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要對何者應取、何者應捨毫不混淆而相應行事~甲札仁波切

             所有感受到的快樂和痛苦,皆非他人所帶來的,而是自己的善行和惡行所感得的。一旦了解這個道理,就要對何者應取、何者應捨毫不混淆而相應行事,這一點乃是關鍵。依止自己具德上師的教言,遠比領受許多不同的教授卻從此卻步不前,更能消除疑慮和錯解。~甲札仁波切

             All these experiences of pleasure and pain, are not brought about by anyone but yourself. They are produced by your own actions, good and bad. Once you know this, it is crucial that you act accordingly, without confusing what should be adopted and abandoned. It’s far better to eliminate your doubts and misconceptions, by relying on the instructions of your own qualified teacher, than to receive many different teachings and never take them any further.

 Chatral Rinpoche


~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661664957271693/posts/2975921279179371/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恆時以法為伴]蓮師說 :此生在短暫的片刻中交錯而過,但是輪迴卻是無止盡的。來生你又將會做什麼呢?

思惟輪迴之苦  日夜繫念於此

     我們應當分清楚真實與是非,我們不要害怕煩惱,煩惱是我們增進智慧的資糧。煩惱一旦窮盡了,也就沒有什麼法門可修了。 
     倘若沒有慈悲心的話,佛法的根本也就腐爛了。我們應該經常思維輪迴的痛苦,修法的事情,切莫延遲,專心致力於修行,信仰佛法。這樣子,真實幸福的生命才能示現,才能圓滿完成。修學佛法的人,莫對別人抱怨,應當奮鬥不懈,殷勤精進,這是千秋大業,切莫輕慢。
     我們必須珍惜現存的寶貴生命來修習佛法,因為對衣服講經是沒有用的。若是身心分離之後,為靈牌灌頂那就太遲了。我們的神識在中陰身的時候,宛如一隻蠢笨的狗一般盲目地遊走,要將他送至善趣,實在是十分困難的。我們深染無形習氣的幻身遇到某些因緣時,能去哪裡就不知道了,所以必須發願努力地修持佛法。

  你不去懼怕未來的苦難,反而還輕忽下三道的痛苦。

     如果你不思考輪迴之苦,就不會對輪迴生起幻滅感。如果對輪迴不生起幻滅感,不管你修任何佛法,都不會解脫此生,而且對此生的貪戀與執著也不會被切斷。所以,思惟輪迴之苦是極端重要的。
     心裡思惟輪迴之苦,口中說這些話而且專注於這些話 :[ 可憐的我!輪迴是苦!涅槃是樂 !]如是思惟:[啊!我陷在三界火宅中,我很害怕!啊!現在是此生脫逃的時候。三界輪迴的苦是無限、無法忍受的,即使是一剎那的喜悅也沒有。目前是準備迅速逃脫得時候。]
     觀想:[輪迴是個極熱的大火坑,很深、很廣、很高。我與輪迴中的其他眾生,在如此恐怖的火坑中哭嚎。] 然後以悲哀的聲音說:[啊!我在這輪迴的大火坑中很害怕。從無始以來,我已被燒,而且我很懼怕。]當你在說出這些悔恨哀痛之詞時,觀想在火坑的上空,你的根本上師穿戴六種骨飾,並手持一個光線的鉤子。 觀想他對你說:[啊!悲慘的輪迴就如火坑。現在是從火坑逃脫的時候。這不幸三界的苦楚是無限的,甚至連一剎那的快樂也沒有。現在是脫離火坑的時候了。]
     當只聽到這些話,就會生起這個想法:[啊!我已長時間陷在輪迴之苦的火坑裡。現在,當我聽到根本上師的話時,我將逃脫輪迴。而且,我將使每一個眾生得解脫。]一旦你帶出這個菩提心時,觀想你的心被上師手中的鉤子鉤住,而你立即解脫入極樂淨土。一個光線的鉤子立刻出現在你的手上,同時你把火坑中的眾生一個接一個救出來。對輪迴中所有有情眾生誠摯地培養慈悲心。
     不停地如是思惟輪迴之火坑、輪迴所有的苦。日夜繫念於此。佛典說過:[喜悅永遠不會在輪迴的針尖上被找到。]如此,思惟輪迴之苦直到幻滅感生起。一旦你的心從輪迴中轉開,你就確定了對佛法的需要,而且禪修經驗會生起,因為已無對此生的渴望。
     如果你的心不從輪迴中轉開,禪修就無意義了。以此思惟的話,暫時你的心會從輪迴中轉離,最後你會證入涅槃。

Never Stop Thinking About How to Gain Liberation
      It is not enough to wish from time to time that you could be free of samsara. That idea must pervade your stream of thinking, day and night. A prisoner locked in jail thinks all the time about different ways of getting free—how he might climb over the walls, ask powerful people to intervene, or raise money to bribe someone. So, too, seeing the suffering and imperfection of samsara, never stop thinking about how to gain liberation, with a deep feeling of renunciation.
~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恆時思惟要獲證解脫
    「光是偶爾希求要從輪迴解脫是不夠的。這個想法必須晝夜無休地占據你的念流。被關在牢獄裡的囚犯,時時刻刻都在想辦法逃脫—例如:翻牆越獄、請求有權人士介入,或是募集金錢行賄。同樣地,由於了知輪迴的痛苦與過患,我們應以深切的出離心,時刻不停地想著要如何獲證解脫。」~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
     
        In brief, the practice of Dharma is to sever all that ties to samsara, to cultivate gentle love and compassion for all beings of the six realms, and at all times, without distraction, to thoroughly master your own mind.     - Jamyang Khyentse Chokyi Lodro
蔣揚欽哲卻吉羅卓:佛法的修持精要
     簡要來說,修持佛法即是要斬斷輪迴的諸般繫縛,培養對六道一切眾生的慈愛和悲心,並且無時無刻皆毫不散亂地全然掌握自心。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蓮師說:有些行者不禪修時,便沉溺於五毒中,這些人尚未了解真實本性。不能減少煩惱的證悟有什麼用處呢? 尚未了解的見地,不要佯裝自己懂得!

