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欲知過去因,當觀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當觀現在因。一切事物的成立,皆依循著因果法則。

   
世間人希求算命改運,卻不知道在因上努力斷惡修善,清淨身口意三業。因果之理,歷然不失,不論貧富貴賤都是自作自受,不由他人。所謂「禍福由因,轉變在緣」,唯有端正知見、布施培福,才能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再增光明,掌握、改變自己的命運。行者當慎護身口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世尊再三叮囑:「切記當善護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當如是學!」三寶福田中,恆以恭敬心、清淨心廣修供養,皆是為未來廣植親近三寶的勝因!
 「四種人的苦與樂」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之人可歸納成四種,是哪四種人呢?有人先苦而後樂;有人先樂而後苦;也有人先苦而後苦;更有人先樂而後樂。
     如何是先苦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一出生就貧窮卑賤,或是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是工匠的後代,或生於信奉邪師外道之家,衣食經常短缺匱乏。即使出身寒微卻無邪見,心中具足正確的見解,認為:世間有施者、受者,也有今生、來世,有沙門、婆羅門,有父、有母,也有阿羅漢等已獲法益的聖者,世上也有善惡果報。
     若見到豪門貴族,便知是過去廣行布施和不放逸的善報;如果遇見衣食匱乏的貧戶,便知此人過去未曾行布施之德,因此常處貧賤。同時反省自己:「我今生如此貧賤,衣食短缺,都是由於過去不知修善積福、誑惑世人、行為放逸,造作種種惡業,招感今生貧窮下賤,衣食不充。」所以當見到出家沙門等修善之人,便至誠懺悔,改往修來;若有多餘財物,便與人分享。此人命終將投生善道,如果投胎為人,生於富貴之家,不虞匱乏。這就是先苦而後樂的人。
     何謂先樂而後苦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在豪門貴族,或是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等高貴種姓,或是衣食豐足的富貴人家。但是卻常懷邪見,不是執著人死如燈滅的斷見,就是認為人死後還是會投胎為人的常見,因為有這樣的見解,所以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與父母,世間更沒有阿羅漢或證得果位的聖人,也沒有善惡果報」。
     由於這樣的邪見,如果見到富貴人家,心中便想:「此人恆久以來就擁有這些財寶」,也認定男子永遠是男子,女人永遠是女人,畜生永遠是畜生。既不布施也不持戒,若見奉持戒律的出家沙門、婆羅門,反而瞋心大起說道:「這人真是虛偽!哪裡應該有獲得供養的福報呢?」這樣的人往生後便會墮入地獄;如果投胎為人,出生貧戶,衣食不足,挨餓受凍,衣不蔽體。這是先樂而後苦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先苦而之後仍苦呢?有些人生於貧賤人家,或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工匠之家,乃至衣食不濟之家。由於思想偏邪,恆常落入斷見、常見等邪見,心中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的善惡果報,也沒有父母,更沒有阿羅漢等證得果位的聖者。」所以不樂布施,也不持戒。如果見到出家沙門等修行人,便起瞋心;如果看到窮人,便說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如是貧困;見到富人,便說此人長久以來都如是富貴;看到為人父親的,認定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為人父親,見到作母親的,認為此人從往昔至今都是為人母親。這樣邪見的人往生之後,便墮入地獄受苦;如果能夠生而為人也是極為貧賤、衣食缺乏。這就是先苦而後苦的人。
     如何是先樂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於富貴之家,或是剎帝利、梵志種姓;或生於國王、長者種姓,出生豪貴,一生衣食財物豐足,具足正見,更無邪見,心中如是認為:「世上有施者、也有受者,有今生、也有來世,有出家沙門、婆羅門,也有善惡果報,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聖者」。若見到財寶多饒的富貴人家,心裡便想:「這是往昔廣行布施感得的善報。」如果看到貧賤人家就思惟:「此人過去沒有布施,才會如此貧窮;我現在應該隨緣廣行布施,以免將來生於貧困之家」,因此常以歡喜心慷慨布施。若見出家沙門、修道之人,必定恭敬問訊,盡其所能供養所需的衣服、飲食、臥具與醫藥等。此人壽終之後,將投生天界;如果投胎為人,出生富貴人家,財寶豐足,這就是先樂而後樂的人。
     此時,有一位比丘稟佛陀:「我觀察世間的眾生,有些眾生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眾生此生先樂而後苦,或者今生先苦而後苦,乃至於這一生先樂而後樂。」
     佛陀回答比丘:「的確有這樣的因緣,讓世間有些眾生,在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人先樂而後苦,或是先苦而後苦,也有眾生是先樂而後樂。」
     比丘請示佛陀:「是什麼樣的因緣讓眾生在此生中,有先苦而後樂,先樂而後苦,或者先苦而後苦,乃至於先樂而後樂的差別呢?」
     世尊進一步開示:「諸位比丘!假定人壽百歲以春夏秋冬來區分,有時修善積福做諸功德,有時起種種邪見造作惡業,便會在之後隨不同時間因緣,呈現不同業報,例如冬受樂,夏受苦。倘若在百歲中年以後,廣積福德,未曾造惡犯過;然而中年以前,曾經因為邪見而造不善行,就會先受罪報而後享用福德。如果年少時修善積福,卻在年長以後造作惡業,來世,年少時先享用福報,年老之後就必須承受罪報。若一個人從少年到老年都作惡多端,來生從生至死都是貧賤寒苦;若一生皆廣行布施供養,來世從年輕到老都生活安樂。諸位比丘!由於這樣的因緣,而有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先苦後苦,先樂後樂的果報之別。」
     比丘說道:「世尊!如果有眾生希望先樂而後樂,應當常行布施供養,當得先樂而後樂。」世尊回答:「是的,比丘!如你所說,如果想要成就涅槃及證阿羅漢,乃至於圓滿佛道,應當樂善好施、修諸功德。你們應當要依此學習。」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後,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一)》
        金剛薩埵咒語百字明普攝一切本尊心咒的精髓,可以說是咒中之王,具足虔誠地向金剛薩埵祈請並念百字明咒,等於祈請一切本尊,念一切本尊心咒。過去印度和西藏的大成就者在消除業障時,都是依靠金剛薩埵百字明來修的。密續中說過,如法修百字明滿十萬遍者,可以徹底清淨一切的五逆重罪。因此稱之為懺罪之王。
  造業是我們用自己的心去造的,懺悔也要用我們自己的心去懺悔,只要用心真正的去懺悔,肯定能清淨很多業障。念修百字明時,所要懺悔的業障有哪些?
