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修由低起的法教

蓮師示現各種不同的身貌與形飾,用無修之修的方式,持守著從聲聞戒到持明者密乘戒的各種誓戒。他傳下九乘次第的漸道,示顯出見、修合一:見須自高遞減,而修得由低漸增。因蓮師已證悟究竟遍知,他以菩提心珍愛一切眾生更勝於己。
 即身是化身佛、覺者的蓮師,所說有關修道的一切教言,皆由伊喜措嘉佛母所記下
偉大的上師說:無論你修習外、內乘的任何法教,都得先皈依三寶持戒是修行的根本,不管你朝哪個方向行去,都必須皈依那方向的諸佛和菩薩。 必須永遠對三寶保持不動搖的信心,依此,你可以立即建立業緣,在來世能成為諸佛的弟子,因此向三寶獻供、祈請是必要的。 乘是因乘,由小乘和大乘的經部構成。內乘或果乘則是密咒乘或金剛乘。
          蓮師說:修習十善,並對何者當避免、何者當遵行的“黑白業”因果有信心,如此則所行能無往不利。
因為真理之力無遠弗屆,要捨棄所有不善和惡行,並採取對治煩惱的有效法門,戮力行善。
  不積善之人無法產生崇高的心態,積善者則能擁有崇高之心。 一旦你本身有了崇高的心志,就能努力行善並戒止惡行。因此,透過身、語、意的各種方式來積極行善是必要的。
 ★蓮師說:在修持任何佛法之前,生起菩提心——將心依止在殊勝的覺悟上,是極為重要的。已生菩提心之人,會有一種視眾生如母的平等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遠離偏私和偏見。 所有眾生無一不曾為我們的父或母,因此為了回報所有眾生的恩德,要開始為其謀求福祉。 培養對一切眾生的慈心和悲心,不斷鍛鍊自身的菩提心。
   修習一切言行皆是為了利益眾生,修習珍愛他人勝過於己。
 總之,根本要素是生起菩提心的決心,置於所有外、內修持和生起、圓滿次第之前。
  生起菩提心是所有佛法修行的根本。
  ★蓮師說:如果你想證得遍知的佛果,那麼要修習了知一切我執和法執皆無自性。無論你所做的任何善行,都須了知一切萬法如幻似夢。根據我的口訣,讓自己修學萬法皆空,無執於六度或大悲心。因為禪修空性的力量,你會了悟六度或其緣生的大悲心,亦猶如幻影。 雖然你禪修空性,但須知這將會是善行的助力和煩惱的對治。 任何所行的善根,都須加添菩提心,並永不離失六度。之後不管任何作為,總要有增善減惡的意念。
          任何身體的行為,都必須是善的;任何所說的言語,都必須是善的;任何所想的念頭,都必須是善的。總之,你除了戮力在身、語、意上的裨益、良善之外無它;要遮止任何微小的不善與惡行。 若你沒有保住正念與良知之鎧甲的護衛,煩惱的武器就會切斷獲得三善道和解脫的主動脈。因此在日常的四種行為(行、住、坐、臥)中,用正念與良知的鎧甲來護衛自己是必要的。
蓮師說:首先,要對自己行為的因果有信心。 牢記你不久必將死去,人生苦短,所以毋須苦苦追求此生之事。牢記來生無限,要努力為了來生謀福。 現在就準備好並確信,為了來世的利益,不要落入下墮的歧途。不要因任何事而自滿,如果你覺得自己博學多聞、偉大或高貴而驕傲,將得不到任何的功德,因此拋掉自滿,訓練自己在佛法的修行上,沒有絲毫片刻的動搖。
          採取對治法來克服惡行,即便自身生出一絲絲煩惱或不善行為,也要想著那是無法忍受的痛苦,大到如須彌山般。任何摻雜了懷疑的行為都將得不到成果,因此不要懷有絲毫的懷疑。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
蓮師說:當受過大乘戒或小乘戒 (指菩薩戒和皈依戒,皈依戒也包括別解脫戒)即便付出性命的代價,也都不可捨棄它們。若有任何的損壞,最重要的是馬上懺悔並重新受戒。 有些人,當他們的戒律受損時,會無動於衷,也不承諾什麼,而繼續違犯下去。但就像掉進泥坑後,會把自己洗淨並灑上香水般,你要清除垢染與行為上的過錯、違犯,這樣才不會再累積破損的誓戒。
 不可和毀墮戒律或三昧耶的人相處或做朋友,即便片刻也不行。假如你穿著白袍走進一處泥濘的沼澤,黝黑的東西肯定會染掉白色。同樣地,縱使自己的三昧耶是清淨的,也必然會被他人損壞的三昧耶所染污。如果自己的三昧耶不清淨,就像一丘之貉。所以要十分小心。不要與惡人相處或結交破戒的損友是必要的。不管怎樣,一個人必須謹慎而不要愧對自己。
蓮師說: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不如法而無法累積功德與智慧。除了​​渴望成佛與利益眾生外,不要渴求任何事物。
          不要執著任何事物,執著本身即是繫縛之根。不要批評其他教法,也不要臧否任何人。所有的教法在究竟上都是不可分的,一如鹹味相同般。不要批評任何較高或較低的乘,就修道而言,它們都是同樣的,就像每步台階一樣。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一般而言,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不要檢驗別人的可能限度,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不要檢驗別人的缺點,而是檢視自身的缺點。 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
