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想一想你為什麼修行

想一想你為什麼修行?
為了無病長壽,或增加財富和影響力而去修行,是狹小的目標。
你要為了自己和他人從輪迴痛苦中解脫而修行。
為了徹底了解修持佛法的必要,去了解輪迴痛苦的程度是重要的。在六道輪迴之中,下從地獄道,上至天道,除了痛苦之外,沒有別的。輪迴充滿了三種痛苦:苦上之苦(即苦苦)、變動無常的痛苦(即壞苦),以及五蘊聚合、無所不在的苦(即行苦)。
下三道主要受到苦苦的折磨;苦苦是指永無止盡的痛苦循環,一個痛苦之上有另一個痛苦:地獄道的炎熱與冰寒;餓鬼道的飢渴;以及畜牲道的心理黑暗、愚癡和恐懼。
上三道(或三善道、三善趣)特別容易遭受壞苦。在人道之中,有四種根本的痛苦:生、老、病、死。這四種輪迴之流,力量強大到足以把我們帶走——我們束手無策,完全無法逆轉它們的流勢。除此之外,當我們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不論是食物、衣服、財富或影響力,我們痛苦;當我們得到不想要的事物,例如批評、肉體的疾病或令人不悅的情況,我們感到痛苦;在自我中心地追求快樂時,大多數人犯下了惡業。不幸的是,這些只製造更多的痛苦和迷惑。阿修羅道的眾生飽受爭鬥和忌妒之苦。至於天道的眾生,在他們充滿喜樂和享受的壽命終止時,他們嚐到變動的痛苦,並再度墮入下三道。
無色界的眾生面臨行苦。無色界的眾生住於甚深的、充滿大樂的禪思狀態之中,一旦促成這種寧靜狀態的善業耗盡時,他們將再度承受輪迴的痛苦。他們尚未盡除無明,因此尚未根除五毒。
蓮師說:除非你現在就能為來世的健康安樂作擔保,否則誰能忍受墮入地獄的痛苦?餓鬼道的飢渴是難以承受的,畜牲道所遭受的奴役是可怕的,而人道生命中的種種變異多半都是痛苦的,阿修羅道的鬥爭是難以忍受的,天道的墜落是極度折磨的!一切眾生都在這個墮落邪惡的輪轉中不斷徘徊流轉,生死的波濤實在難以逃脫!
當諸佛用全知之眼看著輪迴時,他們不把輪迴視為一個有趣的處所。他們敏銳地覺察到眾生的痛苦有多麼劇烈,眾生如此努力去追求短暫的目標是多麼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我們要愈來愈清晰地相信,無上證悟是唯一值得去達成的目標。
觀修輪迴的痛苦,將使你自然而然地生起從輪迴中解脫的強烈願望。與其毫無意義的浪費精力,你將專心一意地修持佛法。
即使去聽聞教法,也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只會在數劫中發生一次。你現在接觸佛法,不只是巧合。它是你過去善業的結果。這樣的機會不應該被浪費。如果你的心與佛法相契合,你將不會經歷任何難題,但如果你不斷專注於凡俗的追求,你的問題將會增加,而且一無所成。
龍欽巴尊者曾說:我們的活動如同孩童的遊戲。如果我們從事活動,它們就不會終止;如果我們停下了,它們就會結束。
看破輪迴而想從中解脫的決心,乃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礎。除非你清楚的決定要離棄輪迴,否則不論你念誦了多少祈願文、從事了多少禪修、閉關了多少年,都是枉然。你或許擁有長壽的人生,但它將沒有價值。你或許累積了大量的財富,但它將毫無意義。唯一真正值得去做的,即是漸漸地趨近證悟,遠離輪迴。
仔細思量這一點。了解輪迴的痛苦與過患,懷著深刻的出離心,不斷地思維獲得解脫的方法。

無垢光尊者龍欽巴尊者《恆常念誦願文》:
願我乃至生生世世中  獲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願我出生立即遇正法  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願我能令上師生歡喜  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  願我悟法後修精華義  彼生越過三有之大海
願我能為眾生傳妙法  成辦他利無有厭倦心  願我能以無偏大事業  令諸有情一同成正覺
恒時持誦此六發願王  福德功德無量等虛空
發願時內心要想:願我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中,每一世都轉生善趣,且具足七德。哪七德呢?