(一)懺悔謗法罪
  對顯教起邪見誹謗;對密教起邪見誹謗;對於佛法執著一者是成佛障礙,另一者是成佛方便,貪執自宗,嗔毀他宗;對某宗佛法輕視不恭敬,在不通達密意時,隨口批評,貶低,呵斥;對顯密經續論典輕視褻瀆;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檢查罪業後應在金剛薩埵本尊像前具體髮露,如今是以金剛薩埵身像救度眾生時期,能依像誠心髮露罪業,佛尊以願力決定賜予加持。
  今生或許未造謗法罪,但無始以來曾經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若不對治,業力成熟時決定墮落,故應懺悔無始以來所作。(以下懺悔時均應如此)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未來縱遇命難,也絕不對任何佛法詆毀輕捨破壞。併發護法大願:生生世世護持各宗派的教法和證法,使三寶種性相續不絕。
(二)懺悔五無間罪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悉心出佛身血。
  是否自作,教他作,見做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未來縱遇命難也不造五無間罪,寧捨生命也不捨此誓言。
(三)懺悔近五無間罪
  殺害比丘沙彌;對比丘沙彌惱亂辱駡打縛;輕蔑損壞法衣;毀壞女眾戒律或製造違緣;毀壞販賣佛經佛像,對經像褻瀆,謗訕,不恭敬;毀壞佛塔或妄加評論,在佛塔前不恭敬等;毀壞經堂,在經堂內睡覺,丟口水鼻涕渣等;在經堂內坐污穢的座墊;毀壞三寶殿堂,法座,供器等;占三寶地;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殺害比丘沙彌,不汙具戒尼,任何惱亂打罵輕慢褻瀆的行為都不做,不毀壞佛塔佛像佛堂,下至起一不恭敬心也做防護,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同時發願:今後恭敬如來教下一切沙彌比丘,下至現僧相者,對於佛塔佛像佛堂經書都視如真實三寶而恭敬。
(四)懺悔殺生罪
  殺人,墮胎;非法烹炮生物,使受極苦;釣魚射鳥填穴覆巢破卵傷胎髮蜇驚棲等;見殺不救;見人畜死,不起慈心;役使畜生至精疲力竭,不憐其苦,強行役使或鞭打;欺弄損害盲人聾人病人愚人老人小孩;籠系禽畜;見鰥寡孤獨,貧民,饑渴,寒凍等不做救濟;看暴力片,戰爭報導等而隨喜;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殺生,不殺獅子老虎龍等大旁生,不殺豬馬牛羊等畜牲,不殺蚊蛇跳蚤蝨子等,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為堅固誓言,觀想有人拷打逼迫自己也決不殺生,下至以身口意損辱有情的行為都不做。發願:盡未來際救護饒益眾生。
(五)懺悔不與取罪
  不與取三寶物,上師物,父母物,國家物,私人物;對三寶物,上師物,父母物,國家物,私人物,損壞不賠償;對三寶物,上師物,父母物,國家物,私人物,借貸不還;偷稅漏稅,威取詐取,小出大入;公款挪為私用;因果差錯,非專款專用;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造偷盜不與取,欺詐不與取,權威不與取,不盜三寶上師父母物,不取任何有主物,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為堅固誓言,觀想即使饑寒將死,也不盜用不義之財,下至任何對他人財物不愛惜的行為都斷除。發願:盡未來際上供下施,饒益眾生,供養上師三寶。
(六)懺悔邪淫罪
  非所應行,非支非時非處而行淫;欲染娼家;婚外戀;見良家美色,起心私之;觀看傳播淫穢書刊繪畫影視;鼓吹欲愛;于不清靜場所過往觀聽;意淫手淫;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永離邪淫,對一切異性,不論何種年齡身份,都持梵行守身如玉。為堅固誓願,觀想美色當前,即使捨命也不犯淫,下至起心動念都做防護。且發願,稱讚梵行功德,引導一切有情遠離淫欲,獲得清涼。
(七)懺悔妄語罪
  未見佛菩薩鬼神等而說已見;未得證相授記等而說己得;未通達法義等而說已通達;對正法上師僧眾等無理誹謗;欺騙上師父母等;為求名聞利養妄說功德,欺騙信眾;世間經商等時為求名利而說妄語;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未來決不說妄語,不未得謂得,未證言證,對上師三寶父母等重境決不誹謗欺騙,乃至對任何有情都不妄語。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為堅固誓願,觀想被拷打逼迫或以億萬美鈔引誘也不說妄語。並發願:一切時處說誠實語。
(八)懺悔離間語罪
