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決心出離輪回>放下俗務 出離心的主要重點是捨離輪回中的一切活動而專心修行佛法。

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 (1808年-1887年)

65、
往事何用所行輪回因,觀見所作了無意趣理,為此放下諸事甚好矣,捨除一切行為誦嘛呢。
   唯有佛才能數得清你已在無始輪回中受生多少次,也唯有佛能說輪回從何時開始。《正法念處經》說,若你能將過去生中曾為昆蟲時的身體堆積在一起,將會堆得比須彌山還高;若你能收集所有過去因悲傷所流下的淚水,其形成的海將會大過世上的任何海洋。在過去無數的累世中所做的一切只會延續你的痛苦,而不曾帶領你更趨近解脫一步。為什麼呢?因為至今你的所有行為若不是有害的,起碼也是徒勞的。
   所有生物都不斷地忙碌著。人們總是忙著和其他人競爭、購物、販售、製造、破壞。鳥類總是忙著築巢、孵蛋、餵養雛鳥;蜜蜂總是忙於採蜜、釀蜜。而其他動物也總是忙著進食、狩獵、警戒、養育下一代。你做的愈多,必須承擔的愈多、倍增的艱困也愈多——到頭來,你一切辛勞困苦的結果,也不會比你用指頭在水上作畫長久。當你承認這些無意義行為的挫折和徒勞時,就會清楚唯有修習佛法才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66、
言語何用所說皆廢話,觀見閒扯引致散亂理,為此安住無言甚好矣,徹底斷除言談誦嘛呢。
   當人們聚在一起談話時,內容大多言不及義。他們的對話主要起於貪愛和反感,只會增強煩惱。這些毫無意義的談話會擾亂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念頭如風中的紙旗飄蕩不已。
   諺語說:『嘴是罪惡之門。』綺語、謊言、惡口、饒舌都會導致無盡的干擾和內在的不平,即使是伶牙俐齒與滔滔辯才也往往只會使我們浪費時間,引起麻煩。這就是為什麼在密咒乘中說:用一個月時間持咒並且禁語,比花上一整年時間持咒但仍摻雜日常談話更有助益。一如前者般正確修行,沒有其他任何談話的侵擾,持誦的咒語可以保有其全部力量,最後能通達超越語言文字之現見實相,因為嘛呢咒是不落言詮實相的自然共鳴。如果你藉禁語來排除日常生活中無止盡的閒聊,且只念誦六字大明咒,你的修行將進步神速。

67、
忙碌何用往返疲憊因,觀見遊蕩遠離佛法理,為此寬心坦住甚好矣,安坐閒適悠然誦嘛呢。
   東奔西跑只會使我們無來由地筋疲力盡。我們總是衝出去看外面發生了什麼事,而捲入外界的種種事端之中。但這些時間實在可以好好用來反觀內心,注意念頭的變動。調伏心念就夠你忙的了。
   至今你還在徘徊,迷失於輪回的六道之中,除了痛苦,所剩無幾。因為造業和歷經苦果,使你愈來愈遠離佛法。現在如果能在一個寂靜的地方獨自禪修不是更好嗎?憶念殊勝上師,禪修殊勝法教,直到佛法的真義洋溢心中,是使你這稀有珍貴人身獲得真正價值的唯一方法。若你能這麼做,縱使時間很短,也是莫大的加持。 

68、
所食何用飲食排泄因,觀見食欲永不厭足理,為此禪悅為食甚好矣,捨棄一切飲食誦嘛呢。
   無論我們吃什麼,不管多美味或多難吃,到最後都會變成排泄物,那為何還要如此在意呢?最好將這些食物想成一種供養,由此累積功德而不會加深執著。
   當你吃的時候,觀想你的飲食是純淨的甘露,先供養三寶。然後再想像諸佛將你獻供的食物賜還,把它當成一種加持來食用。結束用餐時,觀想自身是觀世音菩薩,將你剛才所吃的食物轉成甘露,從你的雙手及全身流出,消除餓鬼道所有眾生的饑渴。如此一來,日常的飲食行為就可成為一種累積功德的方法。將佛法融入所有的行為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部分都可做為修行,將可豐富我們對法的瞭解。
   為什麼渴求豪華大餐呢?想要滿足你的渴求,無異於喝鹽水般,愈喝愈渴。看看人們花了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只為貪圖美味的一餐。與其如此,滿足於粗食和止觀禪定——三摩地的禪悅甘露,將帶來更深的滿足,驅除所有的障礙。了知真味的根源,持誦六字大明咒。

69、
所思何用思慮妄念因,觀見心願欲成未果理,今生心思毋縱甚好矣,徹底斷絕思量誦嘛呢。
   不要延伸過去之念或迎接未來之念,住在當下的明覺中,否則妄念的連續是永無止境的。如同智慧尊貴的賈瑟•托美所說的:『所有這些所謂的悲喜,就像水上圖畫般,何需追逐它們呢?若你非要思索事情不可,那就思惟聚者必散,或者必滅吧。』
   對不可測未來所做的徒勞計畫,可用名月之父的故事來說明:
   某晚,農夫在睡覺前,把一大袋剛收割的大麥吊掛在床上的橫樑上。他在床墊上躺直,雙手放在頭後,看著那袋大麥心想:『我一定可以把這袋大麥賣出一大筆錢,用這筆錢我就能夠結個好姻緣,娶到一位良善漂亮的女人••••••。等我結了婚,我就會有一個可愛的兒子••••••。呀!讓我想想,我該叫他什麼呢?』他瞥見窗外明亮的滿月,忽然有了一個主意,『我知道了,我應該叫他名月••••••。』但就在此時,一支老鼠把綁吊袋子的繩子咬斷了,沉重的袋子掉到農夫身上,了結了他的一生和計畫。
   不要讓你的心迷失在臆測中。徹底放下此生俗務的一切計畫,並牢記能把握稍縱即逝的每一刻修行佛法,是多麼珍貴的機會。將你的每個念頭都轉向觀世音菩薩。與其屈服在妄念的淫威之下,不如在心中充滿對所有眾生的愛與慈悲;與其無謂地讓自己在試圖完成所有世俗目標中筋疲力盡,不如安住在甚深禪定所得的平等捨中。
   如是修行,即便短若一小時,都能有效地對治煩惱障,也必能使你在修行道上一路前進。因此斬斷一切希望、計畫和預期,它們只會擾亂心。請持誦六字大明咒。

