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願我不傷眾生一毫毛;願我不離佛法之光明 -巴楚


每一次巴楚去向吉美嘉威努格的全身舍利致敬時,他總是熱切地祈請:在我所有未來世中,願我不受惡友的影響;願我不傷眾生一毫毛;願我不離佛法之光明。願所有與我有緣者,都能清淨一切重罪;願他關閉三惡道門,投生西方極樂,觀音之佛土。
【銀子是毒】
  有一次,巴楚在一個山谷停留,那兒的人們對他格外恭敬。有一天,幾位博學的堪布(即方丈住持),以及岩藏大師秋吉林巴之子側旺諾布,到他單獨閉關處來領受教法。所有的人圍繞著巴楚,坐在一片開滿野花的草原上。
  山谷中有個老人,他很熱切地希望能供養巴楚一塊像石頭大小、蹄型的銀子,但是他知道巴楚很少接受供養。
  老人騎著馬突然到來,下了馬,三頂禮後將銀塊放置在巴楚腳邊,他叫著:“這是供養您的,請保護我免於投生地獄道啊!”然後就躍上馬背,疾馳而去,他知道如果停下來,巴楚就會退回他的供養。
  側旺諾布心想:“巴楚可能會把這份供養用在善事上。”
  然而,巴楚始終不曾拾起那塊銀子。當他結束教學後,就站起來離開了。弟子們一個個回到自己的家和寺廟,而銀塊仍留在那兒,圓又亮,如滿月般躺在草地上。側旺諾布忍不住地想:若是用它來做善事,不是比丟棄在那裏要好一些?但他只是自己這樣想。
  當他走離開時,他一再回頭看,銀塊仍在那兒,一個閃閃發亮的小點在如茵的草原上。下山途中,這幕影像一直停留在他腦海,一股強烈的厭世感,與真正出離心,在他心中生起
  側旺諾布心想:“當我想到我的尊貴上師上師周遭的人,他們都已經完全捨棄對此浮生的虛幻執著,我想昔時佛陀的生活與自在的阿羅漢們必定也是如此。”接著他憶起一個故事:曾經,佛陀和弟子,包括阿難、迦葉等人正行走時,他們看到一大塊金子在地上。當他們經過金子時,一個接一個地叫道:“毒啊!
  有個小女孩在附近撿柴聽到了,在他們走離開後,她看見金塊,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東西,她想:“真奇怪,這是一塊漂亮、鮮明的黃色石頭,而所有尊貴的阿羅漢,卻都閃到一旁,避免碰到它,還叫著:‘毒啊!’那一定是某種我也不該碰觸的東西。”
  小孩跑回家告訴母親說:“今天我看見很奇怪的一種毒。”她開始敘述所發生的事情。她母親立刻親自去探個究竟,她發現了那金塊,拿了回家,並用來做宗教上的供養。
  消息如野火般傳開了,人們都說佛陀和他那些出世的弟子們,刻意繞過一塊金子,留它在草地上,並且喚它是毒。
  類似的事情發生在現代,他的上師巴楚仁波切,是如此自然地遵循聖人的風範,側旺諾布目睹此事大受教化和感動
【花雨】
  有一次,巴楚仁波切在上垛靠近他居住的山洞附近傳《密續法要》。弟子中有一位年老的長者,是個遊牧者,每天早上騎著犛牛渡河過來,晚上再涉水回家。
  有一天,傾盆大雨,河水暴漲。但是,虔誠的老人仍設法渡河,卻被激流沖走溺死了。幾個村人將他的屍體扛上山坡,再到巴楚仁波切那兒。
  “唉呀!可憐的老人!”巴楚叫道:“他因渴望接受法教而死,我們必須為他祈禱發願,回向他來世更好。”
  老人的屍體停放在慈悲上師前面的地上。老人的妻子及親人放聲痛哭(在東藏,溺死被視為特別不吉利,因為遊牧部落認為,溺水而死的人會投生下三道)。
  “請以您無盡的慈悲保護他!使他免於投生地獄。”可憐的寡婦慟哭哀號,一再地懇求巴楚仁波切。
  巴楚和他的弟子們開始修“破瓦法”,這是一種能將亡者的神識轉生到善道趣向解脫開悟的法門。
  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藏人將之遐想成花雨,細微彩虹顏色的雲朵開始出現。巴楚抬頭凝視天空之後,再看看地上的屍體,他突然大笑起來,而沒有修完儀軌,那一群僧人和喇嘛們,繼續修完整個儀式,但是沒有一個人敢去問巴楚。
  幾天後,一個弟子很恭敬地詢問:“仁波切,大家都知道慈悲是您禪修的重點,為何那天您對老人的死卻大笑不已?”
