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山淨煙供


拉尊南開吉美
「哩沃桑卻」(Riwo Sangchö,字義為「山煙供」,蓮師所伏藏的法教之一,十七世紀由大瑜伽士和大伏藏師拉尊南開吉美(1597-1653)所取出,他將此法帶入錫金,成為「日津叟竹」(Rigdzin Sokdrup,成就持明命力,Accomplishing the Life-Force of the Vidyadharas)甚深法系的一部分。在藏傳佛教中,此法為桑供(上供)最著名的修持。
A Guide to Sang Practice 桑供修持指引   by Dodrupchen Jigme Tenpe Nyima   多竹千吉美滇培尼瑪(第三世多智欽仁波切)
南無 咕如 貝瑪卡惹耶(頂禮上師蓮花生源者)
三世諸佛總集尊,一切眾生之怙主,垂念吾等濁世眾,且以慈悲來眷顧!
雪域法教與眾生,頂巖鄔金大士主,虔誠堅定以三門,尊崇頂禮於跟前!
    於此的論述主題如下:藉由如幻修持,獻上如幻供養,而完成如幻資糧的積聚。藉由此因─所謂的福德資糧─我們得到果,也就是智慧的圓滿。極少難度却極具意義且極具利益的法門有四種,包括桑供、水食子、餗供,以及施身(供養自身)。規律且精進修持這些法門的人,將可積聚資糧、清淨遮障,特別是能平息造成我們無法成就佛法和即生覺醒的各種障礙和因素,而能如破雲而出的太陽般離於這些緣境。由於這些法門也對達證無上大圓滿的道途開展具有助益,因此我們花費精力來修持這些便頗具意義。
    首先,讓我們仔細看看桑供。桑供應該要「源於尊聖、材質精細且擺設美妙」。這個意思是,[桑供應該要]不受錯誤維生方式(不正業)和吝嗇所染。五不正業和吝嗇(慳吝),是投生於餓鬼道的特定因子。如果我們像是要把身上的肉割下來那般捨不得獻供,則將無法帶來資糧的積聚,因此我們應該徹底避免之。「材質精細」的意思是,我們應該要供養第一個部分(獻新)或我們自己使用的最好部分,而不是那些我們根本不想去碰的腐敗、苦臭、殘渣物品等。後者是不會有效益的。諸佛並無任何好壞、淨污的分別,但是供品都必須要乾淨衛生,如同所說:「既然是為了累積資糧,就應該要乾淨,甚至要做得更乾淨。」關鍵重點在於,供品應該要極其乾淨且清淨而為。
    「擺設美妙」的意思是,桑供的火爐、壇桌或擺設位置等等,都要整齊排放,這是重要的。不應該只因為自己對於竭盡所能沒興趣,所以就不理會我們所聽到的教言,而讓它們歪斜或混亂。
        此外,無論我們在做什麼,都必須身語意合一而行,否則我們絕無可能達成任何價值意義。若我們只是口誦法本就感到滿意,心中對於修持內涵沒有任何思惟,好像木製面具的頭裡有著紙製舌頭在抖動,我們就只是事倍功半,累壞自己却效益極少。事實上,根本沒有哪個修持是只要持誦而無需觀想。這裡也一樣,桑供也是以生起次第和觀想作為基礎。
    簡言之,我們以念誦皈依發心文為開端,以堅定信心皈依三寶,並生起為利自他有情而發願成佛的願菩提心。若未以這兩項為前行(準備基礎),這個修持就會像是未先對靶就拉弓射箭,因此我們必須以皈依發心為始。接著,除非我們觀想自身為本尊身相─無論是哪一位本尊,否則便無法加持供品,因此我們必須自觀為本尊。從我們心中的「吽」字,出現深紅色「讓」字,燃燒桑供的供品。從「樣」字出現風而吹散它們,從「康」字出現水而潔淨之。以此,供品在大本淨究竟虛空的空性、超越分別概念的法界中得以清淨。
    接著,再次自觀本尊,心中放射白色「嗡」字,其有數個光圈(明點)作為裝飾,變成深而廣的珍貴器皿,佈滿整個宇宙。在這個器皿裡面,有多個代表諸佛證悟身精要的白色「嗡」字、多個代表諸佛證悟語精要的紅色「啊」、多個代表諸佛證悟意精要的深藍「吽」,從究竟空界如雨降下。桑供的本質為空性和無瑕染的智慧甘露,能夠嚐即解脫,經由此而加持,變幻成不同賓客所能感知的各式型態。這些型態包括能刺激視覺的樣貌、能刺激聽覺的聲音、能刺激嗅覺的氣味、能刺激味覺的味道、能刺激觸覺的質地,以及各類豐裕和享用,盡皆完善、無有匱乏,是為廣大無竭之寶,就如尊聖普賢菩薩的供養雲一般。藉由「虛空藏」咒語和手印,供品[不斷地]倍數增長。接著,從自觀本尊的心中「吽」字照耀無量光芒,我們思惟因尊崇之而邀請的三寶賓客、因其功德而邀請的護法賓客、因悲憫之而邀請的六道賓客,以及製造障礙的賓客─我們的怨親債主,全數從法界究竟虛空現身為色身的型態,猶如水中驀地出現的泡沫、天空突然顯現的閃電。當我們念誦邀請賓客法本文句的同時,思惟他們是在我們面前瞬間出現,可由五官直接感知,而我們請他們入座。
The Four Types of Guest 四類賓客