"In meditation, we learn to recognize the feelings that cause suffering, such as anger, pride or jealousy, to distance ourselves from them and eventually to dissolve them."
「我們在禪修中學著認出憤怒、傲慢、妒忌等讓人痛苦的感受,並學著讓自己和它們保持距離,且最終使它們消融。」
禪修的七種利益
     在《大念處經》的序言中,佛陀說:禪修者透過他對「法」的體驗,可以獲得七種利益。
 第一種利益是清淨。當禪修者修習正念時,他可以淨化所有的雜染、煩惱。巴厘文「kilesa」佛教學者將kilesa譯為煩惱。有十種主要的煩惱:
1.Lobha:不僅指貪婪,也指欲望、貪欲、渴望、執著和愛;當這些心態中的其中一種生起時,我們的心會被染汙,煩惱會生起,因此稱這些心理狀態為煩惱(defilements)。
2.Dosa:指嗔恨、憤怒、惡意或厭惡。
3.Moha:指愚癡或無知。
4.Ditthi邪見:是錯誤的觀念或見解。
5.Mana:是傲慢、自大。
6.Vicikiccha:是懷疑的疑。
7.Thina-middha昏沉睡眠:是昏沉和睡眠。瞌睡也算是昏沉、懈怠。昏沉和懈怠是禪修者以及聽「法」者的老朋友。
  禪修者都說︰「我很疲倦,我昏昏欲睡。」在開始禪修時,我們必須奮鬥,因為我們還不習慣修習念處禪,這是禪修的關鍵階段,然而不會持續很久,可能持續兩三天,三天後,所有的禪修者都會漸入佳境;他們不會覺得要克服這些妨礙他們培養定力和觀智的「老朋友」(指昏沉)是很難的。
8.Uddhaccakukkucca掉悔:指掉舉(restlessness)和悔恨。
9.Ahirika無慚:一個人對他身、口、意的惡行沒有羞恥之心。
10.Anottappa無愧:指一個人在造作身、口、意的惡行時,心無畏懼。無愧也是煩惱之一。
  這十種煩惱必須透過毗婆舍那禪,才能從我們的心中去除。佛陀說︰如果有人修習念處禪,他可以淨化(解脫)所有的雜染、煩惱。這表示:當他完全淨化所有的煩惱時,他已獲得阿羅漢的果位(究竟解脫)。這是修習念處禪的第一個好處。
   修習念處禪的第二個利益是可以克服憂傷苦惱。你不會擔心失敗,或為親人的死亡感到難過,或者擔心你的事業的虧損;如果你修習念處禪,你什麼也不會擔心,雖然你沒有獲得道(magga)與果(phala)。你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克服憂傷苦惱,因為當憂傷苦惱生起時,你會如實的以正念觀察它;當正念變得強而有力時,苦惱或憂傷會消失。當你已經圓滿完成念處禪時,你必定獲得阿羅漢果位,而且永遠不會有苦惱和悲傷。以這種方式,可以藉著修習念處禪來克服憂傷、苦惱。
  修習念處禪的第三個利益是可以克服悲慟。雖然你的父母、孩子或親人死了,你不會為他們慟哭,因為你已經完全瞭解到身心生滅的過程構成所謂的「父母、子女」;以這種方式,藉著修習念處禪可以克服悲慟。
        關於修習念處禪的第三種利益,《大念處經》(MahaSatipatthanaSutta)提到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做巴答珈的婦人,她的丈夫、兩個兒子、父母親和兄弟,在一兩天內全部死了,她因為難過、苦惱和悲慟過度而瘋了,她被親人死亡的悲慟所淹沒。《大念處經》的注釋提到:這個故事可以作為證據,證明藉著修習念處禪可以克服悲傷、苦惱。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的只陀林對一位弟子說法,此時,這位發瘋的婦人到處亂跑,到了只陀林,她看見有人在聽開示。她走向這位聽法者---一位對貧苦者非常仁慈的長者,這位老人脫下他的上衣,丟給這位婦女,並對她說:「親愛的女兒,請用我的上衣遮住你的身體。」同時,佛陀對她說道:「親愛的姐妹,請保持正念。」由於佛陀安撫的語調和威德,發瘋的婦人清醒了。然後,她坐在長者的旁邊聆聽開示。佛陀知道她已經清醒,特別針對她開示;聽了佛陀的開示,這位婦人的心漸漸的全神貫注在佛陀所說的法上;當她的心已經準備好,想要瞭解「法」時,佛陀為她宣說四聖諦:
  1.苦諦:痛苦的真相。2.集諦:痛苦的因。3.滅諦:痛苦的止息。4.道諦:使痛苦止息的方法(滅苦之道)。這四聖諦包括如何如實的觀察所有身心生滅的現象。
  巴答珈清醒後,正確瞭解念處禪的方法,並用來觀察身心生滅的過程,以及她所聽到的所有音聲;當她的正念越來越強時,她的定力也越來越強;由於她的定力變深了,她觀察身心生滅現象的觀智也變得強而有力;她漸漸瞭解到身心生滅現象的特性。因此,當她聆聽佛陀的開示時,她一一體驗所有階段的觀智,並獲得須陀洹道。透過修習念處禪,她親自體驗到「法」,她所有的悲傷、苦惱、悲痛全部從她的心裡消失,她成為一位「新生的婦人」;因此,透過修習念處禪,她克服了她的苦惱、憂傷和悲慟。
  《大念處經》的注釋提到︰不只是佛陀時代的人,現代人也可以透過修習念處禪,以獲得更高的觀智,來克服憂傷苦惱。當然,你也可以透過修習念處禪來克服憂傷、苦惱。
  修習念處禪的第四個利益是身苦的止息第五個利益是心苦的止息。在禪修營和在日常生活中,身體的痛苦,例如疼痛、僵硬、癢、麻木等,可以透過修習念處禪來對治。當你修習念處禪有一些經驗時,你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你身心的痛苦。
  如果你投入足夠的時間和努力,當你獲得阿羅漢果位時,你的心的痛苦將永遠止息。在禪修期間,你可以透過非常專注的觀察疼痛、僵硬、麻、癢等,來克服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因此,你無須害怕疼痛、僵硬或麻,因為這是幫助你止息痛苦的「好朋友」。如果你確實、仔細的觀察疼痛,疼痛似乎更劇烈,因為你越來越清楚的知道它;當你瞭解這疼痛的感覺很不舒服時,你不會認同它和你是一體的,因為「感受」只是心理的自然過程。你不會執著這種疼痛的感覺為「我」、「我的」或「人」,以這種方式,你可以根除有「自我、人、或你、我」等錯誤的觀念。
  當所有煩惱的根,也就是身見或我見被摧毀時,你必定已獲得須陀洹道;然後你可以繼續修習,以獲得更高的三個「道」和「果」。這是為什麼我說:像疼痛、僵硬、麻等不舒服的感覺是你的「好朋友」,能幫你止息痛苦;換句話說,這種麻或疼痛的感覺是進入涅槃門的鑰匙。
  當你感到疼痛時,你是幸運的,因為疼痛是禪修最好的目標,疼痛引領「觀察的心」長時間去觀察它。「觀察的心」非常專注於所緣境;當心全神貫注在疼痛的感覺時,你不再覺知你的形體或你自己,這表示你瞭解疼痛的實相或苦受的特性。繼續修習,你會瞭解身心生滅現象的本質:無常、苦和無我(沒有永恆不變的我),這會導致所有煩惱的止息,因此,如果你感到疼痛,你真的很幸運。
  有些禪修者通過第三觀智「審查遍知智」(或譯為三法印智)時,幾乎完全克服所有的苦受。然而他們對修行不滿意,因為他們沒有疼痛可以觀察。因此他們便跪坐在自己的腿上,壓迫他們,使他們疼痛;他們在尋找能使痛苦止息的「好朋友」。當你感到不快樂時,請堅持非常專注的觀察這「不快樂」;如果你感到沮喪,你必須聚精會神的觀察這沮喪。當你的正念變得強而有力時,不快樂和沮喪會消失;因此克服「心苦」是修習念處禪的第五個好處。
  第六個好處是開悟,證得「道」和「果」。當你付出許多時間和努力去修習念處禪時,你至少會獲得須陀洹道,這是修習念處禪的第六個好處。
  修習念處禪的第七個利益是你必定獲得涅槃、解脫
  總之,修習毗婆舍那禪的禪修者透過自己對「法」的體驗,能獲得以下七種利益:
  1.淨化各種雜染、煩惱。
  2.克服悲傷和苦惱。
  3.克服悲慟。
  4.各種身苦的止息。
  5.各種心苦的止息。
     6.能夠開悟。
  7.能夠獲得涅槃(指痛苦的止息)。
  佛陀在《大念處經》宣說修習念處禪的七種利益。因此如果你勇猛精進的修習念處禪,你一定可以獲得這七種利益。
  我們很幸運,因為我們相信佛陀以正確的滅苦之道教導我們,然而我們不應該滿足。在經典裡有個譬喻:「有個充滿淨水的大池塘,池塘裡長了許多蓮花;有一位旅客的手是髒的,他知道如果他在這個池塘裡洗手,他的手會乾淨;雖然他知道,但是他不去池塘洗手,他的手仍然是髒的,他經過這池塘並繼續他的旅行。」
  經中提出一個問題︰「那個人的手依然是髒的,應該責備誰呢?責備池塘還是旅客?」很明顯的,是旅客。雖然他知道他可以在這個池塘裡把髒手洗乾淨,但是他沒有去洗手,因此,旅客應該被責備。
  佛陀教導我們修習念處禪的方法,如果我們知道方法,卻不去修習念處禪,我們將無法去除痛苦;如果我們沒有去除痛苦應該責備誰?佛陀、念處禪還是我們?是的,我們應該責備自己。如果你勇猛精進的修習念處禪,你會從所有的煩惱中淨化自己,以及從修習念處禪所獲得的七種利益來去除痛苦。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蓮師說:對輪迴悲苦的恐懼,當你把死亡的痛苦牢記於心時,你將會清楚了解到,一切活動都是痛苦的成因,因此,放棄這些活動吧。