第一,種姓高貴。第二,相貌端嚴。第三,長壽。第四,無病。
第五,緣分優異。第六,財富具足。第七,具有智慧。
使你遠離佛法的亂境&惡習
龍欽冉江詳細說明了使你遠離佛法的八種亂境,以及限制你的天生潛能去獲致解脫的八種惡習。
龍欽冉江赤美宇色(Gyalwa Longchen Rabjam,Trime Oser),也就是著名的龍欽巴(Longchenpa)尊者,寧瑪派最重要的上師。他所著的《七寶藏》闡釋了九乘,尤其針對大圓滿作了詳細說明。龍欽巴所著之《如意寶藏》說明了這十六種修持佛法必須避免的情況。
使你遠離佛法的八種亂境是:
1)極為受到五毒的困擾;(2)極為愚癡,因此很容易被不良的朋友帶入歧途;(3)落入邪門外道;(4)即使對佛法有些興趣,卻因為怠惰而散漫;(5)過著錯誤的生活方式,受到惡業的影響;(6)受到他人的奴役或控制;(7)為了世俗的因素而修持佛法——只是為了免於危險,或恐懼你可能會缺乏食物或其他的基本需求;以及(8)為了獲得財富或名聲而去修持類似佛法的假佛法。
限制你的天生潛能去獲致解脫的八種惡習是:
1)被家庭、財富和職業所束縛,因而沒有閒暇去修持佛法;(2)具有非常邪惡的本性,使你的行為墮落,因此即使你遇到一位上師,也很難使你的心轉向佛法;(3)對輪迴的痛苦沒有恐懼,因此沒有看破輪迴,或沒有從輪迴中解脫的決心;(4)缺乏信心,因此沒有遇見上師和接受教法的傾向;(5)以從事負面的行為為樂,對此毫無內疚悔恨,因而背離佛法;(6)對佛法沒有興趣,如同狗沒有興趣吃草,因此無法生起任何正面的品質;(7)違犯了別解脫戒和大乘的戒律,因此除了墮入惡趣(輪迴的下三道)之外,無處可去;在下三道之中,沒有閒暇修持佛法;以及(8)已經進入殊勝的金剛乘的道路,卻違背了與上師和金剛兄弟姊妹之間的三昧耶戒,因而遠離了獲致解脫的天生潛能。  
修行人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
  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或者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瞭解這一點、擁有這種智慧的利益是不可思議、無窮盡的。我們必需瞭解,一天二十四小時中,我們所有的行為──行、住、坐、臥、談話、工作──都可以變成證悟的因、解脫的因、來世安樂的因、或是墮入三惡趣的因,一切都依我們的發心而定。
  僅僅是喝一口水,光是喝水這一個動作,可以變成證悟的因、或解脫的因、或來世安樂的因、或墮入三惡趣的因。因此我們應該這樣思惟:如果我以菩提心的動機喝水──為了利益眾生而欲成就佛果──無論我從杯子裡喝了幾口水,無論我喝了幾杯水,每一口都變成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因,成為一切有情安樂的因。然而,如果我以執取今生的貪著心喝水,那麼每一口、每一杯水都只變成苦因,難忍的三惡趣苦的因──更不用說人道中各種問題的肇因。
  如果我們以執取今生的世俗貪著心說話,那麼無論我們說了幾個小時,全都變成投生苦趣的因、苦因; 如果我們以執取今生的貪著動機來開車,那麼無論我們開了幾個小時的車,全都變成惡業。但如果我們以良善的動機開車,無疑會變成安樂的因。如果我們以執取今生的貪著心睡覺,無論我們睡了幾個小時,全都變成惡業、惡趣因;當我們寫信或寫書、看報紙或看電視,全都一樣:這些行為是否成為佛法的修行、安樂的因,視發心而定。如果發心是執取今生的貪著心,那麼無論我們做了多少讀書、看電視等行為,全都變成惡業。
  當我們出去購物時,購物的行為是否成為為其他眾生而證悟的因,或自求解脫輪回的因,或來世安樂的因,依發心而定。如果是以執取現世的貪著心來購物,那麼購物的一切行為──個、十、十五或幾百、幾兆──全都是惡業;它們不是佛法的修行。當你工作時也一樣:無論你工作了幾小時,如果是以菩提心的發心,為了饒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心來工作,它就成為一切眾生安樂的因。但如果你以貪著今生的心工作,它全變成惡業,三惡趣苦的因。
  如果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以發菩提心做一切事,我們將累積無量的功德。不僅如此,任何一項行為也變成解脫的因,成為每位有情的樂因。透過這種方式,能使你日復一日的生命過得最有意義,最為富足。梭巴仁波切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