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救度者-佛、庇蔭-法、佐助-僧

鄔金國的上師蓮花生,以化身佛示現

卡千公主的伊喜措嘉向其請求:偉大的上師,請仁慈地傳授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礎、能夠了脫生死的法門、微小之因卻能有廣大利益,和容易修持且不困難的方法。

上師回答:措嘉,皈依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礎,三寶是所有佛法修行的支助,能了脫生死的法門是皈依和所屬的種種。

措嘉佛母問道:皈依的根本要義是什麼?何為皈依的定義?

上師答道:皈依的根本要義是接受佛、法、僧是修道上的導師、道路和友伴,並誓願能證得佛、法、僧之果。因此,皈依代表誓願或接受。為何這樣的接受稱為皈依? 是因為接受佛、法、僧為佐助、庇蔭、保護者或救度者,能免於痛苦和染污的巨大恐懼。這即是皈依的根本要義。

皈依的定義是尋求保護,以免除投生下三道的恐懼,和免於外道認定在暫時聚合體(五蘊的相續)內有自我存在的邪見。 

措嘉佛母問道:何者是想要皈依的因? 向何種對象皈依? 什麼樣的人能皈依? 皈依時的方式或法門是什麼? 皈依時要有何種不共心態?

蓮師答道:想要皈依的因,是對輪迴悲苦的恐懼、相信三寶是皈依處、以及接受三寶是皈依的對象與皈依的怙主。透過這三者,你生起想要皈依的動機。 總而言之,一個人之所以想皈依是因為害怕死亡。

有許多人甚至不曾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經去了一大半,也不曾有片刻思考到來世,他們沒有皈依。 假如你不會死去,或確定可以轉世為人,那麼你就不需要皈依。 但是,在死後和中陰時,下三道有著排山倒海的痛楚。

向何種對象皈依 你必須皈依三寶。 誰能終結生與死? 除了​​已離於所有過患和圓滿所有功德、遍知的佛之外,無人能及。 因此,只有佛所傳下的佛法,以及傳承法教的僧團,才能終結自己和他人的生死輪迴。 因為他們是皈依的唯一對象,所以你必須皈依三寶。

一般而言,很多人認為真正、圓滿覺者的法教,無異於算命師之言,這些人在碰到壓力時,就會去求助鬼神。要這樣的人來皈依是很困難的。

什麼樣的人能皈依? 有興趣、有虔誠心和信心、念及三寶功德的人能皈依。 一個具備這三種不共心態的人能皈依。

輪迴無始亦無終,吾應此刻即出離; 

外道鬼神及諸等,皆非吾之皈依者; 

唯有正等正覺佛,是吾真實皈依處。 這才是真正不共的皈依。

當皈依時,只有口惠是沒有用的。就像空口說白話一樣,並不是真心的願望。

用何種方式來皈依? 你必須用虔敬的身、語、意來皈依。 你必須用三種心念來皈依:懼怕下三道和輪迴、信任三寶的加持,以及堅定的信心與悲心。

用何種不共心態來受皈依? 皈依時,你必須有一種為了利他的責任感。你必須用這種態度來皈依,因為單憑出離輪迴和希求涅槃,是不能證得真正、圓滿的佛果的。

為利眾生離於輪迴苦, 我偕三界一切有情眾,直至證得菩提我皈依。

總之,所有願望都是有分別心的願望。尚未去除有分別心執念的皈依是不夠的。

        措嘉佛母繼而問道:外皈依需要多少種的修學?

上師答道:一旦你皈依後,就必須善巧地修持八種修學,以避免誓戒的毀墮。

她問道:何謂八種修學?

他答道:首先,有三種不共的修學:既皈依佛,就不能向其他神祇頂禮;既皈依法,就應捨棄傷害眾生;既皈依僧,就不能與外道為伍。  這是三種不共的修持。 說得更詳細些:首先,既皈依佛,不向其他神祇頂禮表示若你向一般世俗的神,例如大梵天、毘濕奴、濕婆神或其他神祇頂禮,就會損壞你的皈依戒。如果你向這些神尋求皈依,那你的皈依戒就毀壞了。 其次,既皈依法,捨棄傷害眾生表示如果殺生,你的皈依戒肯定是毀了。即使你只是因為生氣而打其他眾生、奴役牠們、在牠們的鼻子上穿洞、把牠們關進獸欄、扒光牠們的毛、取牠們的羊毛……等等,也都算是毀損皈依戒。 第三,既皈依僧,不能與外道為伍表示如果你和抱持、依止常見或斷見的人在一起,你的皈依戒就毀損了。如果你的見、行和他們沆瀣一氣,你的皈依戒就毀了。 不管怎樣,所有佛法的修行都囊括在皈依裡,邪見之人是無法了解這個的。
       以下是五種共的修學。 