全部成就自然解脫:中有過程禱文
敬禮皈依靜忿諸勝尊。
啊!
當我生命一旦終結時,此世親眷無能相救助。
獨自漂泊中有過程時,願大悲者威力垂悲憫,遣除愚癡無明黑暗境,獨行中有親愛永別離。
自顯空幻影相生起時,祈願諸佛聖悲憫加被,解除中有過程諸恐怖。
五色原本智光生起時,願識自性無驚無怖畏,平靜忿怒諸尊示現時,無怖自信認知中有境。
源於惡業諸苦承受時,願大悲者遣除諸痛苦。法性自聲空雷震響時,願悉轉為大乘妙法者。
當我無助隨業漂流時,唯願本尊遣除受苦業。惡業結使經歷苦痛時,淨光大樂悉地願生起。
   不管在此生或來世,我們經歷痛苦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過去所累積的不善業。如果我們現在修行,為死亡過程做準備,我們就為中有過程做好準備了。但是如果我們在此生還不理會基本的美德與避免不善業,那麼當我們進到中有過程內,就很難接受大悲觀世音或任何其他佛陀顯化身的保護。我們在那個時候經歷的是自己行為的結果。
    當我們在中有過程內聽到[雷聲]時,重點是了知這個聲音為自己的本性,由此得到解脫。如果我們把那個聲音攀執為非自己性的普通聲音,恐懼就會生起,而我們不會在那個中有過程內得到解脫。當你認出它的自性時,這個聲音會轉化為大乘法音。同樣的,如果我們現在可以認知聲音為法性的自然聲音,不執著於它們為普通聲音,以此淨觀,貪愛、厭惡和妄念就不會生起。
    在[隨業漂流]時,憶起你的本尊,你就可以獲得庇護。當痛苦生起時,意識到你並不是被某人或別的東西懲罰,相反的,這只是你自己過去的潛伏習性與行為的結果。
願五元素不生起為敵,願我得見五方佛淨土。當我化生受生中有時,願我無魔預言誓做障。
當我到達意願之處時,不受迷惑惡業之恐怖。食肉猛獸咆哮惡吼時,願皆轉成六字明咒聲。
風雪雨暗諸逆逼迫時,願得明晰原本智慧眼。同界中有一切諸眾生,勿相疑嫉往生上勝道。
當我極受飢渴眾苦時,願除飢渴寒熱諸苦痛。未來父母見其方交合,視為慈悲本尊雙運身。
願我如願隨處能轉生,為利他故願得諸相好,一旦獲得圓滿利根身,見聞我者悉令得解脫。
願我不再追隨惡業行,善根功德具隨且增益。願我轉生任何處與時,生生得遇本尊上師緣。
願我初生即能言語行,能憶多生宿命智慧通。一見聞思隨即通曉知,不同上中下殊勝品質。
願我生處俱足諸吉祥,一切有情皆和順安樂。
願得靜忿諸尊莊嚴身,眷屬壽量淨土等同尊。無上大小印記皆擁持,所有我等同證尊悉地。
藉由靜忿諸尊大悲力,原本法性真實加持力,真言密部專持相應力,今此祈願一切皆圓成。
後記:以上為烏金聖主蓮花生大士所撰寫<全部成就自然解脫:中有過程禱文>。三昧耶。
封印,封印,封印。以上為成就者卡瑪林巴從甘布達山中取出之巖藏法禱文。
吉祥圓滿!
人死後的中陰應有世界     
       人在死後至未投生之間的這段時間我們稱作中陰身。因其極輕靈、敏銳,故覺知力為生前七倍,且具他心通,可閱讀他人之心識。此段時間長短不等,或七日、十四日,乃至四十九日。中陰身速度猶如光速,於一念頃即可投生他方世界。在業力尚未形成前,可神通自在,隨心所欲至嚮往之處,可穿牆走壁,縱山河大地亦不為所障。極具活動力,其移動方向則取決於過去之業力、習氣。
  透過觀想,希求之物立時現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全繫唯心所造。自肉體脫離而出之某種主體(神識),能對外界有所感應,並能自由自在移動至各處。多數體驗者脫離肉體時,欲由某處移至另一處,中間並無移動過程,只須動念,即可於瞬間抵達。即令有移動過程,亦可任意穿越牆壁及緊閉之門窗,乃至穿越他人色身。生前未聞佛法,但奉行十善,樂善好施,為世間之大善人,百年之後,亦得瞬間投生天堂。生前作奸犯科,燒殺擄掠,嗔恨恚怨,煩惱習氣厚重者,強取豪奪,此等極惡之徒,命終直入無間地獄。至於貪念重者則墮鬼道。
  眾生於生死迷茫,輪迴六道之中,行善感召至善道、為惡感召至惡道,因果相續不斷,致有六道輪迴。
  中陰身高約二尺,似五、六歲之幼童,且諸根明利。縱生前為殘障或痼疾,中陰身時,則完美無缺,故祭拜時,亡者必然知悉。人甫斷氣,即具天眼,多遠皆可得見。故一上香,魂魄隨至。中陰身近似腦部神經系統,若神識脫離色身,神經系統之作用全失。此際即無所謂“昏迷”。昏迷僅適用於生前。若斷氣,神識脫離色身,何人前來探視均一目了然。如手術時不治,亡者于手術臺即可知誰在身旁。神識飄浮於天花板上,俟遺體運出,亦尾隨而去。
  中陰身時常希求,覓其出世因緣,尋查來世當生之處,故又稱“求生”,據《大寶積經》所載,地獄之中陰形貌醜陋,面如焦炭。畜生之中陰似煙,無固定形狀,其生前即無定性、無意志力或因愚癡,故感得此。餓鬼之中陰形色如水,視其福報而有清濁之別。人天之中陰形如金色。天界之中有其色鮮白,以其具禪定功夫,心不混濁,故通體透明。
  中陰身可隨心所欲,穿牆走壁,念頭所到,無所不至。唯佛之金剛座,及母體之子宮無法穿過。前者為佛證悟之處,後者表再度輪迴之入口,一旦投生,中陰身階段即告結束。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欲知過去因,當觀現在果;欲知未來果,當觀現在因。一切事物的成立,皆依循著因果法則。