  巴楚回答說“那老人的確值得同情,但是,就在那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發生了什麼事呢?”弟子追問。
  “因為覺得老人非常可憐,我就祈禱希望他能投生善道;突然間我看見他已轉生到三十三天為天神。因為感激我所傳授的《密續法要》,他微笑,並對我們下了一場莊嚴的花雨。”
  “我看看面前枯槁白髮的屍體,以及所有的親人啜泣著,怕他會下地獄,所以我笑起來了。我心想:這真的是輪回的幻象啊!然後我又想到:看見我大笑,那些人一定認為我很奇怪;看見他們正為老人哭,而老人實際上已是一位天神,我覺得他們也很奇怪。這也是輪回中的幻象啊!”
【名字與名聲】
  蔣揚欽哲旺波中年時,決定不再離開他的房子,想用剩下的四十年時間,閉關禪修和祈禱。“我將不再跨過這間房子的門檻。”他說。
  發了這個願後,欽哲把他的鞋子交給侍者丟到附近的河裏。
  幾年後有個早晨,這位具有神通的文殊祜主,意外地交代侍者,要歡迎任何想來拜訪他的人。
  那天稍晚,來了一個隱名的流浪乞丐,直接走進欽哲仁波切的私人住處,並將他自製的破背包放在廚房櫃子上。“我來見涅頓,涅頓在那裏?”他要求著。
  侍者們立刻動怒,全然忘記上師的吩咐。這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到底是誰,膽敢侮辱他們尊貴的上師,直呼上師的乳名‘涅頓’。
  他們命令乞丐離開。“上師正在禪定中,”他們告訴乞丐說:“改天再來吧!”
  那個乞丐尖酸地說:“他現在真變得這麼了不起喲!想當初年輕時我還把自己的乾酪分他共用呢,現在我甚至連他的侍者都通不過!我沒時間浪費在這裏了。”然後就離開了。
  侍者們突然想起蔣揚欽哲仁波切不尋常的交代。他們匆忙地問那個流浪漢的姓名。暴怒的巴楚已經上路了,他頭也不回地大叫“鄔金”──蓮花生大士的名字(也是巴楚自己的名字)──然後消失於山丘間。
  那晚,欽哲仁波切詢問是否有人來見他。一個侍者回答:“只有一個討人厭的老乞丐,他侮辱了您的名字,還高傲地稱自己為‘鄔金’,甚至不願稍等。”
  “什麼”欽哲仁波切叫道:“你們沒讓他進來?那是我的師兄弟巴楚仁波切,鄔金卻吉旺波。立刻去找他,帶他來見我。”
  那些丟臉的僕人,經過漫長疲倦地找尋後,終於在山谷遠方的森林裏找到巴楚的營帳。他們對他頂禮,致深深的歉意,並請他當他們尊貴上師的座上嘉賓。巴楚大笑回說他自己正忙著禪修,沒時間去應酬。
  這是這兩位傳奇人物最後一次直接的接觸。但是他們卻都熟悉彼此的行動,而且常將彼此的故事與逸聞,拿來歡娛自己的弟子。