一、當你在修行之前,用各種大量、最好的飲食來做盛大的供養。於三寶之前擺置供品,懇請祂們蒞臨享用。接著獻供有四種供養:大禮拜供、實物供、讚頌供、修持供。首先,大禮拜供:站直,合掌。念及諸佛菩薩的功德,當你在做大禮拜時,觀想你碰觸祂們有法輪輻飾的雙足。接著是實物供:獻上供品,例如完全不屬於任何人的鮮花、或觀想的東西、或是自己的身體。配合曲調讚頌。修持供則是祈願生起空、悲不二的菩提心所產生的善根,皆是為了一切眾生而證悟成佛。

蓮師說:三寶根本沒有半點需要一碗水或任何禮敬。獻供的目的是為了使你接受諸佛的慈光加被。 談到最好的飲食供養,堆三撮最好的事物,念誦嗡啊吽三遍,觀想你的供養剎時變為甘露海。 隨後,迎請你的本尊周繞無數的三寶聖眾,並觀想你獻上這些甘露,祈請祂們享用。如果你沒有辦法這麼做,只要單純地獻上某種供品,並說道:「三寶,請納受!」 如果你真的空無一物可供,至少要每天供上一碗水三寶並不需要這些物質滋養的供品,像一般眾生一樣。這些食子是為了讓你不知不覺地累積資糧。

        二、第二種修持是絕不捨棄殊勝的三寶,即便為了你的肉體、生命或是寶物的緣故。 談到不捨棄皈依,即便為了肉體的緣故:縱使有人威脅要挖掉你的眼睛,剁掉你的雙腿、雙耳、鼻子或雙臂,你寧可讓他這麼做也不能捨棄三寶。 談到不捨棄皈依,即便犧牲生命:縱使有人威脅要殺掉你,寧可讓他這麼做也不能捨棄三寶。 談到不捨棄皈依,即便為了寶物之故:縱使將整個世界裝滿寶石給你,做為捨棄皈依的回報,你也不應捨棄皈依。

        三、第三種修學是不管發生什麼事,不管是生病、困頓、安逸、快樂或悲傷,你都必須備好一個曼達盤和五種供品,向三寶獻供。之後行皈依並如是祈請: 十方一切諸佛暨菩薩,懇請垂聽吾祈請!願息諸病、鬼魔障,祈賜安詳及諸善。 
                除此之外,同樣適合累積福德的方式,是大聲誦讀佛經、吟誦與供養食子,因為這些同樣屬於皈依的基礎修學。如果沒有任何幫助,也不要產生邪見,認為三寶沒有加持!佛法不是真的!應該要這樣想:當我的惡業報盡時就會覺得好多了!不要尋求其他管道,像是算命或找巫師作法,唯有皈依。

        四、不管旅行到任何地方,都要憶念諸佛和菩薩、獻供與皈依。譬如,明天你要到東邊去,今天就備好一個曼達盤並獻供,向東方的諸佛菩薩行皈依。你要怎樣祈請呢? 在離開之前,你要如下祈請: 十方諸佛暨菩薩,懇請垂聽吾祈請! 祈免人與非人諸障難,自此安抵去處皆吉祥。 如果出發的前一天你沒有這麼做,動身之際也要這麼做。離去之時,如果不記得在跨出門檻的七步或十步之內行皈依,那麼你的皈依戒就毀損了。一旦你將心託付於皈依處,就不可能被欺騙。
    
        五、思維皈依的功德,一再一再地如是修學。皈依三寶之後,就認定祂們是你希望之所在,仰賴祂們是你的信託之所。一直把三寶當成是你唯一的庇護來源,向祂們祈請;向三寶祈求加持。 想著你眼前的三寶所依物,不管是塑像、雕像、畫像、佛塔、經書……等等都好,都是法身。可能當你在大禮拜、獻供或祈請時,會突然了悟法身的精髓。即使不這麼發生,單是向三寶大禮拜、獻供所建立的業緣,也能使此人在未來成為佛的弟子。

蓮師說:不管你有任何禪境,像是生起證悟者的功德或喜樂,要認為這是上師與三寶的加持;這樣想,你會得到加持。不管遇到任何困難與悲苦,要想這是自己的惡業使然;這樣會讓所有的惡業竭盡。 總之,如果你不將心託付於三寶,反而抱持著邪見,三寶就不會有任何加持,你可能無法逃離下三道。

措嘉佛母問上師:皈依會產生什麼樣的功德?