   
世間人希求算命改運,卻不知道在因上努力斷惡修善,清淨身口意三業。因果之理,歷然不失,不論貧富貴賤都是自作自受,不由他人。所謂「禍福由因,轉變在緣」,唯有端正知見、布施培福,才能從黑暗走向光明、從光明再增光明,掌握、改變自己的命運。行者當慎護身口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世尊再三叮囑:「切記當善護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當如是學!」三寶福田中,恆以恭敬心、清淨心廣修供養,皆是為未來廣植親近三寶的勝因!
 「四種人的苦與樂」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為比丘們開示:世間之人可歸納成四種,是哪四種人呢?有人先苦而後樂;有人先樂而後苦;也有人先苦而後苦;更有人先樂而後樂。
     如何是先苦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一出生就貧窮卑賤,或是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是工匠的後代,或生於信奉邪師外道之家,衣食經常短缺匱乏。即使出身寒微卻無邪見,心中具足正確的見解,認為:世間有施者、受者,也有今生、來世,有沙門、婆羅門,有父、有母,也有阿羅漢等已獲法益的聖者,世上也有善惡果報。
     若見到豪門貴族,便知是過去廣行布施和不放逸的善報;如果遇見衣食匱乏的貧戶,便知此人過去未曾行布施之德,因此常處貧賤。同時反省自己:「我今生如此貧賤,衣食短缺,都是由於過去不知修善積福、誑惑世人、行為放逸,造作種種惡業,招感今生貧窮下賤,衣食不充。」所以當見到出家沙門等修善之人,便至誠懺悔,改往修來;若有多餘財物,便與人分享。此人命終將投生善道,如果投胎為人,生於富貴之家,不虞匱乏。這就是先苦而後樂的人。
     何謂先樂而後苦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在豪門貴族,或是剎帝利、婆羅門、長者等高貴種姓,或是衣食豐足的富貴人家。但是卻常懷邪見,不是執著人死如燈滅的斷見,就是認為人死後還是會投胎為人的常見,因為有這樣的見解,所以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與父母,世間更沒有阿羅漢或證得果位的聖人,也沒有善惡果報」。
     由於這樣的邪見,如果見到富貴人家,心中便想:「此人恆久以來就擁有這些財寶」,也認定男子永遠是男子,女人永遠是女人,畜生永遠是畜生。既不布施也不持戒,若見奉持戒律的出家沙門、婆羅門,反而瞋心大起說道:「這人真是虛偽!哪裡應該有獲得供養的福報呢?」這樣的人往生後便會墮入地獄;如果投胎為人,出生貧戶,衣食不足,挨餓受凍,衣不蔽體。這是先樂而後苦的人。
     什麼樣的人會先苦而之後仍苦呢?有些人生於貧賤人家,或以殺生為業的屠戶,或工匠之家,乃至衣食不濟之家。由於思想偏邪,恆常落入斷見、常見等邪見,心中認為:「世間沒有施者、受者,也沒有今生、來世的善惡果報,也沒有父母,更沒有阿羅漢等證得果位的聖者。」所以不樂布施,也不持戒。如果見到出家沙門等修行人,便起瞋心;如果看到窮人,便說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如是貧困;見到富人,便說此人長久以來都如是富貴;看到為人父親的,認定此人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為人父親,見到作母親的,認為此人從往昔至今都是為人母親。這樣邪見的人往生之後,便墮入地獄受苦;如果能夠生而為人也是極為貧賤、衣食缺乏。這就是先苦而後苦的人。
     如何是先樂而後樂的人呢?譬如有人出生於富貴之家,或是剎帝利、梵志種姓;或生於國王、長者種姓,出生豪貴,一生衣食財物豐足,具足正見,更無邪見,心中如是認為:「世上有施者、也有受者,有今生、也有來世,有出家沙門、婆羅門,也有善惡果報,有父、有母,有阿羅漢等聖者」。若見到財寶多饒的富貴人家,心裡便想:「這是往昔廣行布施感得的善報。」如果看到貧賤人家就思惟:「此人過去沒有布施,才會如此貧窮;我現在應該隨緣廣行布施,以免將來生於貧困之家」,因此常以歡喜心慷慨布施。若見出家沙門、修道之人,必定恭敬問訊,盡其所能供養所需的衣服、飲食、臥具與醫藥等。此人壽終之後,將投生天界;如果投胎為人,出生富貴人家,財寶豐足,這就是先樂而後樂的人。
     此時,有一位比丘稟佛陀:「我觀察世間的眾生,有些眾生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眾生此生先樂而後苦,或者今生先苦而後苦,乃至於這一生先樂而後樂。」
     佛陀回答比丘:「的確有這樣的因緣,讓世間有些眾生,在今生先苦而後樂,也有人先樂而後苦,或是先苦而後苦,也有眾生是先樂而後樂。」
     比丘請示佛陀:「是什麼樣的因緣讓眾生在此生中,有先苦而後樂,先樂而後苦,或者先苦而後苦,乃至於先樂而後樂的差別呢?」
     世尊進一步開示:「諸位比丘!假定人壽百歲以春夏秋冬來區分,有時修善積福做諸功德,有時起種種邪見造作惡業,便會在之後隨不同時間因緣,呈現不同業報,例如冬受樂,夏受苦。倘若在百歲中年以後,廣積福德,未曾造惡犯過;然而中年以前,曾經因為邪見而造不善行,就會先受罪報而後享用福德。如果年少時修善積福,卻在年長以後造作惡業,來世,年少時先享用福報,年老之後就必須承受罪報。若一個人從少年到老年都作惡多端,來生從生至死都是貧賤寒苦;若一生皆廣行布施供養,來世從年輕到老都生活安樂。諸位比丘!由於這樣的因緣,而有先苦後樂,先樂後苦,先苦後苦,先樂後樂的果報之別。」
     比丘說道:「世尊!如果有眾生希望先樂而後樂,應當常行布施供養,當得先樂而後樂。」世尊回答:「是的,比丘!如你所說,如果想要成就涅槃及證阿羅漢,乃至於圓滿佛道,應當樂善好施、修諸功德。你們應當要依此學習。」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後,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一.苦樂品第二十九(一)》
