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薈供」-聚首一堂,藉此向上師和諸佛菩薩,祈請加持或賜予援助

薈供指聚首一堂的意思。
举行荟供时行者在一个地方齐集,一起献供,一起尽量集中心力。舉行薈供時行者在一個地方齊集,一起獻供,一起盡量集中心力。 与独自修持比较,集体修持更能唤起对修持的信心,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與獨自修持比較,集體修持更能喚起對修持的信心,這一點很容易理解。 一般来说,比起一个人在房间修法,荟供能产生更大的成效。一般來說,比起一個人在房間修法,薈供能產生更大的成效。 这便是荟供的含意。這便是薈供的含意。
比喻荟供为一把稻草制的扫帚比喻薈供為一把稻草製的掃帚。 用一根稻草,扫不了多少地方。用一根稻草,掃不了多少地方。 不过,束起一捆稻草,便能很快把整个禅堂扫得一干二净。不過,束起一捆稻草,便能很快把整個禪堂掃得一乾二淨。 与密勒日巴尊者等出类拔萃的行者比较,我们当然缺乏那种能耐。與密勒日巴尊者等出類拔萃的行者比較,我們當然缺乏那種能耐。 这些大德当然可以独自修行,但我们的程度离他们还很远呢!這些大德當然可以獨自修行,但我們的程度離他們還很遠呢! 由此可见,我们齐集起来,一起培养专注力,利益是很大的。由此可見,我們齊集起來,一起培養專注力,利益是很大的。 一百个人的心在同一个地方集合起来,产生的力量可说是非同凡响。一百個人的心在同一個地方集合起來,產生的力量可說是非同凡響。
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不论忏悔业障或通达教理,荟供都能产生宏大的成效。在藏傳佛教的傳統中,不論懺悔業障或通達教理,薈供都能產生宏大的成效。 念诵法本时,会发现当中包含很多修法。念誦法本時,會發現當中包含很多修法。 就以上师荟供为例,此法包括整个道次第的法门,由始至终无一遗漏。就以上師薈供為例,此法包括整個道次第的法門,由始至終無一遺漏。 在日常修持中,我们可能在思惟道次第时没有甚么进境,但在荟供中,基于周遭有利的环境,突然发现自己突飞猛进,体会到某些道理。在日常修持中,我們可能在思惟道次第時沒有甚麼進境,但在薈供中,基於周遭有利的環境,突然發現自己突飛猛進,體會到某些道理。 很多人都是纯粹因为受到荟供中的气氛所感染,而了悟教理的。很多人都是純粹因為受到薈供中的氣氛所感染,而了悟教理的。 我们常常迫使自己修这个法、修那个法,但往往一无所得,因为我们没有让心去充分发展。常常迫使自己修這個法、修那個法,但往往一無所得,因為沒有讓心去充分發展。 我们集合起来举行荟供,便能营造这个良机。集合起來舉行薈供,便能營造這個良機。 心门开启后,我们便能一跃而起,彷如磁铁般获得诸种成就,此话绝无半点虚言。心門開啟後,便能一躍而起,彷如磁鐵般獲得諸種成就,此話絕無半點虛言。 修习仪轨或任何法门时,最重要的是营造合适的气氛。修習儀軌或任何法門時,最重要的是營造合適的氣氛。 你可能参与一个法荟上百次,但始终都不能找到窍门所在。你可能參與一個法會上百次,但始終都不能找到竅門所在。 在某个时刻,找到要点时,心灵瞬间便产生变化。在某個時刻,找到要點時,心靈瞬間便產生變化。 因此,要心灵渐臻成熟,我们便要制造良机。因此,要心靈漸臻成熟,便要製造良機。
在佛教哲学中,我们谈及业力法则:积集善业,便能得到这种或那种善报。在佛教哲學中,談及業力法則:積集善業,便能得到這種或那種善報。 简而言之,想得到某个成果,便要营造合适的气氛。簡而言之,想得到某個成果,便要營造合適的氣氛。 譬如,建造一所温室,花朵便能在那儿生长,不荟被冰雹摧残。譬如,建造一所溫室,花朵便能在那兒生長,不會被冰雹摧殘。 我们童稚的心灵也是一样。我們童稚的心靈也是一樣。 我们须营造恰当的环境,让心灵有机荟发展,同时要好好护持心念。我們須營造恰當的環境,讓心靈有機會發展,同時要好好護持心念。 我们在荟供中聚首一堂,彼此交流心力,便是我们心灵所需的保护。我們在薈供中聚首一堂,彼此交流心力,便是我們心靈所需的保護。
在藏传佛教中,我们经常谈及如母有情的恩德。在藏傳佛教中,經常談及如母有情的恩德。 就以这杯印度的大吉岭茶为例,不知有多少人让我们品尝这一杯茶。以印度的大吉嶺茶為例,不知有多少人讓我們品嚐這一杯茶。 由种植、采茶、挑选、包装、航运、零售、烹茶,都耗费不少人力。由種植、採茶、挑選、包裝、航運、零售、烹茶,都耗費不少人力。 从研读道次第的教法中,我们知道,不论直接或间接,每一位众生都使你能喝到这一杯茶。從研讀道次第的教法中,我們知道,不論直接或間接,每一位眾生都使你能喝到這一杯茶。 不单止这一杯茶,所有快乐,由轮回中最微小的快乐,以至解脱开悟的永恒大乐,都辗转来自其他众生。不單止這一杯茶,所有快樂,由輪迴中最微小的快樂,以至解脫開悟的永恆大樂,都輾轉來自其他眾生。 因此,要了达教理,我们便要营造合适的气氛。因此,要了達教理,我們便要營造合適的氣氛。 我们集合在一个地方,把心灵结合起来,便能做到这一点。我們集合在一個地方,把心靈結合起來,便能做到這一點。
这种修持的力量,能够加深我们对佛法的理解,我觉得伟大得很。這種修持的力量,能夠加深對佛法的理解。 我们来自不同种族,每个人的发展历程不一。來自不同種族,每個人的發展歷程不一。 即使我们的面容有别,但心灵仍可在同一个地方互相交流。即使面容有別,但心靈仍可在同一個地方互相交流。 家长或许不能与子女沟通,但我们来自不同国度,却能互相了解,真诚相对,我觉得真的很好。家長或許不能與子女溝通,但來自不同國度,卻能互相了解,真誠相對,真的很好。
荟供另一个意思是派对,我们互相分享俱生大乐智,而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派对。薈供另一個意思是派對,互相分享俱生大樂智,而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派對。
荟供荟供是一种仪式,信众藉此向上师和诸佛菩萨,祈请加持或赐予援助。薈供是一種儀式,信眾藉此向上師和諸佛菩薩,祈請加持或賜予援助。 举行荟供,可清除世间障、内障和密障,以及世出世间成就的逆缘。舉行薈供,可清除世間障、內障和密障,以及世出世間成就的逆緣。 世间障影响日常生活,包括人际关系、生意等等;内障有碍身心健康;密障则窒碍我们证得本然的智慧。世間障影響日常生活,包括人際關係、生意等等;內障有礙身心健康;密障則窒礙我們證得本然的智慧。 荟供也可作超度亡者之用,使其心境平和,引领他们投生善道,直至解脱开悟。薈供也可作超度亡者之用,使其心境平和,引領他們投生善道,直至解脫開悟。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