70、
資產何用貪執財富心,觀見撒手之時迅速理,為此斷卻財執甚好矣,捨棄辛勤積蓄誦嘛呢。
   財物就像任何物質,註定遲早會消失。財富引起無盡憂慮和各種惡行。俗語說:『富裕增長的同時,苦痛同樣增長。』你可以花費一生積蓄錢財,直到和財神一樣富有,但很快死亡就會奪走一切。想想多少當權統治者和富裕王朝是被陰謀、悲劇、動亂、戰爭和其他招致的苦難所擊倒。
   看到所有人將珍貴的珠寶視若石頭,短暫把玩後即丟棄,不令人痛心嗎?而更令人難過的是,看到有寶貴機緣修行佛法的人,卻將生命浪費在追求無謂的目標上。若不將此人身用在真正的目標上,就好比將金瓶拿來裝屎盛尿一般。
   不要浪費或誤用這珍貴的機緣。不要將時間閒耗在積聚根本不需要的事物上。把時間用在精神修持的功德累積上會好許多。
   即使只念少許的嘛呢咒或做片刻的修行,都會讓你獲取更多覺者的心要寶藏。了知世間財富不能帶給我們今生或來生的真正利益,以精進、虔誠和喜悅之心持誦六字大明咒。

71、
所睡何用睡眠僅愚癡,觀見光陰盡耗怠惰理,為此全心精進甚好矣,日夜斷除放逸誦嘛呢。
   到了七十歲時,你會花掉七十乘以三百六十五個夜晚的時間,或超過二十年以上的光陰,像具死屍般地沉睡。一般的睡眠不但對佛法的修行沒有絲毫助益,還會增長無明的業習,直到過度的怠惰使我們再度投生輪回的下三道。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捨棄懶惰,集中精力,一心一意修行佛法。
   而運用法門將尋常的睡眠轉成修行也是很重要的,能使你在修行道上更為進步。晚上睡覺前,反省今天做了些什麼,懺悔任何不好的行為,並下定決心絕不再犯;然後憶念今天所做的善行,將白天可能積聚的一切功德回向所有眾生,願他們快速解脫。再採『獅子臥』,即右側斜臥,右手置於右頰下,左臂安放在左側上。這是佛陀入涅槃的姿勢。接下來,觀想觀世音菩薩如拇指般大小,坐在你心間紅色四瓣蓮花上放出光芒,充滿全身、房間,漸漸地播散至整個宇宙,萬物都融入這一大片燦爛光陰中。保持這樣的觀想入睡。
   若你能以此修行方法來利用睡眠,白天的修行與夜晚的修行就能相融不斷。以此類推,你可利用方便法門,轉白天的一切活動為修行,座下就能不斷融入座上的修行,彼此增長,使你進步神速。日夜精進,持誦六字大明咒。
修行的迫切
72、
無瑕無瑕閑坐無瑕矣!一旦死亡驟至將何為?為此即修佛法甚好矣,當下即刻趕緊誦嘛呢。
   你能確定死亡必至,但你卻無法確知何時、何處或如何——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天。即使在世上最強大的武力之前,死亡也不受影響;面對最動人心弦的哀求,亦無動於衷;連面對最動人的美色,也毫無反應;甚至面對最誇張的賄賂,也不受誘惑。總之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拖延死亡,一刻也不行。當你的時辰到了,只有一件事對你有用:就是你曾做過的佛法修持。永遠要牢記死亡。如噶當派大師所說的:『思惟死亡,會先使心轉向佛法,再激勵你努力修行,最後讓你了悟死亡即法身。』
   但死亡的當刻並不是開始修行的時機。現在正是時候——你的心無憂無慮,你的身體遠離病痛。現在就開始修行,就算死亡不測地撞上來,你也已經準備就緒,毋須後悔或害怕。
   不要忘了,生命迅速消逝,恰如夏日的閃電或手的一揮。現在你有學佛的機會,不要浪費一丁點的時間在其他事情上,用所有的精力來持誦六字大明咒。
73、
年月日時如何來度計,觀見當下刹那變化理,刹那消逝步步近死期;就在當下現時誦嘛呢。
   沒有任何東西能持續不變,每件事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春天裏種子發芽;到了夏天芽長成莖葉並開花;秋天麥穀成熟,可以收割;到了冬天,大地又開始準備接受下一年的農作。就像一個月分裏有月圓月缺;就像一天之中有日升日落,每件事情都在不停地變化。正午,我們可能看到上千人在市集歡唱舞蹈,到了黃昏,整個場子一片空曠死寂;同時,這些狂歡作樂的人又向死亡滑近了數小時。
   就像每一件事總是無情地趨向最後的毀滅,你的生命也像一盞燃燒的油燈,很快就會耗盡。如果你以為可以先完成所有的工作,等退休後再拿下半輩子來修行佛法,這是很愚蠢的。你確定能活那麼久嗎?難道死亡不會找上年輕人,就像找上老人一樣?因此不論你此刻在做什麼,牢記死亡,使心專注於佛法之上。以這種方式持誦六字大明咒。
74、
生命猶如落日漸西沉,死亡逼近仿若暮影牽。為此餘生短逝如夕影;無有聞暇虛度誦嘛呢。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會死亡。不論多高明的醫師都不能阻止死亡。死亡無情地向你迫近,就像日落西山的暮影,將萬物沒入黑暗。佛陀曾如此形容,說到神速,有個人可同時抓住由四位弓箭好手射向四方的四支箭,但死亡來臨的速度比他更快。
   有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試著搬動一塊巨石的壯漢。佛陀只輕輕地用腳一觸,整塊大岩石就彈向空中,裂成碎片。這些人十分驚訝,便問佛陀如何得到如此神力。佛陀答說,那是因為他的福德資糧之故。他們又問,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強?『有的,』佛陀說道:『死亡。由於死亡,我將失去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軀體。』佛陀總是開示,思惟死亡和無常是激勵佛法修行的最好辦法。 
調伏心
75、
六字大明咒雖完善法,念誦閒聊旁騖不得果;念誦執著數量不得法。專一觀照心念誦嘛呢。 
