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釋尊經教意旨,眾人皆知稀有的兩位上師之一, 寂天菩薩所著大乘論著入菩薩行論的內容有十品:
(一) 菩提心未生令生的方法有
(1)菩提心生起有無量利益
(2)自他從無始以來所造的惡業需如何懺悔
(3) 菩提心於自相續中需要用甚麼方法生起
(二)菩提心生起令不退失的方法有
(4) 菩提心生起後,於身語意進退處不放逸,應怎麼做
(5) 菩提心生起後,一再觀察身語意三門的情形,而行進退
(6)斷除菩提心的反面忿怒,如何修忍辱
(三) 菩提心不斷增長的方法有
(7)懈怠的對治法精進需如何著手
(8)散亂的對治法禪定如何修
(9)說修智慧的方法
最後
(10)說自他三世所造善根迴向圓滿菩提的方法。
總之,這部論的內容宣說三世諸佛之唯一道路, 大乘的道次第完全具足,猶如如意寶的善妙論著眾人皆知。
寂天菩薩,約西元七世紀末人,其為南印梭羅修多羅國德鎧王之子,原名寂鎧。因不滿王族享受奢靡的空虛生活,在接位時,出走東印度第五代師子王處。前後服務十二年,勤奮好學,博通內外學說。繼至那爛陀寺出家。入勝天(護法的後輩)之門,改名寂天,成為月稱以後中觀學派之大家。
傳說寂天菩薩出家之後,展現「內勤修學,外示放逸」,私底下默默的努力學習,表面上每天除了吃和睡之外,並未和同事們一樣地精進苦修。因此受到同事間的排斥,並叫他「三行者」,就是只會吃、睡、大小便。大家都想驅逐他,於是寺眾決議召開讀經大會,要每人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若寂天背誦不出,可藉此羞辱且驅逐他出寺。
輪到寂天背誦時,三千大眾特地脫下衣服,堆成高座,請他在坐在上面背誦。寂天意外地出現在法座上,並自信滿滿地向大眾問說:「你們要聽曾聽過的佛法,還是不曾聽過的佛法?」大家都說:「請你講解我們未曾聽過的佛法!」於是寂天開始講解《入菩薩行》,一共十品。大家都非常驚訝!而講解到最後時,寂天的身體漸漸地離開法座,飄向虛空,講到最後一品的時候,因為太高了,大家都看不清楚他,只能聽到聲音,迴向文說完之後他就不見了。
離開寺院,寂天回到南印,拒絕那爛陀寺後來的邀請。寂天所倡導學風:一為廣博守約,以簡禦繁;二為行解相應,不尚虛論,著作不多,悉從實踐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