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修持佛法--除煩惱及惡業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鹿野苑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自從菩提樹下得道以後,觀察到五比丘,他們善根已經成熟了,可以得度。首先就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去化度他們。可是憍陳如等五人,他們聽到悉達多太子已經得道成佛,不久要到鹿野苑來說法,就互相約定,如果佛來,我們大家都一起回避起來,不去理睬他,也不去見他,也不聽他說法。由於佛的福德莊嚴,來到鹿野苑時,這五人不約而同地統統都跑了出來,恭恭敬敬地來迎接,或為敷坐,或執衣缽。對佛禮拜,誠誠心心恭敬地聽佛開導。
 道諦要依賴,依賴道諦是能夠獲得解脫的一種實修法門。滅諦要現證,現證滅諦是能夠大徹大悟的一種實修法門。
    在鹿野苑住了三個月,為他們三轉四諦法輪,佛陀四聖諦分為三個階段。第一他簡單將它們命名為: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第二他說明諸諦,所受的業應被知曉,它的根源應被去除,為了根除苦受,需要修習一個法訣——,然後才可離苦得樂——第三他說:假如人人知道痛苦,則沒有什麼別的需要知道的;設使人人都能去除它的根源,則沒有什麼別的需要去除的;假如人人應用法訣,則沒有什麼別的需要應用的;如人人經驗到滅境,則沒有什麼別的需要經驗到的。
    講授苦集滅道四諦法門,憍陳如尊者,聞法之後,他最初得到解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證得阿羅漢果,其他四位弟子阿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也先後聽佛說法得阿羅漢果。佛對五人說:“善來比丘。”他們五人的頭髮和鬍鬚,都自然而然地落了下來,成為佛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到此世間三寶皆已具足,佛寶即是釋迦牟尼佛,法寶是四聖諦法,僧寶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任何有身及有苦樂感覺的,就會嘗到苦。眾生都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幸福快樂,可是幸福快樂不是永恆的,失去快樂的本身是苦。被稱做“苦的真諦”就是因為苦是不可避免的。
    苦者即六道眾生,是六種輪回的方式。(轉生輪回,未與苦脫離的生存。)地獄道的眾生須不斷接受冷熱的煎熬。餓鬼道眾生要納受被剝奪食物及飲水的痛苦,這些最不幸的惡趣眾生,要接受極苦、無盡期、無死的苦受,直到所受的業報圓滿為止。在畜生道,特別是因為無明、愚拙而受苦,但不能夠與其他眾生相比較。人道眾生所受的是苦樂交加,是由於累積了善惡業的結果。
    人類所受的苦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阿修羅道較為幸運,他們所受的苦是由於怒駡、打鬥、戰鬥。最幸運的是天道,在死亡前七天之前的日子裏他們不受苦。然後,他們發現逸樂生活終結的徵象:被他們的伴侶遺棄,他們壯實的身體將毀壞,美麗的外貌將退色,他們能夠預知未來生於其他趣將受的痛苦。由於他們福報享盡,即應業緣投生其他較低各趣。由此可見輪回中沒有一道眾生能夠離苦
    有六道是因為有六毒或心垢(煩惱)成為六道的業種或業因。憎恨或忿怒是生於地獄道的因;貪或吝嗇是投生餓鬼道的因;無明是轉生畜牲道的因;愛欲是投胎人道的因;嫉妒是轉生阿修羅道的因;貢高我慢(指行善但具有傲氣)是輪回天道的因。煩惱導致愚拙行為,因愚拙無明而造業,此為眾生心識的因果律。煩惱所造的惡業是六道受苦的根源,減少痛苦唯一的方法是走修行的道路,修持佛法即是消除煩惱及惡業的辦法。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