   六字大明咒具有對治所有煩惱、帶來不可思議利益的力量,但如果你不能正確專注地持誦,它就無法完全發揮運用。如果你在念誦時,常被身體的感覺、觀看其他事物、和他人閒扯或妄想等事情干擾,咒語的力量就會如同一塊沾滿灰塵的金子,其光澤永遠不會被察覺。即使你能在指間將念珠撥轉地飛快,但這般虛有其表的修行又有什麼用呢?重點並不只是不計代價地累計大量的念誦次數,也是為了對修行及其目的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為了得到念誦嘛呢咒的完全成果,保持身體的正確姿勢而不隨意晃動;禁語並只持誦六字大明咒,不說任何一句話;把心專注於觀想上,不要被過去的記憶或未來的計畫所干擾,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發願仿效米勒日巴尊者,捨離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繁忙事務和無謂干擾,從心裏驅除怠惰和煩惱,全力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能如此修行,無疑地你的心續將得到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
76、
一再檢視覺察自心念,舉凡所作皆入清淨道。成百教誡所集此精華;總匯此一訣竅誦嘛呢。 
   佛陀法教的要訣在於調伏自心。如果你能調伏心便能調伏身和語,你自己和別人的痛苦將得到止息。如果你讓心中充滿煩惱,不管你身體所行、口裏所說的是多麼完美,仍離修行之道很遙遠。
   透過持續覺察一切思想和行為,可掌握自心。時時反觀己心,一旦有惡念生起,便趕緊用適當的方法來對治;當善念生起時,將此善念的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願所有眾生都能達到究竟證悟,藉此來增長善念。在修行止、觀時,住於這持續的正念中,最後即使身處在日常生活的紛擾當中,也能保持智慧的認知。因此正念是治療輪回一切苦惱的基礎。
   佛法的修行可帶你到不論在座上或座下,都住於相同覺性的境地。這是一切開示的精髓,少了它,不論你念誦了多少咒語或祈請文,做了成千上萬的大禮拜或繞塔,只要你的心仍受到干擾,則絲毫無助於你去除煩惱障。永遠別忘記這最重要的一點,持誦六字大明咒。
【結頌】 
77、
首篇所說厭離末法行,此言吾作自我訓誡矣。吾心深處直感此悲歡;謹獻予汝望能同悲感。 
   在此法教的第一篇中指出,末法時期的人們受到行為和煩惱左右而墮落的程度,顯示世俗生活的毫無意義,並描述人們為了追求快樂所引致的毀滅性後果。根據佛陀初轉*輪的教授,如果你清楚了知輪回佈滿了痛苦,那麼出離輪回的決心就會在心中屹立不搖,成為修行佛法的基石。為了使人們轉心為法,巴楚仁波切表達了他對輪回所感受到的種種哀傷與厭倦。
78、
非此,崇高見修汝具信,智融出世入世二事業,自他所欲善巧迎刃解,若汝皆具容我致歉之。 
   巴楚仁波切譴責黑暗時期人們混亂和虛矯的行為,不是出於憎恨,而是為了髮露和糾正己過。他也希望藉著表白來鼓勵他人,從這時代的妄念中覺醒,並了悟佛法才是唯一解脫之路。
   因此,第一篇背後的用意是要我們轉迷惑之心向法。但巴楚仁波切隨後也補充道,如果讀者已超越了我們這個扭曲的時代,得到對佛經和密續中見、修、行的具足信心和成就,心裏總是存著利他的勝念,並成功地將佛法的精華融入世間俗事中,那麼巴楚仁波切要為他冒昧提出這些無關建言致歉。
79、
次言確立根本見修道,雖則修證經驗吾闕如——傳承遍智父子寶上師,教言澤被所知即宣說。 
   小乘、大乘、金剛乘所有法教的根本架構都在解釋見、修、行。巴楚仁波切謙虛地否認他對這三者有任何內證。實際上,他已經徹底修習、融會了龍欽巴尊者和吉美林巴尊者的大圓滿『父子』傳承。他已經達到完全證悟,並帶給眾生不可思議的利益。在這個論偈中,他無誤地陳述了佛法修道的要點:如何認清妄念,擺脫它的控制,最後轉妄為智。
80、
末言厭離促請修持法,此說未解語義遺漏失,然合諸佛菩薩所言教,付諸實修必得大恩惠。 
   思惟輪回無盡的苦楚,將使你對這麼多的苦感到悲傷和厭惡。這種感受將發展為想要從中完全解脫的強烈欲望。決心捨棄輪回會引導你得到這樣的結論:你能為己、為他人所做的最好之事,就是修持佛法。你可能已經立下了諸多目標,但現在為了自己好,你必須決定哪一樣才是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如果你將佛法視為最重要之事,將會明白修行佛法是不能延擱、稍候再做的。世上有多少人會在下一個鐘頭死去?你能確定自己不會是其中之一嗎?在任何情形下,可以確定的是,不論你能活多久,浪費時間是不會從中得到任何東西的。
81、
此論前中後篇皆善言,白岩勝利峰之成就穴,往昔老友懇請難辭卻,五毒灼盛阿布沙波撰。 
   在一位弟子不斷祈請之下,巴楚仁波切Patrul Rinpoche (1808年-1887年)在劄卡策佳寫下此頌。紮卡策佳是位於東藏康區白岩勝利峰的一處洞穴,離西藏和中國古邊界的康定不遠。在這個有著高聳白皚峭壁的美麗地方,有很多天然洞穴,巴楚仁波切和五個弟子在此閉關。他也在這裏給了許多教授,此頌即是其一,是他禪定證量的結晶。
   阿布•沙波是巴楚仁波切廣為人知的名字。在東藏俚語裏,『阿布』是一個尊稱。根據文字書寫的傳統,阿布也可詮釋為『阿』和『布』兩個字的組合。『阿』象徵無生的空性,而『布』意指『兒子』,表示巴楚仁波切對所有眾生的愛,宛如對親生孩子一樣。因為他對一切眾生的偉大慈心和悲心,他也常被稱做『仁慈的阿布』。
   巴楚仁波切則說自己是阿布•沙波,以謔稱阿布這個尊稱。『沙波』的意思是某人穿著破舊衣裳——大多時候他的確如此。事實上,巴楚仁波切可說是一個已經完全把妄念這塊布撕成碎片的人,不再把主、客體當做實存之物。誠如當時的成就者,也是巴楚仁波切弟子的堪布賢嘎所形容的:『巴楚仁波切已用智慧火焚盡五毒了。』
功德回向
82、
吾言一再絮叨又何如?涵義精深無誤引善德;汝與我等三界眾生俱——回向所願如法皆成就!善哉! 
   巴楚仁波切為自己絮絮叨叨這未經修飾的論頌而致歉,好似彈著一把破舊老琴般咿呀不成調。但仁波切仍堅持下去,是因為他的語意皆忠於佛陀的法教,沒有任何錯誤。因此他講述的內容值得諦聽,值得學習和付諸實修。前面詳述的三部分若具有任何功德的話,仁波切願將此功德回向一切眾生,願眾生能遵循菩薩道而證得觀世音菩薩的殊勝境界。
摘自《 唵嘛呢唄美吽 :證悟者的心要寶藏》頂果欽哲仁波切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化身佛蓮師被卡千公主的措嘉佛母問道:何者是內皈依的對象?由何種人來皈依?用何種方式或方法來皈依?以何種不共心態及時間持續多久?需要何種不共機緣?目的與功德為何?