  挑撥上師大德與其眷屬之間的關係;破壞佛教團體之間的關係;破壞道友之間的關係;離間他人骨肉;破人婚姻;離間同事朋友鄰里主僕師生等關係;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對上師大德道友說離間語,決不對一切團體及個人說離間語,進而對一切友情都不挑撥離間,下至破人關係的念頭都不升起。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一切時處說和合語,對於關係破裂者勸其和好。
(九)懺悔粗惡語罪
  對上師,三寶,尊長,父母,平交,卑幼說粗惡語;出損德之言;揚人之惡;取人外號;刻意搜求先賢之短;辯論生嗔而惡口;指責佛像佛塔;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說粗惡語,不對上師三寶尊長父母說粗惡語,不對道友同事卑幼說粗惡語,下至旁生也不說粗惡語,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對有情說悅耳之語。
(十)懺悔綺語罪
  宣說鬥訟競爭語;樂說無關語;對外道論典,外道咒以愛樂心受持諷誦;在大眾場合喜談王論,臣論,盜賊論等;說戲笑,遊樂,愛欲語等;說罪語,顛狂語;說邪命語;念誦經咒夾雜世語;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說鬥訟語競爭語,不說無關語,不說戲笑遊樂愛欲語等,不說世間王臣盜賊等論,不閱不誦能引起貪嗔的外道論典。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以正念攝持,說具義語。
(十一)懺悔貪欲罪
  占人財產之心;貪求供侍之心;貪求恭敬之心;貪求利養之心;炫耀功德,貪圖名聲之心;貪求天人妙欲之心;貪求權位之心。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在任何境緣下,都努力遮止對於財富,名聲,恭敬等生起貪欲。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少欲知足。
(十二)懺悔嗔恚罪
  心想如何令他遭受殺縛;願他由他緣或自身任運損耗財物;念他已作正作無義而思報復;願他現世喪失親屬;願他現世喪失資產;願他現世事業失敗,功名不成;願他聞思修等善法失壞;願他遭遇不幸而內心歡喜;願他親友以自緣或他緣而衰損;願他後世墮落惡趣。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對一切有情下至螞蟻蚊蟲,不起損害之心。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對一切友情生起慈悲心,行持無害行。
(十三)懺悔邪見罪
  謗無前後世;謗無業果,認為修善無功德,造惡無過患;謗無三寶;謗無淨土。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再不對三寶,業果等生邪見。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使一切有情生起業果等正見。
(十四)懺悔具力重罪
  以犯戒身受用僧務;以已施僧眾比丘物,或自用或轉施在家者;毀犯屍羅而受信施;緩學處而受信施;道友之間互相嗔恚;對菩薩忿恚,厭背或起不悅意心;輕毀菩薩,說菩薩惡稱;對上師輕慢,生起超過上師等惡心;對上師語不恭敬,說上師過失;對上師身不恭敬,不承事;違背上師言教,不依從,不重視;對上師起邪見;障礙上師事業,善行;捨棄上師;對父母有失敬養;違背父母合理訓誡;父母責怒而生嗔,抵觸;父母有過而不善巧勸化;父母歿後而不超度資薦;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對於上師,三寶,菩薩,父母等具大力田,寧捨生命也不侵損,傲慢,輕毀,忿恚,厭背。並發願恭敬上師,菩薩,道友,對父母盡孝。
   在懺悔罪障時,一定要以利益所有眾生為發心,來清淨業力。殊勝的金剛薩埵佛,是我們懺悔時託付和信賴的對境,即所依對治。藉由金剛薩埵佛的願力,我們向他虔誠祈請,幫助我們及六道所有苦難眾生,清淨無始以來所累積的罪障,才能真正臻至圓滿佛果。
對惡業的後悔心越強烈,罪業就越得到清淨, 
罪業就是傷害生命,
給其他眾生帶來巨大痛苦的事情。
        所有的罪業都是這樣子,我們造了這樣子的罪,無緣無故去傷害這些無辜的生命,這種行為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合法合理的,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感到後悔。要想辦法反復地發起強烈的後悔心,後悔、內疚、慚愧這些都非常重要。
  在這一生當中過去的殺妄,我們能夠回憶的全部回憶,然後在金剛薩埵的座前坦白,用佛教的話來講“要髮露”,就是對金剛薩埵說“我某年某月某日,在哪個地點,我做了一件這樣子的事情”。比如說殺生、偷盜等等,我做了這樣子的事情,要承認錯了!