【圓滿的佈施】
  多年來,巴楚仁波切把接受的所有供養,贊助於將經文與真言刻在石頭上,然後再將這些刻好的石頭,堆砌成一個祈禱牆。用這樣的方法,他贊助了許多窮人及貧困的藝術家,鼓舞他們去就業。巴楚曾這樣唱道:對貧窮的人仁慈,耐心與愛心對待邪惡的人,對苦難的人仁慈,以寬厚對待愚笨的人,同情那些弱者與受壓迫的人,特別要憐憫那些執著於具體的真實的人。
  在佈施乞丐後,巴楚似乎比乞丐還快樂。他寧願聽人乞討的聲音甚於音樂,或喋喋不休的綺語。
  有一次,一個叫樸空的貧窮刻石匠,向他乞討要錢。“可憐的朋友,”巴楚說:“你只要說‘我不需要錢’,我就會給你一些。”
  “這是那門子的把戲?”樸空奇怪地想,一言不發。
  巴楚仁波切重複這句話三次後,張口結舌的樸空,終於結結巴巴地說:“我不需要錢。”
  大師於是給了他一大把錢幣。
  因為巴楚在任何情況下從不會錯過接濟人的機會,因此在那之後,有一個弟子請上師解釋他的行為。
  巴楚說了這麼一個故事:從前,在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時代,有位窮人供養佛一塊糖果。一個貪婪的婆羅門知道佛陀從不說不,便立刻要求把這塊糖果給他。
  佛陀回答:“你只要說:‘喬達摩,我不需要這塊糖果。’我就給你。”婆羅門照做了。
  後來,阿難解釋。佛陀詳細地說;“在過去的五百世中,這個婆羅門,一次也不曾開口說過‘我不需要’,我幫他發出這幾個簡單的字,灌輸他不需求任何東西的意識,減少他的貪心,這些字將會在他心識上,種下慷慨的種子。
  在這之後,一連好幾天,沒有貧窮的刻石匠來見巴楚。因為沒有人可以分送,所以虔誠信徒的供養品,便堆積起來了。
  忽然間,巴楚飽受風霜的面容發亮。“他們來了!”他叫道,同時收集著他所有的錢。
  四、五個刻石匠很快來到。就在這些乞者來到他面前,還不及開口說話,巴楚喊著:“錢在這兒!”並遞給他們整把的鈔票和銅板。“去刻摩尼石!”他接著說:“長養善德吧。”
  刻匠們離開後,巴楚評說:“我終於除去那些舊廢物,它們就好像腐爛在地上的屍體一樣,一無用處。
【年輕女子的供養】
  有一次,巴楚仁波切,在噶陀寺給予無數地開示。當教學結束時,大喇嘛噶陀錫杜,邀請巴楚在他寺廟內的私人住處,共進午餐。
  在大喇嘛的房間坐定後,巴楚驚呼:“這兒多豪華啊!噶陀寺的富裕和興盛,是眾所周知的,但您似乎是富中之富。瞧瞧這些虎皮和豹皮的地毯,還有鑲嵌飾花的箱子、金銀的法器、錦繡織緞的衣服、古董磁杯;士地和牲畜遍地,看來就像是天堂;世間實在沒有能像這樣的地方了。多麼叫人羡慕啊!”