上師答道:關於內皈依的對象,你必須皈依上師、本尊、空行。受皈依者必須是那些已進入密咒乘的人。方式或方法是以虔誠心和恭敬的身、語、意來皈依。關於皈依的不共心態,你必須視上師為佛、即使犧牲生命也不能捨棄本尊,以及不斷地向空行母獻供。關於皈依的持續時間,必須是從灌頂儀式中發菩提心的時刻起,直到證得金剛持果位為止。關於機緣,你必須對密咒乘有虔誠心。至於皈依的目的或功德,它能讓你成為密咒乘的具根法器,且能得到不共的加持。

措嘉佛母問上師:談到內皈依,需要修持哪些修學? 
上師答道:有八種修學,首先有三種不共的修學。
 一、皈依上師,就不能對他產生惡念,甚至生起了開他玩笑的念頭。
 二、皈依本尊,就不能中斷對本尊的觀想與持咒。
 三、皈依空行,就不能忘了在固定日子的獻供。
 有五種共的修學:
 一、任何你所飲、食的第一部分皆加持為甘露。觀想上師在你的頂上而供養甘露;觀想本尊在你的心間、空行在你的臍間而供養甘露。你應如是修學飲用食物的方法。
 二、不管你往哪個方向行去,向上師、本尊和空行祈請。觀想上師在你的頂輪上,觀想自身是本尊,並觀想空行與護法是你的眷從。這是行走的修學。
 三、即便付出生命或四肢的代價,也應認定上師親如心臟、本尊親如眼睛,而空行親如身體般的修學。
 四、不管怎樣,像是生病、困頓、安逸、喜悅或憂傷,你都應如是修學:向上師祈請、向本尊獻供、為空行修薈供和供食子。除此之外,你不應尋求其他管道,例如算命和請巫師作法等。
 五、憶念上師、本尊、空行的功德,你應一再地皈依。皈依上師,會清除障礙。皈依本尊,會證得身的大手印(表示個人本尊如彩虹般的色身)。皈依空行,會獲得成就。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誓戒 蓮師說:皈依和持戒是佛法修行的根本。


