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在開始之時,是何者帶引進入佛法?何等福田可以讓法種子植入我們意中?如何入門?這就是皈依。

皈依三寶和發菩提心始終是必須要具備之兩大條件

      皈依意指能認識佛、法、僧三寶為永恆不變之保護,從而生起誠信,因此而得到之效果是開啟了入法之門,此乃最初之情況。      

      在皈依三寶之後,我們對法之基本看法應該如何?

      當知,在整個空間中充滿著生命,此等眾生無一在過去世不曾是我們的父親或母親,我們要認知眾生皆曾為我父母,對他們從前所給予之慈愛,心懷感激;我們亦應明白曾為我父母之眾生,尚沉淪於輪迴生死苦海中。故此要發菩提心,為彼等而立下修行無上教法之決心,菩提心便是我們修行之基礎和預備工夫。
      不管修何法門,皈依三寶和發菩提心始終是必須要具備之兩大條件。故此無論我們在做什麼,簡單如一個大禮拜、一句咒、修生起圓滿次第,無一修習、無一儀軌在開始時可以沒有皈依和發菩提心之祈禱。在結尾時亦當以此志趣做迴向和祈禱。
      聖教是極之深遠廣大的,教法亦無量。為了適應個別不同眾生之根器,佛陀立下八萬四千法門。當修習時,要把所有教法集中為一個重點。那麼,應該如何濃縮呢?事實上,雖然佛陀立下無量教法,最重要之訊息,可歸納入下列四句頌中: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佛陀實教我們不應行惡而應該行善。何謂惡行?當一個身、語、意之作為能損害他人時便是惡行。正如佛說,我們不應作任何傷害他人之事。善行者,任何能為他人帶來好處、正面、美好之行為。

      何者為此等善惡之根源?一切善以為主人,以身、語為僕而行善。惡行亦出於心,依身、語而行惡。故知,此等善惡之根源皆是自心。然而目前此心,於某程度上而言尚不自知者,不論何時何地,意到而作,亦如是積累業力。
      此心乃所有染污之根源。憤怒從此心生,又由此憤怒衍生各種傷害打鬥等。同樣,妒嫉亦從心生,諸般惡意如忌妒、欲望、愚蠢、傲慢等等亦從自心生。故此佛陀開示當自調心!當見心乃眾苦之源,我們必須警惕、制心,努力減少垢染,我們要完全專注於此,當惡意生起時加以調伏。

      同為此心,當轉為正時,能認知三寶殊勝者亦是它,並藉此經驗生信和作皈依,由於修習正法,此心亦能為自身及他人之解脫積聚因緣。由此可知,善惡之根源便是此心,必須對治此心加以改良轉化,對自心之考察便是修行主要部分,對治心是佛法各乘之共道。我們有幸能得遇佛法,源出於精神導師,對我們披露何者應作,何者不應作。 

摘自怙主敦珠仁波切( 1904-1987 年 ) 皈依發心法談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有位天人天福享盡時,五衰現前,自知不久將亡。因受持三皈,心心念念不忘三寶,因而解脫了畜生道的業繩繫縛。

     

