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雖對佛法有信心,但未斷名利之心,終有變回世間法的危險,故當謹慎。
2、雖依止靜處修行,但不具備出離心,終有散亂的危險,故當謹慎。
3、雖生起了道驗之相,但未斷驕慢之心,終有魔障的危險,故當謹慎。
4、雖集聚了眾人,但不具備悲心,終有業際顛倒的危險,故當謹慎。
5、雖有極高的見地,但未斷貪執,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6、雖勤做利眾之事,但被私欲所縛,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龍欽巴尊者 不受他人控制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不成夫妻無聚之束縛;
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無有羈絆隨心所欲行;
不立不能成辦之誓言;惡業軍隊苦海未湧現。如是自由諸眾當生喜。
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如是不受他人控制之法有六種:
一、不可成為無有少許自由的奴僕。因委身奴僕者,成日為主人忙忙碌碌,完全失去修法的機會。
二、不要組成夫妻關係,因為冤緣的組合與相聚,不會有安寧的時候,許多夫妻往往都是在吵鬧打罵中度過辛酸而又痛苦的歲月,故當解開這無情的束縛。
三、不要成為富有名份的大人物,如所謂的大管家、大法師、大官員等,他們經常都會忙碌於種種事務而少有自己修行的時間,因此遠離此諸障礙的我們應當默默無聞、自由自在地行持正法。
四、無有任何羈絆而隨心所欲地行持種種應修法門,這樣一切所欲皆能圓滿成辦。
五、無論我們發什麼誓言,之前都要仔細觀察,深深思維,事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是之故則所發誓言都能一一成辦。
六、應了知當我們往昔的業力現前時,其勢就像浩蕩大軍來臨般難以抵擋,定會身不由己地感受無量痛苦。唯有在這般苦海尚未湧現的前提下,身心才會自由,也能極其調順,無論修什麼法都沒有阻礙。如是遠離一切違緣之我等行者應當生大歡喜心,精勤聞思修行。
◎ 如何修佛法才有意義
喀喇共穹格西說:“雖然受持了皈依到密乘之間的一切律儀,但如果沒有看破、放下世間法,也無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學戒,但相續中有沒有大乘皈依戒、有沒有菩提心,這很難說。行為上的訓練固然好,威儀如法,看起來也莊嚴,的確讓人生信。不過,若是從解脫的高度來看,如果看不破、放不下,行為上再如法,也沒有太大意義。
“雖然恒常為他人講經說法,但如果沒有息滅我慢,也無有利益。”
講經說法的功德固然很大,但如果“我慢”也跟著大起來,那講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雖然精進向上,但如果將皈依法置之不理,也無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講高法、大法,求灌頂,也可謂“精進”。然而,如果相續中連皈依三寶的定解都沒有,那就跟外道一樣了。作為佛教徒,首先應該有的,就是對三寶的堅定信心,因為這是佛法的基礎。若不重視這個,修任何法都沒有意義。
“雖然夜以繼日精勤修善,但如果沒有以菩提心來攝持,也無有利益。”
哪怕你三步一拜朝拉薩、三點起來念佛、終日念經誦咒,但如果從來沒想過眾生,就算你求的是解脫,功德也不大。哪怕你閉關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輩子不出關,但沒有菩提心攝持的話,也都沒有意義。
這裡所謂“沒有意義”,不是說不能種下善根,而是說,無法因此獲得成就、度化眾生。
這些都是修法的關鍵!我們要修法,就應該依止這種教言。因此,希望大家都不要忽略這部《大圓滿前行》。對某些道友而言,可以說,已離開法本很多年了。得是都得過的,但一直不看的話,法本是法本、你是你,你們之間就是千山萬水之隔。
總之,修佛法一定要抓到關鍵,這樣修才有意義。
◎以菩提心的動機來實修教法
禮敬法語!就輪迴的因來說,以我執的無明為主,之後產生五毒的煩惱,因此就投生六道各種不同的處所之中,受到各種不同的痛苦。例如:以嗔恨為動機之後,身語意所造作的惡業,會投生在地獄之中,以貪戀為動機,身語意所造作的慳吝業力,就會投生在鬼道之中。
如果內心的動機是以愚癡為主,身體和語言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墮入畜生道中,如果心的意念以嫉妒為動機,身體和語言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導致阿修羅道的果報,如果以傲慢為動機,所造作的惡業,就會投生在天道和人道之中,若是以五毒為動機,所造作的惡業果報出現,因而受到異熟果報的壓迫,這是輪迴的痛苦。
現在一切眾生在三界之中而言,一切眾生投生在六道各個處所,依於三毒,五毒煩惱投生之中,例如在地獄道中熱地獄的眾生,會受到強烈炙熱的痛苦,鬼道的眾生會有饑渴之苦,畜生道的眾生會有愚癡之苦,互相啃食對方的痛苦,修羅道的眾生會有鬥爭之苦,人道的眾生會有生老病死四大苦,天道的眾生會有衰損墮落之苦。
這一切的眾生都在痛苦的範圍之中,一切眾生沒有邊際,他們希望得到的是快樂,而快樂的原因是什麼?是善業這一點卻不知道,想要避免的是什麼?是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善業。這一點,不善業應當斷除,而不能在愚癡之中。因此,他所追求的目標和求得目標的手段是互相背道而馳的,這樣在三界輪迴苦海的眾生,有如墮入火坑一樣,受到無邊得痛苦,卻不知如何脫離。
思維所有一切的眾生在輪迴之中,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當他們做我們父母的時候,跟現在的父母完全相同。我們都關懷自己的父母親,慈愛自己的父母親,對於這些在輪迴苦海中,曾經做過我們父母親的眾生,也應當如此的關懷。因此,思維滿虛空如父母般的眾生,能夠快速離輪迴的苦海,安置他們到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安樂的佛果。
為了這個原因,入教法的實修,以菩提心的動機來實修教法,之後,思維引導遍滿虛空如父母般的眾生,迅速脫離三界輪迴的苦海,將他們安置到一切智以及安樂的佛果,發起如此菩提心的思維,之後做教法的實修,都是大乘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