佛母問:皈依戒和其他誓戒何時會從內心生起? 
上師說: 
    皈依戒的生起,是當你懼怕下三道且對三寶有信心時。 
    居士戒的生起,是當你相信因果業報時。 
    沙彌戒的生起,是當你的心出離輪迴時。 
    具足戒的生起,是當你的心完全離於所有惡行時。 
    願菩提心戒的生起,是當你出於悲心視自、他平等時。 
    行菩提心的生起,是當你視他人更勝於己時。 
    當你任何的修行都具備皈依和菩提心,且結合了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融合方便、智慧,
那時你的佛法即成為真正的修道。 
    當你的修道結合了見、修、行、果時,那時你的修道便能淨除迷惑。 
    當你精進地將見、修完全融入修行時,那時你的迷惑將破曉為智慧。 
    總之,無論你修任何法,若不能融合生、圓次第,見與修、方便與智慧,就會像只用一條腿走路般。
上師又說:未來時代追隨蓮花源(Padmakara) 之語的幸運人們,朝這兒仔細聆聽吧!首先,在道上修行時,你必須精進努力。因為過去你將所有心神放在迷惑經驗中如此之久,無數劫以來,你所做的一切都在迷惑中偏離了正道,如今獲得人身,你應該要在此時切斷這個迷惑欺妄。一切有情眾生都被阿賴耶無明分 (ignorant all-ground )的黑暗所蒙蔽。 當二元相對的經驗生起時,這種經驗會透過對二元的執取而變得固實起來。無論有情眾生在做什麼,他們所做的一切皆是悲哀的行為。六道眾生的迷惑囚牢是多麼牢固。 
     獲得一個人身是極為困難的。 雖已得到了人身,卻只有少數人聽過佛的名號; 聽過佛的名號之後,也只有極為稀少的人會感受到信心;而即使感受到信心,進入佛法後,許多人還會像是頑固的野獸般,毀壞自己的三昧耶與戒律,往下墮落。看到這些有情眾生,菩薩感到異常絕望,而我,蓮花源,則感到無限哀傷。
     措嘉,在佛陀教法住世之地,即使得到圓滿人身的人們,無數生以來已積聚了無邊功德,他們卻仍然經歷著六道有情十足的業力。
什麼是三昧耶戒
    梵語三昧耶,漢譯為誓言,三昧耶戒就是誓言戒,乃立于行者的三門身語意通攝,三密平等任運的三世無礙智戒。以眾生本具的清淨菩提心為戒體,法界秘密真言的功德為戒行,眾生即佛平等一如,圓滿無礙地任運為戒相。三昧耶戒就是弟子與上師之間建立的誓言,如同雙方生死結交的盟誓。比如說,你向上師請求依止,上師也願意收你為徒,但要求你必須相應上師,每天堅持修法,不得違背。這種約定就是你的三昧耶。如何受持三昧耶戒?密乘傳授戒律必須設壇請師羯磨,莊嚴戒壇,如法戒儀,沐浴灌頂,傳授戒體,建立誓言。而行持三乘戒者,應該尊師教法,虔誠求戒,禮敬三寶,上供下捨,懺悔罪障,戒行清香,回向功德,普明三界。
三昧耶戒的範疇
    密乘儀軌中,不論是皈依還是依止上師或接受傳法、接受灌頂後,都有三昧耶的戒體。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內:培育菩提心;密:提升清淨心。從廣義上講,凡是上師針對弟子的身口意制定的修行要求都屬於三昧耶戒的範疇。最根本的戒是對上師本尊空行的信念不退失,十四根本戒、八粗墮、五方佛清淨戒及百十萬條戒等都屬於三昧耶戒,弟子必須依教奉行。
何為不如法受持三昧耶戒
    行者接受了圓滿的教法,依法修持最為重要。一切法中包含三昧耶,一旦不如法修持就等於違犯戒律。有的人求法不求戒、不受持或自受三昧耶戒,甚至否定三昧耶戒的真實功德。比如跟隨某位上師多年,也修了多年本尊法,但沒有什麼感應和覺受,由此對上師、本尊起疑心,信心不定,輕毀乃至否定了自己所持的三昧耶戒。
違犯三昧耶戒應如何懺悔
    行者通過修持殊勝儀軌能彌補小乘、大乘或金剛乘戒的破損。如修持儀軌中皈依文能修復小乘戒,發世俗、殊勝菩提心為利生成佛能修復大乘戒,修生圓次第上師本尊及金剛薩埵四對治力法能修復金剛乘三昧耶戒。如理如法地按儀軌修持極為重要。堅定信心,用正見觀修上師身口意的正法,清淨三昧耶根本及支分的過患,生生世世恒時相應三密三身上師如意寶。
    總之,上師給弟子傳法,通過弟子的虔誠心,將弟子與上師、本尊、空行之間連成一條線,並打了結,這個線結如同誓言三昧耶。要得到上師、本尊、空行的加持攝受,必須保持三昧耶戒清淨。一旦這個線結鬆了,馬上要加固。如果行者違犯誓言,三年內仍未懺悔,所造的業就成定業,無法修復。若懺悔之後反復違犯,同樣無法修復。我們要時刻不忘自己對上師三寶立下的誓言,提醒自己的正念不違背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減少各種違緣障礙,速證無上菩提。
儀軌:修行法門是一種系統化的生起次第修行,由許多步驟構成,其中包括與本尊之身、語、意相關的瑜伽。典型的儀軌結構包含了皈依發菩提心的前行、觀想佛本尊和念誦咒語的正行,以及功德迴向一切有情眾生的結行。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蓮師說:要捨棄憤怒和粗暴刺耳的話語,惡語是有毒的武器,管好你的舌頭吧!將心維持在平和的狀態


     保持禁語———語的閉關,是很重要的。

      措嘉佛母問:那是什麼意思?

      上師答道:在所有分心之中,最嚴重的是無用的閒聊。必然地,無關的空談是禪修的致命傷。能夠禁語是最佳的閉關;禁語能讓你不被干擾,即便身處在市集中。
      不管你要如何修持自律,能禁語被認為是最好的。若你做不到,至少應該禁語到禪修的時間結束時。藉由禁語並且不讓禪修被日常談話打斷,你將得到語的力量並且迅速臻至成就。
      一般而言,太多無關佛法修行或佛法的談話,是毫無意義的,實在沒必要這樣。努力朝向無上正覺而以語聲投入持咒或唱誦。把本尊當成是最重要的精髓並持誦本尊的咒語。請牢記於心。 

     當我們任何人苛責、毀謗或貶低別人時,不管對方的品德如何,在這苛責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把自己的缺點顯露出來了。苛責、藐視、毀謗等等,是我們顯露自己缺點的方法。一旦我們刻薄的擠壓別人時,我們自己的過錯就會突出。身為佛教徒就不應再持續這種貶責和毀謗的傾向。當你以藐視之箭去刺另一人時,第一個刺傷的人就是你自己。尖酸刻薄的語言就像一把兩面的劍。想著:「我有一把真正好的劍。」你可能提起一把語言的軍刀,但在你揮它去砍另一人時,它的另一面就會把你切成兩半。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蓮師說: 不管你修持哪種法教,若不是為了利益眾生,那麼修持會導向聲聞乘。

