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問:皈依戒和其他誓戒何時會從內心生起?
上師說:
皈依戒的生起,是當你懼怕下三道且對三寶有信心時。
居士戒的生起,是當你相信因果業報時。
沙彌戒的生起,是當你的心出離輪迴時。
具足戒的生起,是當你的心完全離於所有惡行時。
願菩提心戒的生起,是當你出於悲心視自、他平等時。
行菩提心的生起,是當你視他人更勝於己時。
當你任何的修行都具備皈依和菩提心,且結合了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融合方便、智慧,
那時你的佛法即成為真正的修道。
當你的修道結合了見、修、行、果時,那時你的修道便能淨除迷惑。
當你精進地將見、修完全融入修行時,那時你的迷惑將破曉為智慧。
總之,無論你修任何法,若不能融合生、圓次第,見與修、方便與智慧,就會像只用一條腿走路般。
上師又說:未來時代追隨蓮花源(Padmakara) 之語的幸運人們,朝這兒仔細聆聽吧!首先,在道上修行時,你必須精進努力。因為過去你將所有心神放在迷惑經驗中如此之久,無數劫以來,你所做的一切都在迷惑中偏離了正道,如今獲得人身,你應該要在此時切斷這個迷惑欺妄。一切有情眾生都被阿賴耶無明分 (ignorant all-ground )的黑暗所蒙蔽。 當二元相對的經驗生起時,這種經驗會透過對二元的執取而變得固實起來。無論有情眾生在做什麼,他們所做的一切皆是悲哀的行為。六道眾生的迷惑囚牢是多麼牢固。
獲得一個人身是極為困難的。 雖已得到了人身,卻只有少數人聽過佛的名號; 聽過佛的名號之後,也只有極為稀少的人會感受到信心;而即使感受到信心,進入佛法後,許多人還會像是頑固的野獸般,毀壞自己的三昧耶與戒律,往下墮落。看到這些有情眾生,菩薩感到異常絕望,而我,蓮花源,則感到無限哀傷。
措嘉,在佛陀教法住世之地,即使得到圓滿人身的人們,無數生以來已積聚了無邊功德,他們卻仍然經歷著六道有情十足的業力。
三昧耶戒的範疇
密乘儀軌中,不論是皈依還是依止上師或接受傳法、接受灌頂後,都有三昧耶的戒體。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內:培育菩提心;密:提升清淨心。從廣義上講,凡是上師針對弟子的身口意制定的修行要求都屬於三昧耶戒的範疇。最根本的戒是對上師本尊空行的信念不退失,十四根本戒、八粗墮、五方佛清淨戒及百十萬條戒等都屬於三昧耶戒,弟子必須依教奉行。
何為不如法受持三昧耶戒
行者接受了圓滿的教法,依法修持最為重要。一切法中包含三昧耶,一旦不如法修持就等於違犯戒律。有的人求法不求戒、不受持或自受三昧耶戒,甚至否定三昧耶戒的真實功德。比如跟隨某位上師多年,也修了多年本尊法,但沒有什麼感應和覺受,由此對上師、本尊起疑心,信心不定,輕毀乃至否定了自己所持的三昧耶戒。
違犯三昧耶戒應如何懺悔
行者通過修持殊勝儀軌能彌補小乘、大乘或金剛乘戒的破損。如修持儀軌中皈依文能修復小乘戒,發世俗、殊勝菩提心為利生成佛能修復大乘戒,修生圓次第上師本尊及金剛薩埵四對治力法能修復金剛乘三昧耶戒。如理如法地按儀軌修持極為重要。堅定信心,用正見觀修上師身口意的正法,清淨三昧耶根本及支分的過患,生生世世恒時相應三密三身上師如意寶。
總之,上師給弟子傳法,通過弟子的虔誠心,將弟子與上師、本尊、空行之間連成一條線,並打了結,這個線結如同誓言三昧耶。要得到上師、本尊、空行的加持攝受,必須保持三昧耶戒清淨。一旦這個線結鬆了,馬上要加固。如果行者違犯誓言,三年內仍未懺悔,所造的業就成定業,無法修復。若懺悔之後反復違犯,同樣無法修復。我們要時刻不忘自己對上師三寶立下的誓言,提醒自己的正念不違背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減少各種違緣障礙,速證無上菩提。
儀軌:修行法門是一種系統化的生起次第修行,由許多步驟構成,其中包括與本尊之身、語、意相關的瑜伽。典型的儀軌結構包含了皈依發菩提心的前行、觀想佛本尊和念誦咒語的正行,以及功德迴向一切有情眾生的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