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長夜漫漫惡道苦

      每個人都希望離苦得樂,如今已得難得之人身,已聞難聞之佛法,遇到境界、煩惱現前時,應當吃苦了苦,心存感恩,珍惜一切順逆境界的磨鍊,累積向上提升的資糧,邁向光明的康莊大道。

      一天,衹夜多尊者弟子入石室城乞食,進城門時臉色突然憂戚哀傷起來,等到乞食結束,要出城時,又悲傷不已。弟子們感到疑惑,於是請示尊者緣由,尊者回答:「我之所以突然感到憂戚哀傷,是因為走到城門邊時,遇見一位餓鬼之子,此餓鬼子向我說道:『我在這座城邊已經等了七十年,母親為了我入城去尋找食物,至今未曾回來。現在我又飢又渴,非常痛苦難受,尊者入城時若有見到她,請轉告她趕快回來。』」

      「我入城之後,見到餓鬼母,即向其說言:『你的孩子在城門邊等你,他又飢又渴,氣力微弱,非常思念母親,想要趕快與你相見。』餓鬼母回答:『我入城已七十多年,雖然有膿血、涕涶、糞穢等不淨之食,但因我福薄,且因剛生產完,羸弱飢餓無力,所以都被那些力氣大的餓鬼早一步搶走;好不容易得到一口不淨食,欲回去與孩子分享,城門卻又有許多大力鬼在那阻攔,不許我出城。祈求尊者憐憫我,慈悲帶我出城,使我們母子得以相見。』於是我立刻帶著餓鬼母出城。」

      「當餓鬼母子倆相見後,便馬上分食僅存之一口不淨食。當時我向此餓鬼母問道:『你住在這裡多久了?』餓鬼母回答:『我住在這裡的期間,看著這座城從初初興建,漸至頽圯、敗壞,又再重新興建,已經有七次了。』聽了不禁令我感嘆:『餓鬼的壽命這麼長,真是苦啊!』」衹夜多尊者的弟子們聆聽開示後,紛紛感到流轉惡道是為甚苦,皆起厭離生死之心而得見道。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七》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獻曼達也稱大供養─累積福慧資糧的殊勝方法

獻曼達的三種圓滿

      「獻曼達」的意義:獻是供養,曼達是梵文,譯為壇城。如同懺悔時需具足四種對治力的訣竅ㄧ般,供養時,也應具足三種圓滿的訣竅:第一個圓滿是「所依圓滿」,供養的對象是諸佛菩薩。第二個圓滿是「供品圓滿」,供養的物質是圓滿的。意指來源正確、非經造業而得、不是使用剩餘的物品…等。第三個圓滿是「出發點圓滿」,供養的動機或出發點是圓滿的而且具有菩提心,沒有勉強、不捨、吝嗇、礙於人情或與他人比較的心態,或為自己另有所求等,出於自私心的供養。具備三種圓滿的訣竅而供養,就是累積福慧資糧最殊勝的方法。 獻曼達──累積福慧資糧的最殊勝方法,自然具足六度波羅密的功德:供養珍寶或其他物質,是「佈施波羅密」;供養時,沒有任何吝嗇和執著等煩惱,歡喜並充滿菩提心,是「持戒波羅密」;供養過程忍受任何苦行等障礙,就是「忍辱波羅密」;沒有懈怠、偷懶,努力不斷實修供養,就是「精進波羅密」;專心觀想清楚,就是「禪定波羅密」;清楚明白外、內、密獻曼達的意義、功德,就是「智慧波羅密」。正確的獻曼達具足一切累積福慧資糧的方法。所以,大乘的五道十地一切成就的來源就是六波羅密。

      行者透過供養上師、三寶,來表示自己的虔誠和敬意,此目的是為充實覺悟的本質,故將一切珍貴美好的東西都用來供養。

      當我們看到一朵美麗的花時,大多數的人心裡就想"這麼美麗的花,我要把它買回去,放到我家裡的花瓶裡面,看起來多麼好看啊 "很少人會想" 怎麼有這麼美麗的花,要好好的將它供養 " 三寶"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裡面,我執就不斷的累積與增長。佛陀具足了方便智慧,為了要去除眾生的我執,教授了獻曼達的方法。獻曼達能夠圓滿的積聚資糧,以財富受用來做供養,所得到的卻是智慧資糧,獻曼達能使眾生得到廣大的利益。

      為什麼獻曼達能使眾生得到廣大的利益想? 通常"我"形成的時候,並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百千萬億次不斷累積的。當我們在獻曼達時,要供養自己的財富受用。想一想,如果問說"你有了多少錢"?自己會想說"我有一塊錢、十塊錢、一百錢、一千塊、十萬塊等等"心裡會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實際上這每一塊錢都是一個我,當自己有十萬塊時,心就有十萬個我。十萬個我是非常沈重的,因此當我們獻曼達時,將自己所有的財富受用,一切都供養給三寶,供養給三寶之後,這些東西就不是自己擁有的,就已經不是自己的東西,心裡就沒有這沈重的負擔,而將我執逐漸丟掉。

      因此我們要再三的做獻曼達的實修,就想到這些都是三寶的東西,自己只是使用它而已,並未真正的擁有它們。以是之故我執可學習逐漸的降低 。就好像一杯水一樣,當它不受動搖之時,就會變得很純淨; 當內心混濁的部份消失不見時,內心清淨的部份就會顯現出來,是如來藏,也就是佛,也就是智慧資糧。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