  我們現在懺悔罪業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這個時候我們向金剛薩埵坦白,向金剛薩埵髮露:我過去做了這樣的罪業,現在我深深地感覺到這是不對的,我錯了!如果我們心裡沒有任何的感覺,只是用嘴巴說,這就是欺騙金剛薩埵,欺騙佛菩薩,這個罪過就更嚴重了。所以一定要從內心深處要懺悔,發起懺悔的心,這是特別特別地重要。
  沒有懺悔,還是認為我過去的這些殺妄是應該的,那這個罪業是沒有辦法清淨的。我們一定要發起懺悔心、後悔心,這是特別重要的。
  總而言之,內心當中要深深地後悔,然後用語言向金剛薩埵髮露,不要隱瞞,過去的所有自己能夠想起來的,能夠回憶的所有罪過,向金剛薩埵髮露。自己不知道的,今生沒有辦法回憶的或者是前世的罪業我們向金剛薩埵說:我過去的罪業雖然回憶不起來,但金剛薩埵有無礙的智慧,他的智慧知道我們過去做了什麼。金剛薩埵等佛菩薩所知道的這所有的罪業我今天一起髮露懺悔,向金剛薩埵用語言要這樣子說,然後在內心深處這樣子想。
  這種後悔心才能夠毀掉所有的罪業,所以叫做破惡力,也叫做摧毀力——摧毀過去的殺妄這些罪業。它有這個能力,後悔心越強烈,我們的罪業就越得到清淨。所以我們要想一切辦法對過去的罪業要生起懺悔。這是第二個對治力,叫破惡力。
  第三個對治力叫做恢復力。恢復力就是發誓不再做這樣子的事情,發誓不再造業。比如我們現在懺悔殺生罪業的話,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向金剛薩埵發誓,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殺生,再也不做這件事,這樣子發誓。
  如果我們不發誓從今以後再不做的話,那我們心裡一邊在懺悔,一邊打算還要去做這件事情,這個懺悔是不能得到清淨。當然這種懺悔不是完全沒有作用,它可以減輕我們的罪業,但是不能完全清淨。所以這時候一定要想一切辦法下決心:從今再不做這樣子的事情。
  這個決心有兩種不同的層次,第三個對治力最高的標準是什麼呢?要向金剛薩埵發誓,比如說我們懺悔殺生的話:“我從現在起,到死為止或者是生生世世從今以後不殺生,遇到生命危險我都不殺生,要付出我生命的代價我也不殺生”。這是一個非常堅定不移的決心,如果有這種決心的話,再大的罪業都完全能夠清淨。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五件事是毫無意義的,要避免!佛母問:是哪些?

蓮師說: 
1. 跟隨一位不具有口訣精髓的上師,是毫無意義的。  (口訣教授並不是指許多成文的書籍,而是指短短幾句在你心中當頭棒喝的要義之語。)
2. 傳授法教給一位不能持守誓言的弟子,是毫無意義的。 
3. 明白法教但卻不能利用與付諸實修,是毫無意義的。
4. 修禪定但卻不能改善自心,是毫無意義的。 
5. 投入書空咄咄的空洞法教但卻不能幫助自己,是毫無意義的。 
  一般而言,有很多人的修行是毫無意義的,基於無明,他們並不知其中的差異。
  喜歡世俗獲利與名聲的商人,被他們的日常需求所佔滿,不會想要把修行當成主要的追求。 他們只是滿足於「修了」、「受了」或「了解」佛法,只期望獲得瑣屑的利潤或名聲、食物或財富、娛樂或尊敬,即使他們有上師的秘密教誡,也不會記住法教,反而會輕率地混合了謬誤與騙術來闡釋法教,他們會利用上師和佛法:佛法會被糟蹋。  
生命正在消逝
汝心即為本初佛
卻因貪欲尋他處
豈不知其流轉於輪迴?
殊勝人身汝已獲
卻因俗務時忘形
豈不知汝生命正流逝?
蓮師
Life Is Running Out
Your mind, the primordial buddha,
Searches elsewhere due to the power of desire.
Doesn’t it notice that it is wandering in samsara?
Now that you have obtained the precious human body,
You continuously get carried away by mundane actions.
Don’t you notice that your life is running out?