        金剛薩埵咒語百字明普攝一切本尊心咒的精髓,可以說是咒中之王,具足虔誠地向金剛薩埵祈請並念百字明咒,等於祈請一切本尊,念一切本尊心咒。過去印度和西藏的大成就者在消除業障時,都是依靠金剛薩埵百字明來修的。密續中說過,如法修百字明滿十萬遍者,可以徹底清淨一切的五逆重罪。因此稱之為懺罪之王。
  造業是我們用自己的心去造的,懺悔也要用我們自己的心去懺悔,只要用心真正的去懺悔,肯定能清淨很多業障。念修百字明時,所要懺悔的業障有哪些?
(一)懺悔謗法罪
  對顯教起邪見誹謗;對密教起邪見誹謗;對於佛法執著一者是成佛障礙,另一者是成佛方便,貪執自宗,嗔毀他宗;對某宗佛法輕視不恭敬,在不通達密意時,隨口批評,貶低,呵斥;對顯密經續論典輕視褻瀆;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檢查罪業後應在金剛薩埵本尊像前具體髮露,如今是以金剛薩埵身像救度眾生時期,能依像誠心髮露罪業,佛尊以願力決定賜予加持。
  今生或許未造謗法罪,但無始以來曾經自作,教他作,見作隨喜,若不對治,業力成熟時決定墮落,故應懺悔無始以來所作。(以下懺悔時均應如此)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未來縱遇命難,也絕不對任何佛法詆毀輕捨破壞。併發護法大願:生生世世護持各宗派的教法和證法,使三寶種性相續不絕。
(二)懺悔五無間罪
  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悉心出佛身血。
  是否自作,教他作,見做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未來縱遇命難也不造五無間罪,寧捨生命也不捨此誓言。
(三)懺悔近五無間罪
  殺害比丘沙彌;對比丘沙彌惱亂辱駡打縛;輕蔑損壞法衣;毀壞女眾戒律或製造違緣;毀壞販賣佛經佛像,對經像褻瀆,謗訕,不恭敬;毀壞佛塔或妄加評論,在佛塔前不恭敬等;毀壞經堂,在經堂內睡覺,丟口水鼻涕渣等;在經堂內坐污穢的座墊;毀壞三寶殿堂,法座,供器等;占三寶地;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殺害比丘沙彌,不汙具戒尼,任何惱亂打罵輕慢褻瀆的行為都不做,不毀壞佛塔佛像佛堂,下至起一不恭敬心也做防護,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同時發願:今後恭敬如來教下一切沙彌比丘,下至現僧相者,對於佛塔佛像佛堂經書都視如真實三寶而恭敬。
(四)懺悔殺生罪
  殺人,墮胎;非法烹炮生物,使受極苦;釣魚射鳥填穴覆巢破卵傷胎髮蜇驚棲等;見殺不救;見人畜死,不起慈心;役使畜生至精疲力竭,不憐其苦,強行役使或鞭打;欺弄損害盲人聾人病人愚人老人小孩;籠系禽畜;見鰥寡孤獨,貧民,饑渴,寒凍等不做救濟;看暴力片,戰爭報導等而隨喜;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殺生,不殺獅子老虎龍等大旁生,不殺豬馬牛羊等畜牲,不殺蚊蛇跳蚤蝨子等,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為堅固誓言,觀想有人拷打逼迫自己也決不殺生,下至以身口意損辱有情的行為都不做。發願:盡未來際救護饒益眾生。
(五)懺悔不與取罪
  不與取三寶物,上師物,父母物,國家物,私人物;對三寶物,上師物,父母物,國家物,私人物,損壞不賠償;對三寶物,上師物,父母物,國家物,私人物,借貸不還;偷稅漏稅,威取詐取,小出大入;公款挪為私用;因果差錯,非專款專用;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造偷盜不與取,欺詐不與取,權威不與取,不盜三寶上師父母物,不取任何有主物,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為堅固誓言,觀想即使饑寒將死,也不盜用不義之財,下至任何對他人財物不愛惜的行為都斷除。發願:盡未來際上供下施,饒益眾生,供養上師三寶。
(六)懺悔邪淫罪
  非所應行,非支非時非處而行淫;欲染娼家;婚外戀;見良家美色,起心私之;觀看傳播淫穢書刊繪畫影視;鼓吹欲愛;于不清靜場所過往觀聽;意淫手淫;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永離邪淫,對一切異性,不論何種年齡身份,都持梵行守身如玉。為堅固誓願,觀想美色當前,即使捨命也不犯淫,下至起心動念都做防護。且發願,稱讚梵行功德,引導一切有情遠離淫欲,獲得清涼。
(七)懺悔妄語罪
  未見佛菩薩鬼神等而說已見;未得證相授記等而說己得;未通達法義等而說已通達;對正法上師僧眾等無理誹謗;欺騙上師父母等;為求名聞利養妄說功德,欺騙信眾;世間經商等時為求名利而說妄語;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未來決不說妄語,不未得謂得,未證言證,對上師三寶父母等重境決不誹謗欺騙,乃至對任何有情都不妄語。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為堅固誓願,觀想被拷打逼迫或以億萬美鈔引誘也不說妄語。並發願:一切時處說誠實語。
(八)懺悔離間語罪
  挑撥上師大德與其眷屬之間的關係;破壞佛教團體之間的關係;破壞道友之間的關係;離間他人骨肉;破人婚姻;離間同事朋友鄰里主僕師生等關係;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對上師大德道友說離間語,決不對一切團體及個人說離間語,進而對一切友情都不挑撥離間,下至破人關係的念頭都不升起。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一切時處說和合語,對於關係破裂者勸其和好。
(九)懺悔粗惡語罪
  對上師,三寶,尊長,父母,平交,卑幼說粗惡語;出損德之言;揚人之惡;取人外號;刻意搜求先賢之短;辯論生嗔而惡口;指責佛像佛塔;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說粗惡語,不對上師三寶尊長父母說粗惡語,不對道友同事卑幼說粗惡語,下至旁生也不說粗惡語,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對有情說悅耳之語。
(十)懺悔綺語罪