蓮師說:雖然從無始以來你已經投生過這麼多次,但卻未成就自己和他人的福祉,現在,就這個人身,你應該要完成自、他的利益。 雖然在過去你已經轉世過這麼多次,卻從未有機會好好學佛,只是在輪迴的地牢中更加沉淪而已。現在,當你在這短暫的一生裡遇到了佛法,就要努力地修習大乘的法教。 和那些增長善行的人為伍,捨離那些增長惡行的人。
          不要像隻狗或像個餓鬼般,對事物窮追不捨;要用對治的方法來坦然安住。如果你讓自己因不停的追索而疲憊,將會煽動自心造惡,連帶地波及他人。因此會累積惡業。如果你認為絲毫的不悅也是痛苦,那麼它就會更變本加厲,你將得不到任何快樂,除非你能讓自心鬆坦安住。
         不要追究先前的痛苦,一切事物,不管孰好孰壞,都已經是過眼雲煙了。不要預料未來的痛苦。不管現在你遭受何種痛苦,不要讓步,要一再一再地鼓起勇氣。不管怎樣,如果你不想辦法對治自心,痛苦是永不會止息的。 將心安住在本然的境界中,不造作、不自溺,柔軟地轉心向善。
蓮師說:當你堅毅地修持佛法時,始終將任何身、語、意的善根都轉向利他是必要的。 首先,慢慢地在最細小的行為上如是修習,假以時日,檢查自己是否仍受到自私自利的污染。如果你仍保有絲毫的自私之心,就無法成功。確信要不受到任何私心的染污。
          大乘和小乘的差別就在於菩提心的生起。差異的產生不在於見,而在於悲心。因此保任本然的見,而修習大悲心。為了自、他的利益,永遠摒棄輪迴之苦。 一再修習對輪迴的出離之心。修習他人之苦的負荷由自己來承擔。首先修習視所有眾生如己。修習覺受他人之苦是你自身之苦,接著修習珍愛眾生更勝於己。修習大悲心,不由自主地要為了他人福祉而行。大乘一詞純粹是指珍愛他人更勝於己。大乘從未說是只追求自己的快樂而無視他人的痛苦,或認為自己是比較重要的。
蓮師說:如果你用慈、悲、菩提心來鍛鍊自心,就不會投生在下三道。而且,從此刻起就永不會退轉。這點即是我的口訣。不管你到哪裡,心念菩提心,永不離開菩提心。
不管你做什麼,要修習是為了眾生而做;修習視他人更重於己。藉此修習你將獲得許多功德,例如具有不壞的三昧耶和誓戒。除非你生起菩提心,否則無法成佛,即便擁有咒力、神力也不行。所有共與不共的成就,皆來自自身菩提心的生起,這點即是我的口訣。
蓮師說:不管你禪修空性或任何事物,除非它能有效地對治煩惱和世俗,否則皆是錯誤的禪修。任何無法抵消煩惱和世俗的事物,只是墮入輪迴的肇因罷了。
            任何你聞、思、闡述的法教,若能有效地對治煩惱,並且能幫助你整個人生起正法,那麼這方稱得上是大乘法教,且是無謬誤的。 不管你宣稱自己是如何地精通於研讀、釋義、修持,倘若你的動機只是貪圖世間八法,那你的行為就是所謂的黑心修法。 不管如何,最基本的是禪修情器世間(即宇宙和所有的眾生)皆是幻影,不要讓你的執著和攀緣越來越強。
         “大瑜伽士”純粹是指離於一切的執著和攀緣。
蓮師說:一切眾生的幸福與快樂,皆來自佛陀的法教。因此要研讀經、論、密續,並聽聞上師的開示。
        行為所生的苦樂後果,就像種子般的滋長,因此要詳辨善行和惡行。如果你不持守戒律,修持的根源就會腐蝕掉。善護你的誓戒和三昧耶,如同善護你的眼睛般。 不管怎樣,若你對修行沒有信心,那麼你的努力都白費了,任何所做的事都是白搭。不管做什麼都要遠離懷疑和不信。
蓮師說:有些人自稱是密乘行者,盡做些殘忍之事,這不是密咒師的行為。大乘意指以無私悲心珍愛一切眾生。宣稱自己是密乘行者卻不行善去惡,是不夠的;對所有密乘行者來說,整個人生起大悲心是必要的。 若沒有整個人生出悲心,你將會變成有邪見的外道,即便你宣稱自己是密咒行者也沒用。
蓮師說密咒乘是大乘,大乘意指利他。為了要利他,你必須證得三身的佛果。為了要證得三身,你必須要積聚兩種資糧。為了要積聚兩種資糧,你必須修習菩提心。你必須修持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合一之道。不管怎樣,一位缺乏菩提心的密咒師,是完全不如法且非修持大乘。
蓮師說:密咒乘和經乘( 大乘法教或般若乘的另一代名詞 )說起來雖是兩者,但究竟上是同一的。假如你缺乏見或修,將會誤入聲聞乘。因此要見由高降,而修由低起。將兩者合二為一的修持是必要的,這是我的口訣。
三昧耶 三昧耶在此圆满了修由低起的法教。在此圓滿了修由低起的法教。為了利益後代的行者,且願來世得遇具器、有緣之人
于兔年夏末之月初八,承诺撰于清浦的上闭关房 。於兔年夏末之月初八,承諾撰於清浦的上閉關房。
伏藏印!伏藏印! 秘密印! 秘密印! 嘱咐印! 囑咐印!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