      第一,他頭上戴的冠花自然枯萎;第二,頸中的光芒不再;第三,身形消瘦、腋下自然流汗,身體臭穢;第四,天衣自生垢穢;第五,不樂本座,座旁並有一位天人在等候他的寶座。

     天人有天眼通,看到自己死後將投胎成一隻癩子豬,身上長滿癩痢、惡瘡,於是心生恐懼,悶悶不樂。另一天人看到他憂愁不樂,便問他:「你為何如此不快樂呢?」天人回答:「我天壽已盡,將投胎成一隻癩子豬,因此十分憂惱。」天人跟他說:「天上的人都是如此,誰也逃不過死亡這一關。但是你非常有福報,釋迦牟尼佛現正在善法堂為他母親說法,你趕快去請求佛陀,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於是,天人馬上趕去見釋迦牟尼佛,請佛陀救他。佛陀對他說:「想要免離此難,只有受三皈五戒。若想再進一步,就要修禪定,入甚深禪定,才可以超越死亡。」天人生活很快樂,要他修行打坐是很難的事情。但這個時候,天人為了不墮惡道,就對佛陀說:「世尊,只要能讓我不墮惡道,做什麼都沒有關係。」於是佛陀馬上為他受三皈依,他虔心皈依三寶,七日之後壽盡。
     因受三皈依的功德,所以天人並未墮入惡道,轉而投胎至一位大長者家。由於天人害怕受畜生報,所以心很專注,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念心堅住不動,把心靠在三皈依上,於是轉為人身當了長者的兒子。
     他的母親在懷孕期間,總是聽到「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聲音。待他一出生時,便長跪合掌唸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母親看到嬰兒的奇特行為,大為驚恐,認為是妖怪,不吉祥,便想要丟棄他。長者知道此事後,馬上前往探望。結果一聽,原來嬰兒是在唸三皈依,就告訴大眾:「你們不必感到驚慌,這嬰兒善根具足,一出生就知道唸三皈依,而你們都已經七老八十了,還不知三皈依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好好養育他,他將來必定很有成就。」
     這小孩聰明伶俐,父母都很疼愛他。五歲的時候,和同伴在外面玩,遇到了舍利弗和目連尊者,就上前問訊作禮。舍利弗尊者感到奇怪:「從未看到小孩子這般作禮的。」小孩就問尊者:「尊者不認識我了嗎?」舍利弗尊者即入定觀其本相,才知小孩即是當初在善法堂受三皈依的天人。小孩長跪對舍利弗及目連尊者說:「願尊者代為請世尊及僧眾明日到寒舍慈悲應供。」於是尊者將話稟白佛陀,小孩也回去跟父母說明原委。長者感到非常光榮,準備了豐富的齋飯供養世尊及眾比丘僧。世尊也藉此因緣開示法要,小孩和父母皆證得無生法忍,百萬天人同發無上菩提心。

典故摘自:《眾經撰雜譬喻》

       有些人不知皈依三寶,也不知修持善法,只能隨業受報。三寶是眾生的依怙,若能皈依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藥,以僧為友,歸向、依靠三寶,必能生生世世不離正法,永離惡道。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依照儀軌及壇城如法的修持,信眾用虔誠心供養,經由具德上師佛法的加持,將之轉化成殊勝供品,以火燃燒的方式,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能令法界一切歡喜滿足,十方安樂吉祥!


一、【火供的意義】  

佛法中任何修行最基本的目的是消除無始之業障,增益福德、智慧二資糧,進而得到究竟的佛果位。密法中得到以上目的的方法不勝枚舉,其中用火作上供養、下布施的方法,便叫做火供。


  
二、【火供修行程度與方法】  

火供因修行者的智慧高低和修行的程度深淺不同,可分為上等修行火供、中等修行火供、下等修行火供。

(一) 上等修行火供:又稱究竟火供、真實火供、大樂智供,屬於無形火供。

主持火供的上師透徹了解大菩提、大空性二者無二無別,擁有最究竟的智慧,在禪定中以究竟的智慧之火燒我執、斷煩惱所知二障,不必用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壇城。屬於最究竟的火供。

有能力修此火供的上師,如蓮花生大士、龍欽巴祖師、持名無畏洲....等大持明者。

上等火供修行之果報:

1. 本性清淨--普賢王如來之法身佛。
2. 自性清淨--五方佛之報身佛。
3. 悲心清淨--釋迦牟尼佛之化身佛、一切佛菩薩之成就。

(二) 中等修行火供:屬於無形火供。

上師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在修行火供。隨時觀想自身為文武百尊、諸佛菩薩之化身。自己的口便是火爐壇城,臍輪代表金剛智慧之火。至於火供時所使用的金剛匙只以兩手代替之。左手代表智慧空性之金剛匙,右手代表方便菩提心之金剛匙,以手代表的左右金剛匙來供養口之火爐壇城,所供養之福物轉為甘露,清淨自身。

中等修行火供之果報:

依自己本尊所修行而得之果報,如修金剛薩埵即得金剛薩埵之果位。

(三) 下等修行火供:屬於有形火供。

修火供的上師無法如前述二者一樣作禪定的火供修行,必須藉有形的火、有形的福物、有形的壇城來修火供。
目前佛教界的上師,即使有禪定修火供的能力,但為了配合眾生的根器,一律修持有形的火供。

以下便是介紹下等修行火供的修持方法: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