  宣說鬥訟競爭語;樂說無關語;對外道論典,外道咒以愛樂心受持諷誦;在大眾場合喜談王論,臣論,盜賊論等;說戲笑,遊樂,愛欲語等;說罪語,顛狂語;說邪命語;念誦經咒夾雜世語;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決不說鬥訟語競爭語,不說無關語,不說戲笑遊樂愛欲語等,不說世間王臣盜賊等論,不閱不誦能引起貪嗔的外道論典。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以正念攝持,說具義語。
(十一)懺悔貪欲罪
  占人財產之心;貪求供侍之心;貪求恭敬之心;貪求利養之心;炫耀功德,貪圖名聲之心;貪求天人妙欲之心;貪求權位之心。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在任何境緣下,都努力遮止對於財富,名聲,恭敬等生起貪欲。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少欲知足。
(十二)懺悔嗔恚罪
  心想如何令他遭受殺縛;願他由他緣或自身任運損耗財物;念他已作正作無義而思報復;願他現世喪失親屬;願他現世喪失資產;願他現世事業失敗,功名不成;願他聞思修等善法失壞;願他遭遇不幸而內心歡喜;願他親友以自緣或他緣而衰損;願他後世墮落惡趣。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對一切有情下至螞蟻蚊蟲,不起損害之心。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對一切友情生起慈悲心,行持無害行。
(十三)懺悔邪見罪
  謗無前後世;謗無業果,認為修善無功德,造惡無過患;謗無三寶;謗無淨土。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再不對三寶,業果等生邪見。縱遇命難也不捨此誓言,發願使一切有情生起業果等正見。
(十四)懺悔具力重罪
  以犯戒身受用僧務;以已施僧眾比丘物,或自用或轉施在家者;毀犯屍羅而受信施;緩學處而受信施;道友之間互相嗔恚;對菩薩忿恚,厭背或起不悅意心;輕毀菩薩,說菩薩惡稱;對上師輕慢,生起超過上師等惡心;對上師語不恭敬,說上師過失;對上師身不恭敬,不承事;違背上師言教,不依從,不重視;對上師起邪見;障礙上師事業,善行;捨棄上師;對父母有失敬養;違背父母合理訓誡;父母責怒而生嗔,抵觸;父母有過而不善巧勸化;父母歿後而不超度資薦;以上罪業是否教他作,見作隨喜。
  誠心髮露懺悔並觀想:
  今後對於上師,三寶,菩薩,父母等具大力田,寧捨生命也不侵損,傲慢,輕毀,忿恚,厭背。並發願恭敬上師,菩薩,道友,對父母盡孝。
   在懺悔罪障時,一定要以利益所有眾生為發心,來清淨業力。殊勝的金剛薩埵佛,是我們懺悔時託付和信賴的對境,即所依對治。藉由金剛薩埵佛的願力,我們向他虔誠祈請,幫助我們及六道所有苦難眾生,清淨無始以來所累積的罪障,才能真正臻至圓滿佛果。
對惡業的後悔心越強烈,罪業就越得到清淨, 
罪業就是傷害生命,
給其他眾生帶來巨大痛苦的事情。
        所有的罪業都是這樣子,我們造了這樣子的罪,無緣無故去傷害這些無辜的生命,這種行為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合法合理的,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感到後悔。要想辦法反復地發起強烈的後悔心,後悔、內疚、慚愧這些都非常重要。
  在這一生當中過去的殺妄,我們能夠回憶的全部回憶,然後在金剛薩埵的座前坦白,用佛教的話來講“要髮露”,就是對金剛薩埵說“我某年某月某日,在哪個地點,我做了一件這樣子的事情”。比如說殺生、偷盜等等,我做了這樣子的事情,要承認錯了!
  我們現在懺悔罪業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這個時候我們向金剛薩埵坦白,向金剛薩埵髮露:我過去做了這樣的罪業,現在我深深地感覺到這是不對的,我錯了!如果我們心裡沒有任何的感覺,只是用嘴巴說,這就是欺騙金剛薩埵,欺騙佛菩薩,這個罪過就更嚴重了。所以一定要從內心深處要懺悔,發起懺悔的心,這是特別特別地重要。
  沒有懺悔,還是認為我過去的這些殺妄是應該的,那這個罪業是沒有辦法清淨的。我們一定要發起懺悔心、後悔心,這是特別重要的。
  總而言之,內心當中要深深地後悔,然後用語言向金剛薩埵髮露,不要隱瞞,過去的所有自己能夠想起來的,能夠回憶的所有罪過,向金剛薩埵髮露。自己不知道的,今生沒有辦法回憶的或者是前世的罪業我們向金剛薩埵說:我過去的罪業雖然回憶不起來,但金剛薩埵有無礙的智慧,他的智慧知道我們過去做了什麼。金剛薩埵等佛菩薩所知道的這所有的罪業我今天一起髮露懺悔,向金剛薩埵用語言要這樣子說,然後在內心深處這樣子想。
  這種後悔心才能夠毀掉所有的罪業,所以叫做破惡力,也叫做摧毀力——摧毀過去的殺妄這些罪業。它有這個能力,後悔心越強烈,我們的罪業就越得到清淨。所以我們要想一切辦法對過去的罪業要生起懺悔。這是第二個對治力,叫破惡力。
  第三個對治力叫做恢復力。恢復力就是發誓不再做這樣子的事情,發誓不再造業。比如我們現在懺悔殺生罪業的話,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向金剛薩埵發誓,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殺生,再也不做這件事,這樣子發誓。
  如果我們不發誓從今以後再不做的話,那我們心裡一邊在懺悔,一邊打算還要去做這件事情,這個懺悔是不能得到清淨。當然這種懺悔不是完全沒有作用,它可以減輕我們的罪業,但是不能完全清淨。所以這時候一定要想一切辦法下決心:從今再不做這樣子的事情。
  這個決心有兩種不同的層次,第三個對治力最高的標準是什麼呢?要向金剛薩埵發誓,比如說我們懺悔殺生的話:“我從現在起,到死為止或者是生生世世從今以後不殺生,遇到生命危險我都不殺生,要付出我生命的代價我也不殺生”。這是一個非常堅定不移的決心,如果有這種決心的話,再大的罪業都完全能夠清淨。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蓮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五件事是毫無意義的,要避免!佛母問:是哪些?