     措嘉佛母問: 如何導向聲聞乘?
    上師答道: 付諸實修時,你修持菩提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成佛,是為了成就利他。這並非一般乘的目的,為了自己的平安與快樂、救度與解脫,是屬於小乘。一般而言,僅為了自己的平安是痛苦的肇因,這是毫無意義的。只是修行自我追尋的人,是很難覓得快樂的。因此,只為了他人的福祉而努力是必要的。當為了他人而修行,你能免於自私自利且自己的利益會自動地達成。請牢記於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uBBzD8MSY&annotation_id=annotation_3779989851&src_vid=DyIWHtPGMwg&feature=iv
    對一般沒有經過佛學薰陶而改變心性的人,和接受不正確觀點的外道信徒而言, 人我被認為是一種存在,能控制、體驗因緣和合的五蘊、十二處和十八界。而且,認定這個自我是永恆的、實存的,執著此自我而有了敵/友、自/他之分。
     措嘉,你必須拔除這個執念的木樁。
     認定這個人我的危險,是因為對自我性和個體性的理解,會將對象視為是「他者」。一旦產生了這種二元性,你會認為對「自我」有利者即是朋友,而傷害「自我」的就是敵人,於是貪愛與憎恨的經驗 ,讓你造作出各種不同的惡業。由於這些業力,使你徘徊在下三道與輪迴中。
     措嘉,除非你去除這個惡魔,否則永無快樂可言。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蓮師說:行為所生的苦樂後果,就像種子般的滋長,因此要詳辨善行和惡行。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不如法而無法累積功德與智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ThDQuOG6w&index=7&list=PLaS0oZ2iN_Km3QdE4iD_drAmgll2JdMvk
   雖然從無始以來你已經投生過這麼多次,但卻未成就自己和他人的福祉,現在,就這個人身,你應該要完成自、他的利益。 雖然在過去你已經轉世過這麼多次,卻從未有機會好好學佛,只是在輪迴的地牢中更加沉淪而已。現在,當你在這短暫的一生裡遇到了佛法,就要努力地修習大乘的法教。 和那些增長善行的人為伍,捨離那些增長惡行的人。不管怎樣,一個人必須謹慎而不要愧對自己。要遮止任何微小的不善與惡行。 若你沒有保住正念與良知之鎧甲的護衛,煩惱的武器就會切斷獲得三善道和解脫的主動脈。 

   如下述般懺悔惡行:觀想種子字“”在頂輪,藉由種子字放光而讓所有眾生證悟成佛,並向所有聖眾獻供。  以光再收攝回種子字阿的方式,收攝所有聖眾的成就甘露,融入你的身、語、意之中,焚盡一切惡業與染污。  如是觀想,持誦字一百零八遍。
   觀想自上師心輪智慧尊的心間“吽”字放光,融入你的身、語、意,燒掉所有的惡業,如是觀想,持誦字一百零八遍。
   接著是語的懺悔。憶念自無始輪迴以來所累積的一切惡行,以悔過心念誦如下的懺悔文三遍:
             金剛上師及一切持明者,祈請垂加護!
             本尊壇城及文武百尊聖眾,祈請垂加護!
             十方諸佛及佛子,祈請垂加護!
             守護法教之空行母及護法,祈請垂加護!
             於諸禮敬聖眾前,我,某某某,至心懺悔自無始以來,因妄念所造之身、語、意不善與惡行、教唆他人或隨喜惡行等所累積之一切惡業。
   之後決心不再造作惡行,重複上述之祈願,並念誦下文三遍:
             猶如往昔諸佛及菩薩,圓滿五道十地之典範,遮止一切不善及惡行,我,某某某,自此直至證得妙菩提,遮止妄念所造諸惡行,吾今誓願從此永不犯。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首先,要淨治罪行 (三十五佛懺)淨業

儀軌請觀想:右邊是父親、左邊是母親,以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 如母有情。從無始生死以來,為無明所覆蓋,長夜沉淪於生死苦海之中。身心逼惱、痛苦無量無邊。唯一皈依只有三寶,因此一心至誠歸投禮敬。上面對方虛空之中,本師釋迦世尊坐金剛寶座,百寶蓮花日月寶墊之上。披出家三衣、身金黃色,體如琉璃、光明瑩澈,坐自身所生光蘊之中,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無量光明,遍照十方。餘外四方四隅上下十方諸三十四佛, 一一皆如本師,以大慈悲眼觀視於我,放甘露光明,從我們頂門而入,滌除我等無始以來所積一切罪垢。 
一、依止力 
我與等虛空一切眾生 恆常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三拜)
二、對治力 
唵  南無曼殊西利耶  南無殊西利耶  南無烏答麻西利耶  娑訶(三稱三拜) 
南無  薄伽梵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稱佛名號)
1釋迦牟尼佛  2金剛不壞佛  3寶光佛  4龍尊王佛  5精進軍佛  6精進喜佛  7寶火佛  8寶月光佛  9現無愚佛  10寶月佛  11無垢佛  12勇施佛  13清淨佛  14清淨施佛  15娑留那佛  16水天佛  17堅德佛  18旃檀功德佛  19無量掬光佛  20光德佛  21無憂德佛  22那羅延佛  23功德華佛  24清淨光遊戲神通佛  25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26 財功德佛  27德念佛  28善名稱功德佛    29紅焰幢王佛   30善遊步功德佛   31鬥戰勝佛    32善遊步佛    33周匝莊嚴功德佛  34寶華遊步佛  35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三、破壞力(追悔力) 
南無  薄伽梵 如來  應供  正遍知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願諸世尊,慈哀念我。(一拜)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道,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一拜) 
四、遮止力 
從此制止。(一拜)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熟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拜)
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過去未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皈依合掌禮。(一拜) 
身業有三種,口業復有四,以及意業三,十不善盡懺。 從無始時來,十惡五無間,心隨煩惱故,諸罪皆懺悔。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一拜,起立)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一拜)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一拜)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一拜)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稱三拜)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一拜) 
 三拜圓滿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人身難得如爪土之稀

