不滅的心,就不會為種種境界所束縛,人生就能更光明、更有價值。

      一天,佛陀帶領弟子們入舍衛城托缽,途中看到一名梵志望著自己田中已經成熟、可以採收的稻米,面露歡喜之情。佛陀問同行的比丘們:「你們有看到那位梵志嗎?」眾人皆點頭後,佛陀即默然入城托缽。然而,當天夜晚下了一場大雹雨,梵志田中的稻全部受損,女兒也在當時往生,雙重的打擊令梵志愁憂悲苦,舉國之內無人能讓梵志停止哭泣。

      隔日,眾比丘至城中托缽時,聽到梵志家發生的不幸,便回去稟告佛陀。沒有多久,梵志也哭著來到精舍求見佛陀,請示解除悲苦的方法。佛陀告訴梵志:「世間上有五件事情無法避免,也無法脫離:一、事物必會耗減,沒有令其不耗減的方法。二、事物必會變滅,沒有令其不變滅的方法。三、色身必會生病,不可能永無病苦。四、色身會漸漸衰老,想要讓它不衰老也是不可能的。五、人最後都會死亡,沒有人可以免除。世間人沒有智慧,不了解佛法,見到這些耗減、變滅、老病死的現象時,就會愁憂苦惱,這是因為不了解真理。」

      佛陀繼續勸勉梵志:「不只有你家會有無常,世間都是如此,無常都在我們身邊,怎能要求只有你可倖免?所以要以智慧觀察這些無常現象,如果你因此而吃不下、不快樂,那你的冤家就會得意,而你的親朋好友卻會為你而憂愁;即使如此,這些無常之事也不可能回到像以前一樣。所以,能夠了解無常的道理,遇到變異、損失、老病死,也就不會難過悲傷了。」於是佛陀為梵志說了一首偈語:

      「不以憂愁悲聲,多少得前所亡?痛憂亦無所益,怨家意快生喜。至誠有慧諦者,不憂老病死亡,欲快者反生惱,見其華色悅好。飛響不及無常,珍寶求解不死,知去不復憂追,念行至勝世寶。諦知是不可追,世人我卿亦然,遠憂愁念正行,是世憂當何益?」

      接著,佛陀為梵志說布施、持戒等種種法,梵志心開意解,心意調柔,如實知苦、集、滅、道四諦真理,便恭敬頂禮佛陀,並合掌說道:「我今已了解真理,從今以後皈依佛、法、僧三寶,奉行五戒,盡形壽不犯戒。」言畢,繞佛三匝,歡喜而去。
                                                                                                             典故摘自《佛說義足經‧卷一》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修行佛法是要遠離輪迴痛苦,當發心越廣,它所產生的力量越大,把一切眾生放在心上感同身受來修持,才有力量

      我們從無始以來直到今天,因為都是只想到自己,從輪迴當中一再的輪轉,都是為了自己,所以導致一直輪迴,因此從開始再墮入輪迴次數,已完全無法算出。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當初生起菩提心來修行,積聚資糧,最後才證得佛果,所以我們為了獲得究竟的安樂,我們必須要發起利他的心,我們沒有任何的敵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現在覺得:這個是我的敵人、這是我所不喜歡的人,如我們仔細去觀察的話,這些眾生也是過去世,無數次曾經幫助過我們的父母親,現在我所看到的,所有的動物,像是海底的眾生也好,或是小小的螞蟻也好,這些都是無數次做過我們的父母親。
      有一公案: 過去有一位聖者名為嘎達雅納,他曾經路過一個地方的時候,有一個種田的人在休息的時候想吃魚,他正在吃魚的時候,有一隻狗跑到他的前面來,聖者嘎達雅納用他的神通觀察,是甚麼樣的因緣,讓他們同聚在一起?
      原來農夫正在吃的這隻魚,是農夫這一世已往生父親的轉世;聖者觀察這隻狗,是農夫這世已往生母親的轉世,這農夫剛好又抱著一個小孩,這小孩是過去被農夫殺死的仇人轉世,為了報仇就出生在他家。
      聖者就說:「吃著父親的肉,用腳踢自己的母親,抱著過去的敵人,輪迴一切的法就是如此奇妙!」

      輪迴一切的法,沒有永遠固定的,它是一直都會變化的,我們現在大家都和睦相處很開心,或許過去我們都是冤親債主,然後今天湊在一起。我們投生在輪迴,從甚麼時候開始?沒有一個人可以講的,因為這樣,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沒有任何的敵人,從無始以來都有關係。