  接著,他漫不經心地又說:“順便一提,我僅有一把煮茶的陶壺。我聽說您不久將要遠行,能否請您把它和您所有的行李一齊打包,帶來給我呢?我較喜歡輕裝簡便的旅行。”錫杜秋基羅卓告訴巴楚:“當然,我會幫忙帶您的陶壺,在我眾多行李中,那算不了什麼。”
  巴楚仁波切離開噶陀後,錫杜──他已瞭解巴楚的要求中,所隱含的申斥──便放棄他的寺廟,以及他所有的財產和隨從,獨自去山洞居住。他秘密地離開噶陀,來到垛康的白冰河,在那聖地獨自簡單地生活,度過餘生。他身著襤褸粗服,以一隻木碗代替原來精美的磁杯,並以極少的食物來維生。
  一天,他寫了一封信給巴楚,說:“伯父,請為我歡呼。遵從您的勸告,我已經離棄了一切,而去修行。”
  巴楚收到信後,讚賞地說:“這個人聽得懂我所說的話。”
  有一天,一個朝聖者來到噶陀錫杜的山洞,陪伴著來的女孩是文殊祜主蔣揚欽哲旺波的侄女。她接受錫杜的祝福後,供養他一小袋的青稞粉。
  隱士說:“我沒有東西來裝放,就堆在這塊平坦的石頭上吧。”
  “請連袋子一起收下吧。”女孩堅持。
  錫杜面前擺了一塊珍貴的石頭,那是一種很稀有,具條紋狀的瑪瑙,在西藏非常受到珍愛。有人不久前放在那兒當做供養,並請求這位隱士尊者為他祈禱。錫杜把寶石交給那位年輕的女孩,告訴她戴在脖子上當做保護與加持。
  她不願接受這位貧窮僧人如此珍貴的禮物,但是喇嘛堅決地說:“你必須收下,”他說:“這裏面是有深意的。”她順從了。
  當女孩朝聖完畢回到家後,她聽到噶陀錫杜圓寂了。不久之後,他轉世投胎成為她的兒子。
【所有祈求都能如願以償之地】
  有一次,堪布塔西沃塞,伴著一群朝聖者從衛地回來。同行中有一位年輕的尼師,是有名雅卓的多傑帕母(金剛亥母)的化身。隊伍行經劄嘉寺上方山中的一個山谷,其時巴楚仁波切已瀕圓寂之際,他正獨自住在一頂犛牛毛的帳篷內。那些旅行的人懷疑不知能否見到巴楚,因為他總是回避突來的訪客。
  “生命短暫,”巴楚會說:“死亡迫在眉睫。不要拖延!”
  幾位朝聖者說,他們寧可繼續趕路,而不願碰運氣去求見那位著名的隱士。“不用擔心;我們一定見得到他的。”塔西堪布肯定地說。
  當他們走近帳篷時,巴楚的聲音自裏面傳出:“偉大的塔西堪布來了,還帶著衛地的顯貴年輕阿尼來炫耀。人們從不放過我!唉呀!他們會整死我呀!”堪布和他的隨從,向這位退隱的大師懇求,祈請見他一面。從帳篷內傳出的回答說:“你們不能進來!你們這些人從來都不聽我的話!”
  “不,不,我們一定會的,我們一定會聽您的話!”他們齊聲回答。
  巴楚反駁說:“那麼,下去到劄嘉寺,我的上師吉美嘉威努格的肉身舍利就供在那裏。他是大悲觀世音本尊自身;見到他的遺體就像見到慈悲的佛。如果你們供養那神聖的肉身舍利,你這一生將不會遭遇任何障礙,並且來世一定會趣向解脫,終究達到涅槃大寂靜,因為在那聖骨龕前所做的任何祈求,都將會如願以償。”
  遵照巴楚的命令,所有的人都下到劄嘉寺。他們做了整整三天的祈禱、供油燈、大禮拜、繞塔和聖供,之後他們才敢回到巴楚的營地。
  那些朝聖者仍舊懷疑能否見到巴楚,但是堪布塔西沃塞再次地保證:“不要擔心,這一次你們一定會見到他。”
  他們一靠近帳篷時,巴楚仁波切就歎息地說:“這些忙碌的傢伙會要了我的命!他們怎麼不讓一個老人安靜呢?”
  於是塔西沃塞對他說:“您說我們不會聽您的,但是我們已經照做了。我們在吉美嘉威努格肉身舍利前祈禱獻供。但是您也說我們所做的任何祈求都會實現;很不幸地,這並不準啊!”
  “什麼!?”慍怒的巴楚大叫:“那是不可能的!你們祈求什麼而沒實現?我從未聽過這種事。”
  “我們祈求:‘願我們能見到巴楚仁波切。’”聰明的堪布回答。
  一陣緘默之後,巴楚又開口了。現在他已不再用粗暴的口氣了。“好吧,好吧,”他勉強同意地說:“進來。”
  他掀開蓋在帳篷入口的簾子,然後他立刻開始說法,先提到轉心向法的四種思惟,繼續提到皈依、發菩提心和其他的題目。在座每一個人都成為巴楚的忠實信徒。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