上師答道:皈依有八種功德。

一、你會成為佛教徒。當皈依了三寶,你就是佛教徒了。沒有皈依,就不能算是佛教徒,縱使你聲稱自己個聖人、是位大禪修者或是肉身佛也不成。

二、你成為能受持所有戒律、例如別解脫戒的具根法器。同樣地,如果你破了皈依戒,奠基在此的所有戒律也會隨之毀損。 為了還淨誓戒,還淨皈依戒就夠了。也就是說,你向三寶獻供並受戒就足夠了。 在受任何戒之前,一定要皈依;從受一日戒,到受持密乘戒等等。因此可知,皈依讓你成為能受持任何誓戒的具根法器。
三、三寶的皈依戒會削弱和終結所有過去生所累積的業障。也就是說,你的障染會因為不共的皈依而完全竭盡,而透過共的皈依則可以削弱業障。  再者,當你生出真誠的皈依心時,業障就會完全淨除,而僅是口誦皈依則可以削弱業障。 甚至,如果你無論行、住、坐、臥的任何時刻都皈依的話,業障會徹底地窮盡;偶爾皈依則會削弱業障。
四、你會廣聚福德。 世俗的福德、長壽、健康、顯赫、高貴、富有等等,都源自皈依;勝義的證悟也同樣來自皈依。
五、你會免於受到人或非人的侵擾,而且免於這一生的障礙。 只要真誠地生起皈依,此生就不會被人類的障難所傷害,也不會受到龍族或惡鬼的危害。
六、你會成就任何希求的事物。當生起真誠的皈依時,是不可能不完成你所想望的事物的。  總之,當你對皈依處有信心時,就會得到任何想要的,就像對如意寶許願一樣。
七、你將不會墮入下三道、邊地或邪道。  “下三道指的是地獄、餓鬼、畜生。 邊地是指投生在沒有佛法的地方,像是原始的邊境部落。  “邪道指的是外道的思想。  因此,為了避免墮入這些處境,一個人只要皈依即可。
八、最後的利益是能快速真正、圓滿成佛。 到那時又遑論其他利益呢!  在密咒乘的大乘法教中提及,一個人能即生與即身成佛。這表示毫無疑問地你能快速成佛,因此必須破除認定只要偶爾皈依一下就夠了的錯誤認知。你應該日夜都一再地皈依。然後你必定能快速證得真正、完滿的佛果。
蓮師說:「如果你努力地皈依,就不需要修持太多別的法教。 無庸置疑地,你將會證得佛果。 」
措嘉佛母再次問道:皈依的實修為何?
上師答道:皈依的實修如下,首先,如是發願:  為利眾生皆成佛 吾將集資、淨障與除障,  自此皈依直至成正覺。 接著,不散亂地念誦三遍: 於諸人中聖者、十方諸佛前,  我與一切眾生皆皈依,  自此直至證得妙菩提。 於諸妙寂、離貪十方諸法前 ​​,  我與一切眾生皆皈依,  自此直至證得妙菩提。  於諸聖眾、不退十方聖眾前, 我與一切眾生皆皈依,  自此直至證得妙菩提。 接着,不散乱的重复许多次: 接著,不散亂的重複許多次: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隨後如是發願三次:  三寶加被吾免此生懼。祈請加被吾免劣道懼 。祈請加被吾免入邪道。 結束之前念誦: 藉此功德之根本,利益眾生願成佛! 你應該如是迴向。
措嘉佛母問化身佛的蓮師道:「何謂受皈依戒的方法?」
上师答道:这个人要先大礼拜、绕行具皈依戒的上师,献上鲜花、如是念诵:上師答道:這個人要先大禮拜、繞行具皈依戒的上師,獻上鮮花、如是唸誦: 上師,請垂聽。 十方諸佛菩薩,請垂聽。  自此直至證得妙佛果,我,某某某(念自己平常的名字),皈依所有聖者及十億圓滿正覺法身佛。 我皈依所有殊勝寂靜、離貪大乘法。 我皈依所有聖僧伽、不退轉諸菩薩。 在重複第三遍時,你就獲得了皈依戒。  再大禮拜和灑花,然後修持如上所述的修學,精進地皈依。 
措嘉佛母問上師:一個人怎樣收到皈依的庇祐?
上師答道:任何人如法地修持這些修學,如上所述地皈依,必定能受到三寶的庇祐。因此,假如你害怕誤入歧途,祈請能遇到正道,你必然能遇到,也必定能被庇祐而免於此生的懼怕。  當所有皈依的功德從身上生起時,你不應就此滿意地停住,要不斷地增長這些所生的功德,運用心中所生的一切功德來累積資糧和淨除罪障。當能如此精進時,才能達到圓滿的能力。  那些不想在身上生起甚深功德,如見​​到空性或本尊壇城的人,僅是皈依仍能清除罪障和累積資糧。
或許你會質疑,假如一個人皈依後能如此被庇祐,是否代表諸佛會出現、引領所有眾生?  答案是諸佛不能伸手讓所有人脫離輪迴。 假如諸佛能這樣做,基於諸佛的大悲和善巧,早就讓所有眾生無餘地全解脫了。好,你會問,到底是怎樣被庇祐的? 答案是一個人之所以被庇祐,是因為(修持)佛法。
當身上生起皈依之心時,你並不需要修持其他的法教。你不可能不被三寶的悲心所庇祐,如同你有個頂尖的隨扈時,肯定不會害怕一樣。
此即蓮師向措嘉佛母所闡釋外皈依的方法。
摘自Dakini  Teachings    Padmasambhava's Oral Instructions to Lady Yeshe Tsogyal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