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獻供是對治我執與貪婪,象徵眾生以物質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及六道眾生來積聚資糧

依據藏密傳統,向諸佛菩薩獻供「八供」每一供品均有其特別的意義。


在壇城前供養 -- 水、水、花、香、燈、塗、果、樂等八供,積聚成佛資糧。

佛云:「眾生欲正覺,廣聚無量糧。」因此我們必須向諸佛菩薩行供養,積聚資糧。

【水】飲水 

第一個供品是飲水,象徵八功德水,供水的功德是用以解除眾生之渴望。供養諸佛菩薩飲用,祈願眾生,尤其是餓鬼道的眾生,消除口渴之苦。

【水】浴水 

第二個供品是浴水,藉此功德而得到自身的清淨,消除修行的干擾。供養諸佛菩薩盥洗,祈願眾生證得清淨之身,消除修行上的障礙。

【花】 

第三個獻供是花,花本身是作用莊嚴佛身,但佛陀圓滿的報身是不需要裝飾,我們供鮮花是祈求所有眾生得到佛陀莊嚴之身。供養世間一切美好的視覺享受,祈願眾生容貌莊嚴,具足好相。

【香】 

第四個供品是獻香,祈求眾生能修持「戒定慧」。供養世間的嗅覺享受,祈願眾生修行成就,散發自心之香。

【燈】 

第五個供品是燈,獻燈的意義是將所有眾生的無明清除,得到無上智慧。供養照明,祈願眾生消除無明愚癡。

【塗香】 

塗香是祈求解除我們及眾生的煩惱障。供養塗身的香油,象徵世間的觸覺享受;祈願眾生淨除習性染垢。

【果】 

第七供是果,獻果象徵能令所有眾生取得禪定。亦稱為「食子」,即食物,象徵世間的味覺享受;祈願眾生不受飢餓之苦,食物豐足。

【樂】 

覺悟者是不執著悅耳的音樂,我們獻樂是象徵眾生能聽法音而獲開示。 供養音樂,以海螺或「丁夏」(西藏樂器名稱)象徵世間的聽覺享受;祈願眾生歡喜聽聞佛法。

2014年6月2日 星期一

行者當善自觀察身、口、意三業,思惟人身難得、生死無常、輪迴苦之理,於起心動念處留心

        「生死輪轉無有邊際,善惡業報影響無差。」善惡念夾雜相續,故招感種種善惡業,於生死苦海中,升沉疲極,流轉不休,故名眾生。因果法則絲毫不差,善有善報,惡遭惡殃。

        佛陀住世的時候,王舍城中有一位年過百歲的長者,名叫福增,家人都因其年老體衰而心生嫌惡。福增聽說出家有無量的功德利益,亦聞三世諸佛皆因出家方成佛道,因此發起了出家修行的心願,但因福增實在太過老邁,沒人願意為其剃度。遍求不遂的福增,不禁悲從中來,老淚縱橫,此時,慈悲的佛陀經過福增身旁,便施以種種教誨善喻撫慰,並請目連尊者為他剃度出家。

        如願成為比丘的福增,卻常受到旁人的戲鬧,因此對修行感到心灰意冷,便投水自溺,目連尊者看到此景,趕緊以神力將其救起。尊者心想:「此人如此愚鈍,我若不讓他明白三途惡道的恐怖,以此攝化他,恐怕難以得道。」

        於是目連尊者便以神力帶著福增來到海邊,岸邊有一具剛剛猝斃、相貌依舊莊嚴的婦人屍首,有一隻小蟲正由其口爬出,又爬回鼻中。福增疑惑地問:「這是誰?」目連尊者答:「她是城中富商的妻子,自恃貌美而不修福德,仰仗夫婿的寵愛而恣意損害一切,因不小心失足落海,命終於此。但仍貪愛不捨過去的美貌,所以投生為這隻小蟲,之後還將入地獄受報。」

        目連尊者帶著福增再往前行,看見一名女子將自己投身於熱鍋沸湯之中,被煮得皮散肉熟,其骨又在鍋外化回原形,吃著鍋中自己的肉。目連尊者對福增解釋:「城中有位男眾居士崇敬三寶,常以佳餚供僧,每每派遣此奴婢送食,這奴婢總是先自嚐美食後才供僧。幾次後,主人發現有異而問此奴婢,她回答:『是比丘們吃剩給我的,如果是我先偷吃,來世我將吃自己的肉。』以此因緣先受眼前果報,將來要到地獄受苦。」

        接著目連尊者帶福增來到一座高聳無比的骨頭山,目連尊者告訴福增:「這些是你過去的骨頭。」福增聽了嚇得毛骨悚然、冷汗直流,倉惶地請示目連尊者自己過去生的因緣。目連尊者答道:「過去有一個村落,人民生活富足,當時有一位長者名為法增,因為篤信三寶、慈悲好仁,而被鄉民推選為鄉長,任內數十年中民安物泰。但後來因染上賭博的惡習,親近惡友,荒廢了政事,境內惡強侵凌,刑訟不察。有一天,有人呈了一份訴訟,鄉長因忙於賭博,無暇顧覽訴訟而將其全都判處死刑,事後才發現自己竟然輕率殺人,鑄下大錯,懊悔萬分,隨即命終。因其為官自恃威勢,枉害殺傷生民,而投生為海中的一隻大摩竭魚,魚身時時受到諸多小蟲咬噉,紅血遍染大海。摩竭大魚平日吸海水維生,一吸起來,海水好似大河一樣流注入口。一日,眾多商人乘船行經此海時,正逢大魚張口吸水,頓時浪起潮湧,商船將入大魚腹中。商人們在驚佈中,一齊同聲急呼悲喊『南無佛』,摩竭大魚聽到佛名旋即閉口,商人們蒙佛慈力護佑,撿回性命,而摩竭大魚為了讓商人們平安順利渡海,忍受飢渴而死。大魚死後,夜叉、羅剎、水神齊力將魚身拖到海岸邊,置之於此。」

        福增隨著目連尊者的引領,深悟生死無常苦空之理,斷盡煩惱,得證羅漢果。

典故摘自《菩薩本生鬘論‧卷四》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