蓮師說: 
1. 跟隨一位不具有口訣精髓的上師,是毫無意義的。  (口訣教授並不是指許多成文的書籍,而是指短短幾句在你心中當頭棒喝的要義之語。)
2. 傳授法教給一位不能持守誓言的弟子,是毫無意義的。 
3. 明白法教但卻不能利用與付諸實修,是毫無意義的。
4. 修禪定但卻不能改善自心,是毫無意義的。 
5. 投入書空咄咄的空洞法教但卻不能幫助自己,是毫無意義的。 
  一般而言,有很多人的修行是毫無意義的,基於無明,他們並不知其中的差異。
  喜歡世俗獲利與名聲的商人,被他們的日常需求所佔滿,不會想要把修行當成主要的追求。 他們只是滿足於「修了」、「受了」或「了解」佛法,只期望獲得瑣屑的利潤或名聲、食物或財富、娛樂或尊敬,即使他們有上師的秘密教誡,也不會記住法教,反而會輕率地混合了謬誤與騙術來闡釋法教,他們會利用上師和佛法:佛法會被糟蹋。  
生命正在消逝
汝心即為本初佛
卻因貪欲尋他處
豈不知其流轉於輪迴?
殊勝人身汝已獲
卻因俗務時忘形
豈不知汝生命正流逝?
蓮師
Life Is Running Out
Your mind, the primordial buddha,
Searches elsewhere due to the power of desire.
Doesn’t it notice that it is wandering in samsara?
Now that you have obtained the precious human body,
You continuously get carried away by mundane actions.
Don’t you notice that your life is running out?
PADMASAMBHAVA
- Jewels of Enlightenment -《證悟之寶》蓮師所言
印度大圓滿無垢友尊者:修心七要
善子們!諦聽:
如同水中起落的泡沫,一切聚合而成的事物都是無常的。
如同有毒水果的成熟,輪迴一切歡愉雖然當時似乎帶來快樂,其實卻是苦的。
如同追逐海市蜃樓之水,受到因緣制約的狀態是沒有止盡的。
如同夢中好壞的經驗,此生的所有目標都是絕對沒有意義的。
如同人得天花而痊癒,解脫的上妙果報永遠不會逆轉成痛苦。
如同一座精巧的階梯,殊勝上師的口訣是登上解脫殿堂之道。
如同經過耕耘的田地,無所分別的觀修是培養三摩地的基礎。
書摘:《證悟寶─智慧法教》Jewels of Enlightenment: Wisdom Teachings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龍欽巴尊者《六種危險》講記