     佛陀過去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遊化之時,一日,世尊以手指抓取地上的土後,問比丘們:「你們認為我指甲上的土多呢?還是大地的土多呢?」 比丘們回答:「世尊!指甲上的土少之微少,而大地之土甚多無量,二者之間無法以算數、譬喻相比。」
     佛開示諸比丘:有形有相可見的眾生,就如同指甲上的泥土這麼少;形相極其微細,無法看見的,則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因此,諸比丘當知,於四聖諦尚未契悟者,當勤修各種方便法門,以期早日成道證果。
     投生人道者如指甲上的泥土這般稀少;而非人道的眾生,卻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在人道中,生於能夠聽聞佛法的國家,如指甲上的泥土這般少;而生於邊地不能見聞佛法的人,卻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
     能成就聖道的智者,如指甲上的泥土這麼少;而尚未成就聖道的人,卻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能知佛法、戒律者,如指甲上的泥土這般少;而不知佛法、戒律的人,卻如大地之土那麼多。能夠具足正見、善知諸法、具足正念、正覺、正解,證得聖果者,更是少之又少。
     知道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母者,如指甲上的土這般少;反之則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知一切有德沙門是真實福田,怖畏今世、來世所造業因,而廣行布施供養,受持齋戒者,如指甲上的泥土這般少;反之,則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
     能做到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如指甲上的土這般少;而不持守以上諸淨戒者,卻如大地的泥土那麼多。捨離貪、瞋、邪見者如指甲上土這麼少,而貪、瞋、邪見者卻多如大地之土。
     能受持五戒者,如指甲上的土那麼少,而不持五戒者則如大地之泥土那麼多;再者,受持八戒者、能守十善者,也是如同指甲上土這般少,而不持八戒,十善者,則如大地之土這般多。
     從地獄命終能夠投生為人者,就和我指甲上的土一樣少,而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卻如大地之土一樣多。如是畜生、餓鬼道眾生還生惡道者多,而得生而為人者,也是如此微少。
     從地獄命終能夠投生天道者,亦如指甲上土一般稀有,而從地獄命終還生地獄者,卻多如大地之土。如是畜生、餓鬼道眾生還生惡道者眾多,而得生於天道者,則是少之又少。
     如同指甲上稀少的泥土,眾生從天道命終,還生天道者也是如此之少;而從天道命終後,墮入地獄、畜生、餓鬼道者,盡像大地的泥土那麼多。
     諸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與譬喻,皆歡喜奉行。
摘自:《雜阿含經 》
《佛說無常經》云:「唯有佛菩提,是真歸仗處。」世尊教示弟子,當一心繫念四聖諦理,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才能跳脫起惑、造業、受苦的輪迴。「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弟子應當依教奉行,不執四大五蘊之假我,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之塵境,如實實踐佛法,開啟法身慧命,脫生死苦輪,趣涅槃道。

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

蓮師說:當進入佛法之門後,可能會有許多種誤解,要小心!

佛母問: 是哪些?
上師說:可能誤把一位博學的老師,當成是已經由聞、思而解脫的善知識。
             可能誤把一位不修行、麻木的“佛學專家” ,當成是已經由實修而得到禪境的人。
             可能誤把騙人的偽君子,當成是已經由實修而調伏自心的聖人。
             可能誤把高談闊論的空話,當成是某人具口訣的證悟。
             可能誤把吹牛者滔滔不絕地講說佛法,當成是具信者對實修的虔誠心。
總之,你必須確信將自心與佛法融合在一起。那些只用嘴皮子修法、自稱是修行者卻把佛法當成身外之物的人,在修行上是毫無成功可言的。

[入菩薩行論]寂天曾經教導方法:
   諸欲守護心者前,我今合掌虔誠請,願於正念及正知,勵力常時勤護守。 
因此,總是正確修學:維持正念,意即不動搖的覺察心態;保持正知就是察覺在自己心續中是否有過失生起;小心謹慎,就是要警覺、知道在一切行為之中,何者當行,何者當捨。 我們的一切煩惱,皆由身心不自在而引發。由於無法控制自己的心,一直心隨境轉­,患得患失,由此感受了無量痛苦。隨時都要努力控制自心。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你必須持守三昧耶。人們似乎只會違犯三昧耶,因為不能承受艱困之故。

    若你想和每個人和睦相處,不要在利他的努力上躊躇不前。若你想僅速證得成就,從不失去對三昧耶的持久。若你想在修行上毫無障礙,要將世俗的分心拋諸腦後。若你想專心在佛法上,在磨折和悲慘時更要百折不撓地修行。若是對痛苦與困逆不屈不撓,即是已了悟無常乃輪迴之特性的美德。總之,當佛法在你心中露出曙光時,善德自然顯現。希望修行卻不經磨折的人,只是個吹牛的人而不會成功。人們似乎只專注在發財上,而避開把修持當成重心。當你死去時並不能把財富帶走,所以應當確保不墮入下三道才是。我已厭倦去聽那些「博學」之人說法,他們的修行只是增添更多的煩惱,而不是調伏自心;任何他們所說的只是表面之詞罷了。
     死亡不會在預先宣告的時間來臨,死亡何時降臨是不確定的。死亡的方法有很多種,當死亡無可避免的時候,那一天就來到。
     國王( 陛下),諦聽。有三種死亡的方式:上等,中等,下等。
*如國王般的死亡,是像您這樣的人,在死亡時仍然貪戀著他的領地和財物,這是下等的死亡方式。在臨終時,應當離於貪執。
*如乞丐般的死亡,是死亡時對物品器具毫無眷戀,這是中等的死亡方式,也被稱作如山鹿般死亡。
*孤獨的死亡,死亡時連關於貪著或攀執的想法都完全沒有,是最上等的死亡。
   不管你禪修空性或任何事物,除非它能有效地對治煩惱和世俗,否則皆是錯誤的禪修。
   任何無法抵消煩惱和世俗的事物,只是墮入輪迴的肇因罷了。
   任何你聞、思、闡述的法教,若能有效地對治煩惱,並且能幫助你整個人生起正法,那麼這方稱得上是大乘法教,且是無謬誤的。
   不管你宣稱自己是如何地精通於研讀、釋義、修持,倘若你的動機只是貪圖世間八法,那你的行為就是所謂的黑心修法。           ~~~牢記於心~~~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伏瞋除障 受懺有智~ 瞋火之力能夠燒諸善根,調整安伏自己的身心狀態