PADMASAMBHAVA
- Jewels of Enlightenment -《證悟之寶》蓮師所言
印度大圓滿無垢友尊者:修心七要
善子們!諦聽:
如同水中起落的泡沫,一切聚合而成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如同有毒水果的成熟,輪迴一切歡愉雖然當時似乎帶來快樂,其實卻是苦的。
如同追逐海市蜃樓之水,受到因緣制約的狀態是沒有止盡的。
如同夢中好壞的經驗,此生的所有目標都是絕對沒有意義的。
如同人得天花而痊癒,解脫的上妙果報永遠不會逆轉成痛苦。
如同一座精巧的階梯,殊勝上師的口訣是登上解脫殿堂之道。
如同經過耕耘的田地,無所分別的觀修是培養三摩地的基礎。
書摘:《證悟寶─智慧法教》Jewels of Enlightenment: Wisdom Teachings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龍欽巴尊者《六種危險》講記

龍欽巴尊者《六種危險》講記
    1、雖對佛法有信心,但未斷名利之心,終有變回世間法的危險,故當謹慎。
    2、雖依止靜處修行,但不具備出離心,終有散亂的危險,故當謹慎。
    3、雖生起了道驗之相,但未斷驕慢之心,終有魔障的危險,故當謹慎。
    4、雖集聚了眾人,但不具備悲心,終有業際顛倒的危險,故當謹慎。
    5、雖有極高的見地,但未斷貪執,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6、雖勤做利眾之事,但被私欲所縛,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龍欽巴尊者     不受他人控制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不成夫妻無聚之束縛;
  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無有羈絆隨心所欲行;
  不立不能成辦之誓言;惡業軍隊苦海未湧現。如是自由諸眾當生喜。
  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如是不受他人控制之法有六種:
不可成為無有少許自由的奴僕。因委身奴僕者,成日為主人忙忙碌碌,完全失去修法的機會。
不要組成夫妻關係,因為冤緣的組合與相聚,不會有安寧的時候,許多夫妻往往都是在吵鬧打罵中度過辛酸而又痛苦的歲月,故當解開這無情的束縛。
不要成為富有名份的大人物,如所謂的大管家、大法師、大官員等,他們經常都會忙碌於種種事務而少有自己修行的時間,因此遠離此諸障礙的我們應當默默無聞、自由自在地行持正法。
無有任何羈絆而隨心所欲地行持種種應修法門,這樣一切所欲皆能圓滿成辦。
無論我們發什麼誓言,之前都要仔細觀察,深深思維,事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是之故則所發誓言都能一一成辦。
應了知當我們往昔的業力現前時,其勢就像浩蕩大軍來臨般難以抵擋,定會身不由己地感受無量痛苦。唯有在這般苦海尚未湧現的前提下,身心才會自由,也能極其調順,無論修什麼法都沒有阻礙。如是遠離一切違緣之我等行者應當生大歡喜心,精勤聞思修行。
◎ 如何修佛法才有意義
 喀喇共穹格西說:“雖然受持了皈依到密乘之間的一切律儀,但如果沒有看破、放下世間法,也無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學戒,但相續中有沒有大乘皈依戒、有沒有菩提心,這很難說。行為上的訓練固然好,威儀如法,看起來也莊嚴,的確讓人生信。不過,若是從解脫的高度來看,如果看不破、放不下,行為上再如法,也沒有太大意義。
 “雖然恒常為他人講經說法,但如果沒有息滅我慢,也無有利益。”
 講經說法的功德固然很大,但如果“我慢”也跟著大起來,那講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雖然精進向上,但如果將皈依法置之不理,也無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講高法、大法,求灌頂,也可謂“精進”。然而,如果相續中連皈依三寶的定解都沒有,那就跟外道一樣了。作為佛教徒,首先應該有的,就是對三寶的堅定信心,因為這是佛法的基礎。若不重視這個,修任何法都沒有意義。
 “雖然夜以繼日精勤修善,但如果沒有以菩提心來攝持,也無有利益。”
 哪怕你三步一拜朝拉薩、三點起來念佛、終日念經誦咒,但如果從來沒想過眾生,就算你求的是解脫,功德也不大。哪怕你閉關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輩子不出關,但沒有菩提心攝持的話,也都沒有意義。
 這裡所謂“沒有意義”,不是說不能種下善根,而是說,無法因此獲得成就、度化眾生。
 這些都是修法的關鍵!我們要修法,就應該依止這種教言。因此,希望大家都不要忽略這部《大圓滿前行》。對某些道友而言,可以說,已離開法本很多年了。得是都得過的,但一直不看的話,法本是法本、你是你,你們之間就是千山萬水之隔。
 總之,修佛法一定要抓到關鍵,這樣修才有意義。
以菩提心的動機來實修教法     
     禮敬法語!就輪迴的因來說,以我執的無明為主,之後產生五毒的煩惱,因此就投生六道各種不同的處所之中,受到各種不同的痛苦。例如:以嗔恨為動機之後,身語意所造作的惡業,會投生在地獄之中,以貪戀為動機,身語意所造作的慳吝業力,就會投生在鬼道之中。
  如果內心的動機是以愚癡為主,身體和語言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墮入畜生道中,如果心的意念以嫉妒為動機,身體和語言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導致阿修羅道的果報,如果以傲慢為動機,所造作的惡業,就會投生在天道和人道之中,若是以五毒為動機,所造作的惡業果報出現,因而受到異熟果報的壓迫,這是輪的痛苦。
  現在一切眾生在三界之中而言,一切眾生投生在六道各個處所,依於三毒,五毒煩惱投生之中,例如在地獄道中熱地獄的眾生,會受到強烈炙熱的痛苦,鬼道的眾生會有饑渴之苦,畜生道的眾生會有愚癡之苦,互相啃食對方的痛苦,修羅道的眾生會有鬥爭之苦,人道的眾生會有生老病死四大苦,天道的眾生會有衰損墮落之苦。
  這一切的眾生都在痛苦的範圍之中,一切眾生沒有邊際,他們希望得到的是快樂,而快樂的原因是什麼?是善業這一點卻不知道,想要避免的是什麼?是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善業。這一點,不善業應當斷除,而不能在愚癡之中。因此,他所追求的目標和求得目標的手段是互相背道而馳的,這樣在三界輪苦海的眾生,有如墮入火坑一樣,受到無邊得痛苦,卻不知如何脫離。
 思維所有一切的眾生在輪之中,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當他們做我們父母的時候,跟現在的父母完全相同。我們都關懷自己的父母親,慈愛自己的父母親,對於這些在輪苦海中,曾經做過我們父母親的眾生,也應當如此的關懷。因此,思維滿虛空如父母般的眾生,能夠快速離輪的苦海,安置他們到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安樂的佛果。
 為了這個原因,入教法的實修,以菩提心的動機來實修教法,之後,思維引導遍滿虛空如父母般的眾生,迅速脫離三界輪的苦海,將他們安置到一切智以及安樂的佛果,發起如此菩提心的思維,之後做教法的實修,都是大乘的教法。


2017年8月20日 星期日

蓮師說:煩惱的根源是五毒,十不善是由五毒而生,五毒則來自於三毒。沒有任何人是沒有煩惱的,但你若步入執取實有的歧路中,情緒或煩惱將不會成為修道的一部分。

   
     偉大的上師蓮花源,支托著諸佛言教的生命之柱,幫助西藏的人們進入佛法之門。 雖然他們想要皈依三寶,卻不知如何將自心轉向真正的修行。 當疾病等不幸降臨在西藏人身上時,他們膽怯地求助於占卜、民俗咒語或修法儀式,以及占星術。遭遇不幸時,如果你不信靠三寶,卻去求助民俗療癒儀式或修法,皈依世間神祗,那就象徵著你已經對大乘教法生起了錯誤見地。別讓佛陀教法蒙羞!當你遭遇不幸時,要知道這是敦促你向善的老師,這位老師是多麼仁慈啊,要把這點謹記於心!