龍欽巴尊者《六種危險》講記
    1、雖對佛法有信心,但未斷名利之心,終有變回世間法的危險,故當謹慎。
    2、雖依止靜處修行,但不具備出離心,終有散亂的危險,故當謹慎。
    3、雖生起了道驗之相,但未斷驕慢之心,終有魔障的危險,故當謹慎。
    4、雖集聚了眾人,但不具備悲心,終有業際顛倒的危險,故當謹慎。
    5、雖有極高的見地,但未斷貪執,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6、雖勤做利眾之事,但被私欲所縛,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故當謹慎。
龍欽巴尊者     不受他人控制法   
不受他人控制之六法:
  不成無有自由之奴僕;不成夫妻無聚之束縛;
  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無有羈絆隨心所欲行;
  不立不能成辦之誓言;惡業軍隊苦海未湧現。如是自由諸眾當生喜。
  作為修行人,我們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如是不受他人控制之法有六種:
不可成為無有少許自由的奴僕。因委身奴僕者,成日為主人忙忙碌碌,完全失去修法的機會。
不要組成夫妻關係,因為冤緣的組合與相聚,不會有安寧的時候,許多夫妻往往都是在吵鬧打罵中度過辛酸而又痛苦的歲月,故當解開這無情的束縛。
不要成為富有名份的大人物,如所謂的大管家、大法師、大官員等,他們經常都會忙碌於種種事務而少有自己修行的時間,因此遠離此諸障礙的我們應當默默無聞、自由自在地行持正法。
無有任何羈絆而隨心所欲地行持種種應修法門,這樣一切所欲皆能圓滿成辦。
無論我們發什麼誓言,之前都要仔細觀察,深深思維,事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是之故則所發誓言都能一一成辦。
應了知當我們往昔的業力現前時,其勢就像浩蕩大軍來臨般難以抵擋,定會身不由己地感受無量痛苦。唯有在這般苦海尚未湧現的前提下,身心才會自由,也能極其調順,無論修什麼法都沒有阻礙。如是遠離一切違緣之我等行者應當生大歡喜心,精勤聞思修行。
◎ 如何修佛法才有意義
 喀喇共穹格西說:“雖然受持了皈依到密乘之間的一切律儀,但如果沒有看破、放下世間法,也無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學戒,但相續中有沒有大乘皈依戒、有沒有菩提心,這很難說。行為上的訓練固然好,威儀如法,看起來也莊嚴,的確讓人生信。不過,若是從解脫的高度來看,如果看不破、放不下,行為上再如法,也沒有太大意義。
 “雖然恒常為他人講經說法,但如果沒有息滅我慢,也無有利益。”
 講經說法的功德固然很大,但如果“我慢”也跟著大起來,那講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雖然精進向上,但如果將皈依法置之不理,也無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講高法、大法,求灌頂,也可謂“精進”。然而,如果相續中連皈依三寶的定解都沒有,那就跟外道一樣了。作為佛教徒,首先應該有的,就是對三寶的堅定信心,因為這是佛法的基礎。若不重視這個,修任何法都沒有意義。
 “雖然夜以繼日精勤修善,但如果沒有以菩提心來攝持,也無有利益。”
 哪怕你三步一拜朝拉薩、三點起來念佛、終日念經誦咒,但如果從來沒想過眾生,就算你求的是解脫,功德也不大。哪怕你閉關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輩子不出關,但沒有菩提心攝持的話,也都沒有意義。
 這裡所謂“沒有意義”,不是說不能種下善根,而是說,無法因此獲得成就、度化眾生。
 這些都是修法的關鍵!我們要修法,就應該依止這種教言。因此,希望大家都不要忽略這部《大圓滿前行》。對某些道友而言,可以說,已離開法本很多年了。得是都得過的,但一直不看的話,法本是法本、你是你,你們之間就是千山萬水之隔。
 總之,修佛法一定要抓到關鍵,這樣修才有意義。
以菩提心的動機來實修教法     
     禮敬法語!就輪迴的因來說,以我執的無明為主,之後產生五毒的煩惱,因此就投生六道各種不同的處所之中,受到各種不同的痛苦。例如:以嗔恨為動機之後,身語意所造作的惡業,會投生在地獄之中,以貪戀為動機,身語意所造作的慳吝業力,就會投生在鬼道之中。
  如果內心的動機是以愚癡為主,身體和語言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墮入畜生道中,如果心的意念以嫉妒為動機,身體和語言所造作的惡業,就會導致阿修羅道的果報,如果以傲慢為動機,所造作的惡業,就會投生在天道和人道之中,若是以五毒為動機,所造作的惡業果報出現,因而受到異熟果報的壓迫,這是輪的痛苦。
  現在一切眾生在三界之中而言,一切眾生投生在六道各個處所,依於三毒,五毒煩惱投生之中,例如在地獄道中熱地獄的眾生,會受到強烈炙熱的痛苦,鬼道的眾生會有饑渴之苦,畜生道的眾生會有愚癡之苦,互相啃食對方的痛苦,修羅道的眾生會有鬥爭之苦,人道的眾生會有生老病死四大苦,天道的眾生會有衰損墮落之苦。
  這一切的眾生都在痛苦的範圍之中,一切眾生沒有邊際,他們希望得到的是快樂,而快樂的原因是什麼?是善業這一點卻不知道,想要避免的是什麼?是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麼?是不善業。這一點,不善業應當斷除,而不能在愚癡之中。因此,他所追求的目標和求得目標的手段是互相背道而馳的,這樣在三界輪苦海的眾生,有如墮入火坑一樣,受到無邊得痛苦,卻不知如何脫離。
 思維所有一切的眾生在輪之中,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當他們做我們父母的時候,跟現在的父母完全相同。我們都關懷自己的父母親,慈愛自己的父母親,對於這些在輪苦海中,曾經做過我們父母親的眾生,也應當如此的關懷。因此,思維滿虛空如父母般的眾生,能夠快速離輪的苦海,安置他們到無上正等正覺究竟安樂的佛果。
 為了這個原因,入教法的實修,以菩提心的動機來實修教法,之後,思維引導遍滿虛空如父母般的眾生,迅速脫離三界輪的苦海,將他們安置到一切智以及安樂的佛果,發起如此菩提心的思維,之後做教法的實修,都是大乘的教法。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