    稀有而無上的「寶」眾,是我們因尊崇之而邀請的賓客,包括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以及佛法和僧眾,也包括所有的上師、本尊、空行等等。他們全數如星群般而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上方天空中。
    護法眾,是我們因其功德而邀請的賓客,包括八大天神、八大龍王、八大羅睺、四大天王、九大怖畏、十方護門、二十八星宿、七十五淨界吉祥護法,以及他們的眷屬、侍從、小僕、家族,和所有的善靈、地祇與護衛。他們全數如雲湧般聚集在天空中。
    六道眾生,是我們因悲憫之而邀請的賓客,包括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道等等的眾生,他們全數如濃霧般聚集在大氣中。
    作障勢力,是我們因虧欠業債而邀請的賓客,包括如八萬種作障勢力等、以作障王維那亞卡為首的所有債主,以及十五種侵襲兒童的大(惡意靈),和哈莉帝與她的五百個孩子。他們全數聚集在地面上,有如一大群人、天擠滿該處。
Visualization for the Offering 獻供的觀想
    觀想所有我們獻供的本尊,都納受到以光芒型態獻供的桑供品,有如陽光的光束打在水面,並用他們中空的金剛舌啜飲之。另一種方式是,思惟從獻供煙塵中,化現出數量多如一陽光光束中微塵的獻供天女,各以右手持著一只清淨甘露的寶瓶、左手持著一只盈滿療藥的容器,將此香甜氣味的煙塵散播到整個世界。煙塵的各個端點,放射出不可思議的廣大供養雲海,內含有八吉祥和七皇寶等。
Benefits of the Offering 獻供的利益
    獻供予稀有而珍貴的[寶]眾─我們因尊崇之而邀請的賓客,使得包括我們在內的一切有情眾生,都能完成兩種資糧的積聚、清淨兩種遮障,並且即生達到兩種悉地(成就)。
    獻供予護法眾─我們因其功德而邀請的賓客,他們將醉心於樂空之味,而幫助我們平息一切病痛、毀損勢力、惡緣障礙,並帶來各種順境善緣,無需費力且任運成就,正如我們所欲,且達成所有我們擇取的事業。
    獻供予六道眾生─我們因悲憫之而邀請的賓客,使他們從業力視相、自身痛苦和各自道界的習氣中解脫。簡言之,他們變得具有他化自在天的一切豐裕和享用。究竟上,他們成為佛陀,於自然顯現的色究竟天大界中,任運覺醒。
    獻供予作障勢力─我們因虧欠業債而邀請的賓客,使我們和一切他眾從無始以來無量生世所累積、甚至是於此生以此身所累積的種種債務,都得以償付。這些包括因為我們殺生所致的短命、因為我們攻擊毆打他眾所致的瘟疫疾病、因為我們偷竊所致的貧窮、虧欠大領主與手下卒,以及因為意外殺死人或馬所致的各類業債。我們還清債務,從業力的債責中解脫,也從怨親債主的致命復仇中解脫。他們則從各自的業力視相和種種痛苦中解脫,尤其是從企圖傷害他人的惡意和串習中解脫,並且獲得慈、悲,和珍貴的菩提心。
        在我們念誦法本文句的同時,要記得作上述觀想,以此方式來封印這個修持,這一點極為重要。
Visualization for the Dissolution 收攝的觀想
    當我們念誦收攝的文句時,思惟獻供者、獻供物、受供者,悉皆融入於本初清淨且無時自在的無盡大界中,也就是離於分別概念且超越思考界限的法界。接著於結行時,將我們的福德善根迴向予正等正覺,並念誦適切的吉祥文。
    由於水食子、餗供和施身的修持觀想,幾乎與此相同,因此可依推論而理解之。
        儘管我並不確知心中的此一意涵,仍保留無比上師口耳傳承的真義,未展現學術傲氣或引入自身觀點。如此為回應法友的不斷請促,我寫下桑供觀想的簡短指引。若有任何錯誤,今於智慧尊眾跟前懺悔。經由此一善德,願自他和一切見此文者,所有阻擋我們成就證悟的障礙皆得平息,我們所有符應佛法的願望皆得圓滿無礙,一切吉祥而我們成就自他安樂正如所欲!當那位使暇滿人身具有意義、多次參訪瞻洲所有偉大聖地的阿秋僧人再三請求,表示自己需要桑供觀想的簡短指引時,吾,稱為多美乞者,於多傑札坡上的獨自閉關處寫下此文。
       Virtue! Virtue! Virtue!   善哉!善哉!善哉!
「餗」意指燃燒供養:「在木炭上燃燒食物來作供養。獻供予佛眾、護法、一般性的所有眾生,以及特定性的遊走靈類(部多)和怨親債主。」五種不正業包括:偽善、諂媚、誘引、剝奪,以及刻意預設的慷慨。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