     疾病以形成脈及習氣的形式,潛伏駐留於阿賴耶識中。疾病的發生是由於無明和我執所累積的有害業力。疾病會現前,則是由於煩惱、概念思維、風息(氣)、或是神祗鬼魔等等影響。疾病成熟的果即是四百零四種病,這些病以熱、寒、痰、痛和腫為首。簡言之,俱生無明的疾病是主要的“因”,而遍計無明(概念性無明)的疾病則是主要的“緣”。
      由於疾病的成因是無明,因此你必須要認出俱生智,才能治療這些疾病;由於疾病生成的助緣是煩惱,因此你必須要讓注意力安頓在平穩安定的狀態中;由於連接者是概念化思維,因此你必須徹斷念想的束縛;由於結果的匯集者是風息(氣),因此你必須專注在氣的心要上;由於後援者是神魔,所以你必須要徹斷神魔有所存在的念頭。 如此,你將能遠離所有的疾病。
      過失的根源不外乎就是我執,也就是一種迷妄耽執的心態,因此,斬斷我執的束縛吧!拋開對敵人和朋友的執著吧!摒棄世間八法吧!放棄對物質的追求!除了佛法,沒有別的,真摯地投入修行!莫將任何有情眾生視為敵人,這麼做只是你自心的迷妄困惑罷了。不要透過謊言與狡詐手段來尋求食糧,雖然這一世你的肚子會飽滿,然而來世你將會背負沉重難受的重擔。
      就好比幼苗不會長在石頭上一樣,不除去我執的過失,就不會有增上與提升。因此,你應該放棄一切罪惡的根源——我執以及貢高我慢。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的。
      沒有任何人是沒有煩惱的,但你若步入執取實有的歧路中,情緒或煩惱將不會成為修道的一部分。 你必須認清這些煩惱情緒,並且以之作為道用。這教法是極為深奧的。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蓮師說:將目標投注在世間的顯赫與虛榮上的眾生,行一切事時,完全不會想到業力會成熟。 所經歷的一切都透過以往的業力而起,非因渴求而至,因此,輕鬆自在地安住自心吧!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凡夫追名逐利,不識因果,不明罪福,故佛陀說這樣的行為是「枉功勞形」。所謂「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為佛弟子知因識果,故能從因地上斷惡修善、趨吉避凶,古德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誠然,福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在修善、利他中捨去我執、法執,如是修而無修,行而無行,一切無著,則是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莊嚴菩提之道,成就真正自在、如意的生命風光。
殃福追人  猶影隨形
     有一段時間,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遊行弘化。當時有一位天王的太子,名叫辟羅。一日,他從天上飛到祇洹精舍,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後,合掌問佛:「這世間的人都在追求衣服、飲食、七寶、欲樂、官爵、國土,是否有珍寶反過來追逐人們呢?」世尊讚歎辟羅王子:「你提出了一個好問題,確實有國土、珍寶、欲樂追逐人們的情形。」
     辟羅太子又問:「稱人心願、圓滿如意的因緣,時時隨逐於人,是什麼意思呢?」世尊回答:「一切行為的造作不出兩種:一是行善即能得福;一是造惡則招感災殃。無論是福德或是災殃,總是如影隨形地跟著每一個人。」
     辟羅太子說:「真是太殊勝了!誠如世尊所開示,我的前世曾在人間當過國王,因為心念生命無常,對身外之物無所眷戀,因而想廣行布施。一日,群臣集會時宣告:『我想要做一面大鼓,鼓聲隆隆能廣傳百里。誰能為本王辦好這件事呢?』
     然而,大臣們紛紛答道:『臣等無能為力!』這時候,一位名叫「匡上」的大臣,一向效忠朝廷,也是慈悲愛護百姓的好官吏,他上前對國王說:『微臣可以辦到!但是,需要一筆費用。』
     國王說:『太好了!你需要多少費用都沒有問題。』於是開啟國庫,取出一大筆錢財交給匡上。
     匡上將滿車的財寶運送到王宮門外,並且鳴鼓昭告:『今日我們仁德的國君,以大慈悲心廣施天下,欲救濟一切貧窮困苦之人,乃至供養修行之人衣食,凡有需要者,都可以到宮門外來領取財物。』
     消息很快傳遍四方鄰國,窮人們紛紛背著嬰兒、扶老攜幼前來,絡繹不絕的人潮,塞滿了進城的所有道路,不時有人仰天欣歎:『感恩仁德的大王啊!我們這些窮苦的百姓,今後終於有機會脫離挨餓受凍的日子了!』
     一年後,國王詔問匡上:『大鼓做好了嗎?』大臣回答:『大王!已經做好了。』國王又問:『既然已經做好了,為何沒有聽到鼓聲呢?』匡上稟白:『請大王明日移駕至城裡走一趟,就可以聽到德音宣流的鼓聲,響徹十方。』
     翌日,國王的車隊浩浩蕩蕩行入城中,發現到處都擠滿了人,十分熱鬧。國王驚呼:『城裡為何這麼多人呀?』匡上回答:『去年大王命微臣製造大鼓,希望威音廣傳百里,大王仁德之聲得以宣揚、遠播四方。微臣心想:用枯木做的鼓架、死牛皮所做的大鼓,這樣的鼓聲並不足以宣揚仁王之威德。幾經思量後,便將國王交給微臣的財寶,用來供養修行人衣食,救濟孤苦貧窮。自從發出告示以來,四方鄰國百姓都聞風而來,期待大王的甘露潤澤,就如同飢餓的孩子渴慕慈母一般。』
