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偉大的上師蓮花生待在蒙卡的獅林洞時,我,卡千的措嘉,生起了菩提心,下定成佛之心。 向偉大的上師獻上了盛滿珍寶的曼達盤後,我做了這樣的祈求:奇哉!偉大的上師,你曾教導在生起對一切眾生的慈心與悲心之後,在大乘法教中最重要的就是菩提心的修學了。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如何修學菩提心呢?
|
上師答道:措嘉,如果你已進入大乘而不修學菩提心,就會落入小乘。因此,必須一直生起成佛的決心,並精進地修學利他。
上師說:生起菩提心的要義,是渴求證得無上的正覺,並持守菩提心戒,讓一切眾生從輪迴中解脫。
佛經中有許多相關的分類,但簡言之,有兩種:願菩提和行菩提。願菩提是希望能成就眾生的福祉,但僅是如此並不足夠,重要的是能實際修持利益一切眾生。 要教尚未去除我執的偏私之人生起菩提心,似乎頗為困難。
菩提心的定義,是在自身生起先前未有的利他之心。對於沒有積聚資糧的人來說,這樣的利他之心無法生起。
措嘉,要戒除對敵、友的分別之心。在此濁世,若無追隨具德上師。是很容易落入魔掌是很容易落入魔掌的。
學菩提心且生起菩提心的利益如下:已勝過聲聞與緣覺,你被視為是大乘的行者;你的煩惱、惡業、染污之根源皆以滅除;身、語、意的一切善業成為具義之因,並能圓滿廣大福德的資糧;恆時受到諸佛、菩薩與大護法神的垂顧;一切眾生將愛你如獨子,且你的容貌姣好,百看不厭;你將永不離失大乘法教。 總之,你將快速成就佛果的殊勝功德,並證得真實的圓滿正覺,其功德不可思議,因此要持續為之。
也許求自身的解脫就夠了,為何要解脫輪迴中的一切眾生? 因為所有眾生都曾是你的父母,你欠他們的恩德難以思量,因此需要修學菩提心來回報他們的恩情。 他們的恩情在於造就了你的生命和肉體;打從孩提時,就用最好的飲食來餵養你長大,為了你歷經各種痛苦和困難;珍愛你,不惜自身;甚至愛你遠勝過他們的自身。
還有,他們給你各種財物和資產、教育你、讓你學習佛法……等等。 因為這些父母的彌天大恩,你必須將他們全數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因為一切眾生皆有相同的根源——佛性,你也和他們息息相關,所以必須將他們全都從輪迴中解救出來。
措嘉,若你只圖自己的幸福,就和究竟佛果無緣。
不修學的過患如下:既落入聲聞、緣覺乘,你就難以證得圓滿正覺;你所做的一切皆成泡影;往昔所累積的一切福德將被耗盡;恆時被鬼怪所阻撓;別人會討厭或不喜歡你。總之,你的願望都不會成功等等,因此有無窮的壞處。
措嘉,希望當一個大乘行者卻不具備菩提心是多麼愚蠢啊!
有誓戒必須持守:願菩提心的誓戒是你必須一再修學永不棄捨眾生;願菩提心會損毀,假如是下列情況:
◎存心拒絕其他眾生後,你又生氣或動手打其他人,超過一天以上沒有採取對治法。
◎存心欺騙你的上師、老師、金剛法友或任何值得尊敬者,在欺騙後超過一天以上沒有採取對治法。
◎你讓某人後悔所行的廣大功德——那應該要喜悅而非覺得後悔。在存心讓他覺得後悔之後,你又說:“還有比這更了不起的!這不算什麼!”就破戒了。
◎基於嗔心,你批評一位已生起菩提心的菩薩。
◎毫無悲心的欺騙其他眾生。
這些行為如果超過一天以上沒有採取對治法,就被稱為五邪行,必須捨棄,因為它們會讓你喪失願菩提心戒。
措嘉,如果你受了許多戒律而沒有持守的話,就會毀了自己。此外,還有五事你必須執守:
一、生氣或動手打人的對治法,是你應該永遠平靜與溫和,並試著幫助眾生。
二、欺騙值得尊敬之人的對治法,是你必須要有良知,即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永不撒謊。
三、讓他人覺得後悔的對治法,是讓一切眾生行善而證得諸佛的正覺。
四、因嗔心而批評他人的對治法,是應讚嘆所有的大乘行者,並視他們為師。
五、欺騙眾生的對治法,是你必須以自心為證,並以純淨的發心跟隨善知識。
持守這些行為,你將成為釋尊法教的持有者,即便生為凡夫。
如果你生起一個真誠利他的念頭,菩提心將毫不費力地從中誕生。
一旦菩提心根植你心,你將擁有經乘、大乘、密咒乘和大圓滿等所有教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