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蓮花生大師答道:透過八緣起(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即十二緣起的前八個),意生身便逐漸成形:

     無明,就是無法認出光輝是你自身的自顯現。 由於無明的力量,在五風聚集並形成輪迴的時候, 行出現了。  由於行,心識變得更加明確清楚,對客體對境的執著於是產生。  接下來,中陰狀態的名色出現了。  心識變得更加敏銳與快速,形成了六處。  觸發生在六處遇到客體對境的時候。  受是快樂或痛苦的感覺。  愛發生在當你因此生起了喜歡或不喜歡時。  就這樣,這八個因素形成了意生身。 
 “名色”這個名相指的是五蘊,其中“色”是色蘊,而“名”則由他四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所組成。 

     中陰經驗如何發生:過去的習氣及業力的顯相展現而出,因此,你會經驗到自己前去往昔的家鄉和家園,也會在心理層面上與你所有的親人相伴。  你的食物以及居住地是不穩定的,你的意生身必須從煙供中汲取所需食物。  除了 可以進入下一世投生的母親子宮內,以及趨入金剛座之外,你還可以無礙地移動。  你不斷感到害怕、恐慌、處於驚懼之中,會遇見食肉魔、狂暴的野生動物、狂風暴雨和大風雪,你四處尋找避難處和藏身地。  你的六處明晰,心智能力完整無損。  你擁有純淨非凡的視覺,而且可以看到其他中陰有情。 

   "It would be fine if death meant the end of everything, like a fire that is extinguished or water that is absorbed into dry soil. But it is not so. Even though we leave this body behind at death, consciousness wanders in the bardo, the intermediate state between this life and the next. The consciousness in the bardo is like a feather blown in the wind; it is like a naked man struggling on a dark, stormy night, unable to see even his outstretched hand in front of him, all alone and afraid." Kyabje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如果死亡意味著一切的結束,猶如火被熄滅或是水被乾土吸收一樣,那也就罷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我們在死時拋下色身,神識卻會在中陰─此生和來世的過渡狀態─之中流轉。中陰的神識就像是隨風飄盪的羽毛,又像是裸身處於暴風暗夜中掙扎的人,伸手不見五指且全然孤單恐懼。」~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