      因此所有的上師每次傳法的時候,都會先講要發起菩提心,為了利益一切如母眾生,因為這樣子的原因,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我們任何的時候修行佛法,一切的父母一定要放在我們的心裡,感同身受來幫助這些父母的原因來修行佛法。
      沒有菩提心就沒有佛道,我們要獲得究竟的安樂,就必須要成佛;成佛的話就要對三寶有恭敬心、清淨心,對三寶要有堅定的信心,然後對所有父母眾生發起菩提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一開始不可以想我自己要得到甚麼安樂,或是追求甚麼安樂,這樣我們一開始的動機是非常渺小的,這樣是不對的。
      所有的六道裡面包括地獄道、餓鬼道,各有各的痛苦,都一直在受苦,地獄來講,八熱、八寒加上近邊、孤獨共有十八個地獄,我們一墮入地獄,就是數十萬年,沒有辦法脫離地獄;若墮入餓鬼道之中,餓鬼道也有外內,分很多種類,一旦墮入餓鬼道裡面,也是數十萬年都在餓鬼道裡面。
      如果我們自己所造的因,是墮入地獄的因,假如這個因還沒有結束,我們一定會留在地獄裡面。以地獄來講,八熱地獄的痛苦,八個來講,痛苦是一個比一個重,所以每一個眾生他自己所造的因,所遭受的痛苦都要去感受。
      餓鬼道跟地獄比起來的話,他們的痛苦稍為輕微,但是還是具有很大的痛苦,餓鬼道的痛苦,就是數百萬年、數千萬年沒有辦法吃到食物還有水,同樣的,數百萬年連水這個字都聽不到。

      聖者嘎達雅納,他去餓鬼道度化這些餓鬼道的眾生,他的口感覺到有一點點口渴的感覺,他就問餓鬼道的眾生水在哪裡?當他一講,就有數十萬個餓鬼來到他的面前說道:聖者、聖者,水在哪裡?我們也要喝:他告訴這些餓鬼道的眾生說:我自己口渴,所以我問你們水在哪裡。 
      這些餓鬼道的眾生就告訴他:那天你口裡說出水這個字,我們就認為應該會得到水,實際上他們已經數十萬年沒有聽到水這個字了。
      聖者嘎達雅納繼續行走,他看到一個美好的房子,這屋裡有一位美女,這美女供養他食物,她自己所坐的寶座,是一個很高的寶座,寶座的四角綁著四個餓鬼道的眾生,美女告訴他,你千萬不要給他們食物,你自己好好的享用!
      那些餓鬼道的眾生一定要向他要食物,他就給了他們一點點食物,給第一個,食物化成像那餓鬼的血肉一樣;他又送給另一個,食物立刻變成鐵丸;再送給另一個時,食物變成灰塵;給最後一個,食物變成血跟膿!美女說:我已經告訴過你不要給這些餓鬼食物,難道你悲心比我強嗎?
      聖者嘎達雅納問美女,這些餓鬼是造了甚麼因才會變得這樣?美女告訴他說:如果我告訴世上的人的話,他們應該不會相信,聖者他是親眼看到,所以他就相信了。
      原來他們以前是同一個家庭的人,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和傭人,有一次過年的時候,他們做了很多的食物要佈施,這個美女正在煮飯的時候,聖者嘎達雅納就過來了,她對聖者生起了信心、恭敬心,供養了一些食物給聖者。
      這美女供養以後,她其他家人後來才到,當美女供養聖者嘎達雅納時,她想她所做的供養也可以讓她的家人們隨喜,她就告訴她的丈夫,她丈夫立刻就生氣了,他說這食物我們都還沒有吃,妳就先給這位聖者,妳這個行為是不對的!然後她又告訴她們家的祖母,有這樣的供養,祖母沒有隨喜,反而罵她說:妳吃沙子好了。過年時很多人送給她們家禮物,她們家的傭人把好的都藏起來,不好的給客人。
      當時聖者嘎達雅納問她,妳有沒有這樣分別?傭人告訴聖者說,她不可能做這種事,如果有的話,她就把自己的肉吃掉,所以當她投生在餓鬼道時,聖者佈施給她的東西,全部變成她自己身上的肉。
      那時這美女發了一個願:他們那麼不懂得隨喜,他們種下了不好的因,假如因果業力存在的話,她要親眼看見她們承受那些果報,所以一般而言,這美女應該會投生在三十三天,但是她自己想看到他家人們的果報,所以她就在餓鬼道中看著他們受苦。
      最後這美女告訴聖者嘎達雅納:我的女兒在人間做妓女,請聖者轉告她,不要從事這樣的行業,否則會造很多的業,您到人間以後告訴她,在坐墊下有黃金,這些黃金拿出來,用他們全家人的名字做供養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