     國王聽到之後,便問附近的民眾:『你們從哪裡來的呢?』人們恭敬頂禮後回答:『我們從百里外來此。』有的說:『我從兩百里外而來。』還有人回答:『我從萬里外來的。』接著,大家紛紛稟白:『聖明的大王!您廣行布施,四方鄰國人民蒙受德澤都無比欣喜,甚至不惜舉家遷離故鄉,投奔至此,期盼在您的恩澤庇護下,從此過著安定的生活。』
     國王聽了十分歡喜,說道:『匡上,你做得太好了!之前我執著聲名,希望藉由大鼓威震十方;現在我終於了解,國家動盪來自民心不安,就像身體有病,我應該施予醫藥才能治病,而臣下體察民生疾苦,因而廣施粥飯扶貧濟弱,使百姓咸獲安樂、歸附於我。』於是,國王宣告:『以後只要是民生所需,都要盡力關照協助,不必再來詢問我了!』
     日後國王壽終,投生到天上,成為天妙王。天上壽盡,又下生人間做轉輪聖王,所到之處都有七寶隨行,侍從前後擁護。如今又投生到天上,成為天王的太子。這一切都是由於當時自己能嚴持淨戒,又能慈悲救濟一切眾生,才能得到這種福報。只要我們能奉行佛陀教誡,端正身心言行,都能夠獲得這麼殊勝的福報。」
     佛陀勸勉辟羅太子:「人的所作所為,如『影之隨身,響之應聲』,有因必有果,報應不爽呀!」辟羅太子聞佛開示,歡喜作禮而去。
摘自:《佛說天王太子辟羅經》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生死長遠 厭患捨離」 觀察輪迴之苦的過患!因為顯然所有此生的一切物質所有都是無常的,把心轉向內在。

       眾生因有貪愛染著之心,故在無休止的悲歡聚散中輪迴而不思出離。佛陀引用譬喻,令世人明白生死輪迴劫長,無有邊際。以不貪愛、依戀世間無常生滅的假相,永斷生死長流為願,依著佛陀、大善知識的教導,做一分得一分,腳踏實地的用功,精勤修道,解脫決定可期!修行人守口攝意身莫犯,六根不攀緣六塵,便不會造作眾業招感未來苦果。以堅固智慧,腳踏實地於因地精勤修習,最終定能成就無礙解脫。
生死長遠   厭患捨離
   佛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日,一位比丘前往世尊處,恭敬頂禮佛足後,在一旁坐下。過沒多久,比丘離座向前請法:「世尊,所謂的『劫』,它在時間上是長、是短?它是有限的嗎?」佛告訴比丘:「劫的時間,極為長遠;我現在用一則譬喻解說,你當專心諦聽。」這時,比丘恭敬聆聽,接受佛的教導。
   世尊於是說道:「比丘,譬如一座鐵城,鐵城的縱廣約有一由旬,整個鐵城中放滿了芥子,滿到城裡面完全沒有空缺之處。假設每一百年有人來取走一粒芥子,等到鐵城中芥子都減少、取盡了,然後才算是一劫。因此,時間之長是無法計算的。生死輪迴之長遠也是如此,輪迴時間之長,無有邊際、無法估量。眾生因為恩愛心牽絆繫縛,貪染執著,以致流轉生死;在此處捨報,繼又投生於他處,如此輪迴生死無有窮盡。世尊於其中,已然厭患生死流轉。所以,比丘們!應當精勤以種種善巧方便,不要使自己落入貪愛染著之想,導致生死輪迴不已。」在座的比丘們聽聞佛陀開示之理,個個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又有一日,另一位比丘前往世尊處,比丘恭敬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那位比丘稟白世尊:「懇請世尊開示,『劫』的時間有多長遠?」佛於是告訴比丘:「劫的時間極為長遠,無法計算得出來。我今以譬喻來為你說明,你當仔細諦聽,並且善加思惟。」這時,比丘恭敬聆聽,接受佛的教導。
   世尊告訴比丘:「譬如一座大石山,山縱廣一由旬,高一由旬,假使有人手執天衣,每一百年用天衣拂拭一次此座大石山,大石終歸會有被磨盡之日,劫的時間卻較之難以計量,可知劫的時間長遠,無有邊際。其時間之長遠,非一劫、百劫而已,生死輪迴,長遠亦不可限量、無有邊際。一切眾生被無明所障蔽,以致流浪生死,終無出離之時;在此處捨報,繼又投生於他處,如此無有窮盡輪迴生死。世尊於生死流轉之中,已然厭患捨離。所以,比丘們!應當勤求方便,精進用功,遠離貪愛染著之想。」諸比丘們聽聞佛陀開示之理,個個法喜充滿,依教奉行。
   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大愛道般涅槃品第五十二(三)》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十一.大愛道般涅槃分品第五十二(四)》
蓮花生大士:眾生雖然一再體驗到無可言說的明光,卻因無明黑暗的遮蔽,以致無盡流轉於無邊輪迴
     所有的眾生,生、死、投胎的過程早已不可勝數。(期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體驗到無可言說的明光,然而由於無明黑暗的遮蔽,以致無盡流轉於無邊的輪迴中。
     All beings have lived and died and been reborn countless times. Over and over again they have experienced the indescribable clear light. But because they are obscured by the darkness of ignorance, they wander endlessly in limitless samsara.   ~ Guru Rinpoche