   佛陀往昔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這一天,世尊著衣持缽,進到城中乞食,食畢,清淨雙足,帶著坐具,在林中找了一個閑靜的地方,在樹下盤腿而坐,攝心安禪靜慮。
   而同時,在耆陀精舍中,有二位比丘在僧團中決斷事時,因忿怒之故互相諍論,到最後,其中一人忍住不再開口,但另一個人則因瞋火熾盛無法控制自己,依然不斷地大聲諍論。之後,這位瞋恚熾盛的比丘意識到自己的過失,來到那位比丘面前,請求懺悔,但是對方卻不肯接受。
   如來當時於禪定中,以超越人耳之天耳通,遠遠地聽到精舍中吵雜的聲音,於是從座而起,回到精舍,在眾僧前敷座而坐。佛陀問眾比丘:「佛今早著衣持缽,進城乞食,之後到林中靜坐的時候,聽到了比丘們議論的聲音,究竟是為了什麼事呢?」
   比丘稟告佛陀:「世尊!耆陀精舍裡有二位比丘,在僧斷事時,因忿怒而起紛諍。其中一位比丘,默然忍受,另一位比丘卻因為瞋恚仍然不斷地議論。之後,原先瞋恚的比丘,意識到自己的過失,向那位比丘懺悔,可是當初默忍的比丘卻不接受懺悔。」
   佛對比丘們開示:「為什麼如此愚癡而不接受他人的懺悔呢?比丘們!你們要知道,過去忉利天主釋提桓因在善法堂時,曾經教示諸天眾:『瞋火之力能夠燒諸善根,就像用瓢器舀取酥油以利油燈燃燒,但是當火苗轉為熾盛時反而燒到了瓢器本身。如果能夠保持心平靜,不懷怒氣,瞋火自然熄滅,又怎麼燒得到自己呢?不要像水中漩渦一樣不斷無窮盡地團團轉,就像生氣的時候,雖然沒有惡口辱罵別人,但是偏偏用其他行為去觸惱對方,這樣也不好。不要特別去觸惱他人,而是要調整安伏自己的身心狀態,這才是對自己有益的作為。
   心中不懷瞋恨惱害,就是賢聖之人,亦是賢聖之弟子,這樣的人我們應當要樂於親近並且向他們學習。只要心中有瞋恚,就會障礙如山,如果願意對自己的瞋惱多花一點努力去對治,就像以轡頭制住惡馬一般,這樣的人就是在落實善行。』
   佛陀告訴在座的比丘們:「釋提桓因處於天王之位,於天中諸事自在,尚且能夠修行忍辱、讚歎行忍辱之人,更何況你們身為比丘,剃髮出家,又怎麼能不行忍辱,讚歎忍辱之法呢?」
   比丘們聽了佛的開示之後,莫不歡喜奉行佛的教誨。
摘自:《別譯雜阿含經》
     戒經云:「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出家惱他人,不名為沙門。」忿怒心起時,如同無形的雙頭刃,不但刺傷對方,也將刺傷自己。所以佛陀以「調伏於身已,於己即有利。無瞋無害者,彼即是賢聖」教誡弟子。修行就是從這裡開始提升──淨化三業、修忍辱行,止住身、口、意的造作。以無我之心遍行一切善法,就是轉凡成聖的第一步。
龍欽巴尊者Long chenpa:請用平和的語氣說話   Speak Peacefully ~ 
當你想要指正某位脾氣不好的眷從時  Pointing out faults to a short-tempered retinue
就算是想要利益對方,在此五濁惡世,In these degenerate times, even with the wish to benefit,
都可能因而讓人心中生起惡念。          Gives rise to negative states of mind.
我的衷心建言則是:「請用平和的語氣說話」。‘To speak peacefully’ is my heart advice.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蓮師說:僅是知道佛法並無實益,你必須謹記在心且付諸實修。

   在未來,當末法的黑暗時期來臨時,有些人會自稱是修行者要教導他人,卻沒有得到許可;自己沒有實修卻教導他人禪修;自己沒有解脫卻假裝給他人解脫的口訣;沒有祛除自私自利,卻教導他人要拋卻貪執的枷鎖、要慷慨布施;對自己行為的善、惡沒有絲毫的瞭解,卻喋喋不休地洞察別人的善、惡之行;自己沒有任何定力,卻宣稱為了利他。我想會有很多人以佛法之名偽裝、虛偽、詐騙與欺瞞。
   來世想要修持佛法的人們,要閱讀這個遊方僧蓮花生的手寫遺言,並自省之! !!    
   觀察輪迴之苦的過患!因為顯然所有此生的一切物質所有都是無常的,把心轉向內在,並想清楚!  一開始不要把上師當成同輩的朋友,而應以聞、思來斬除你的錯誤見解。接著,保持固定的修行並持之以恆地努力。最後,透過修行與應用對煩惱的對治,將佛法融入自心。要一直持守三昧耶和誓戒,不要違越。不要斷斷續續地修行或延緩你的修行,而是要遵守承諾馬上實踐之。
    雖然我這個遊方僧已經證得成就,卻從未有時間找消遣。看到所有迷失的眾生,被輪迴的追求與迷妄、煩惱和惡業所折磨,我就想掉淚,失望、傷痛地心痛著。已獲人身,見到善、惡之行的痛苦、愉悅果報,不想在此生努力成佛的人們,和不願修持哪怕僅是一座皈依的人們,卻汲汲營營於此生的追求、野心、娛樂和享受,無動於衷地累積惡業;這些人的心都腐蝕了,惡魔已經爬進他們的心中了,他們被惡友所欺騙了。
    若你至心將自己託付給三寶,並在這一生修行以成佛,你是絕無可能會被三寶所欺騙的。同樣不可能的是你會因衣食所需而受苦。那些宣稱因為佛法修行而缺乏衣食,所以沒時間皈依或禪修、說找不到閒暇的人,是無恥地自愚而已。現下,當你的官能清楚且有閒空時,若你不在證悟成佛的修行上努力,很快就會被業風所襲捲,遭邪惡的死神所緊迫,而有大限將至的危險。那時你會驚慌失措地想著一切可能的辦法,但都來不及了。請牢記於心!
    一般而言,在修持佛法時,除非你牢記死亡於心,否則是不會成功的。
    來世的能者,遊方僧蓮花生的這席話隻字不假。不管你追求什麼,要致力免除死時的遺恨!自己多保重,並且要精進地發願能利益他人!
    由我卡千措嘉以禮敬和虔誠的身、語、意,請求化身佛上師蓮花生所傳下的。為了後代之故,我寫下並將之封藏為伏藏,因尚毋須弘傳。在得遇有緣者時,願能被付諸實修。
摘自<無誤修持之水晶寶鬘>
伏藏印
封緘印
囑咐印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