 ~普賢法譯小組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憶念三寶離憂怖

 
蓮花生大士曾言:
無論汝今多勤奮,世間活動無止盡。然若能修持佛法,迅速終結這一切。
輪迴事務似美好,終究災難為收場。修持佛法之果實,則將恆久不衰敗。
諸業、煩惱及習氣,無始累積且助長,迫使徘徊於輪迴。
若且如此而繼續,何時才能得解脫?死前一刻方知曉,一切為時皆已晚─
當頭已然遭砍斷,醫藥何能起作用?認清輪迴之苦痛,心向涅槃之寂靜。
As Guru Padmasambhava said:
However industrious you may be,
There is no end to worldly activities;
But if you practice the Dharma
You will swiftly conclude everything.
However nice they may seem,
Samsaric affairs always end in disaster;
But the fruits of practicing the Dharma
Will never deteriorate.
Since beginningless time you have collected and encouraged
Karma, negative emotions, and habitual tendencies,
Which force you to wander in samsara.
If you continue like that, when will liberation arrive?
If you only see all this at the moment of death,
It's rather too late-
When the head's already been severed,
What use is any medicine?
Recognizing the suffering of samsara,
Turn toward the peace of nirvana.
-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 The Heart of Compassion - Shambhala Publications
~普賢法譯小組,願一切有情眾生皆能修持佛法而獲恆久不衰之果實!
    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過去,帝釋天王釋提桓因,告知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界子民:『當你們赴戰場中,如果心生恐怖畏懼,記得回頭看我帝釋天所樹立的高廣旌旗戰幢,便不再有怖畏之心。假使沒有憶念我的戰幢,也應當憶念伊沙天王的旌旗,所有畏怯便自然地消除。如果沒有憶念帝釋天或伊沙天王的旌旗,應當憶想婆留那天王的幢幡,所有心中的恐怖就會自然滅除。」
   「現在我也告訴諸位,假使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面臨種種危難,心生怖畏而毛骨悚然之時,應當憶念如來身,並稱念: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號佛、眾祐,出現於世;驚恐之心自然消除。」
   「如果沒有憶念如來,則當思惟佛法。佛所說法甚深微妙,一切智者皆依之學習,因為思惟佛法,能令所有惶恐之心煙消雲散。」
   「倘若沒有憶念如來,也沒有思惟佛法,此時當憶念賢聖僧眾。跟隨如來修行的賢聖僧眾們,心性和善溫順,於諸法門皆得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證得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等如來座下的賢聖僧眾,皆受眾人尊敬和侍奉,堪為世間福田。當遭逢厄難時,只要憶念如來賢聖僧眾,一切的恐怖自然滅除。」
   「比丘們應當要知道,雖然釋提桓因仍有淫、怒、癡等煩惱,三十三天的天兵天將們,只要憶念帝釋天王就能夠不再膽顫驚怖;何況如來已經斷除貪癡煩惱。因此,如果有比丘憶念如來時,心中一切憂怖隨即消逝無蹤。諸位比丘!應當念茲在茲佛僧三寶,並依照佛陀的教導精進修習。」 當時,在座比丘們聽聞佛陀的教誨,個個發歡喜心,依教奉行。
摘自:《增壹阿含經》
     古德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憶念三寶能除心中憂怖,是因為對三寶具足信心與肯定自己的佛性。進一步,透過外在的三寶啟發本具的自性三寶。佛者覺也,能觀的這念覺性,清楚明白而能作主,不被境界所轉。法者正也,藉由思惟佛法真理,了達憂怖心念的生滅與虛妄;僧者淨也,相信人人本具清淨自性,不被憂怖之妄想所染。從理到事,落實修行,讓這念心定慧等持,如是隨順覺性,日久功深,定能遠離所有顛倒夢想,究竟證得不生不滅之涅槃聖境。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