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口中,不管有多壞,有多惡。愈罵,心就被污染了,要想--「善知識」。修我們的心,培養這麼一個利他的念頭,那麼碰到任何的困難,都會變得非常渺小。當經歷很順利的情況,就應該思惟:這全是一切有情的恩惠,是來自三寶的加持;經歷到痛苦時,應該思惟:這是在消除過去世的惡業,而覺得很歡喜。
|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什麼敵人要奪取財物,危害身體、生命,可以當做中了煩惱的毐而發狂的眾生。如此思惟,可以減少對這類眾生的嗔恨心。
逆緣是修心的良藥
對一般行者來講,如果受的損害小,如小東西遺失、碰小傷,要忍受,還可以,但假如是重大的損傷, 要在這狀況下維持平衡的心態,就很難。 除非已經成就忍辱波羅蜜,而且調伏了嗔恨心。對修菩提心的菩薩而言,無論遇到的傷害或損失有多大,反應是感到非常喜悅,而且深深感激。為什麼菩薩在有損失的時候會感到喜悅呢? 因為當財物丟了或身體受傷,會感覺到這是還多世惡業的債。相反地,人家給東西,並不會很歡喜,因為瞭解這只是進一步造新的債,而且不只是債本身而已,還有利息,所以即使是很小的東西,都不會很歡喜。
一般而言,不熟悉這種觀念,從未培養心來習慣它,一旦碰到損失、傷害,很難馬上有如法的反應,只會再造更多的惡業──生起種種煩惱、不善的念頭, 所以除了損失以外,還加上更大的損失。這是多麼划不來!不如去思惟:宿世的債,現在就還了。尤其,那種感激的心,不能生起的話,最起碼不要起嗔恨心。假定能夠這樣修心,是非常值得、有意義的。
有故事說,某人曾接受一大塊肉跟很多奶油,為要還這個債,來世便投胎為牛,生在送他奶油的人家,讓那家人擠它的奶。多年後,有次天災,牛被大水淹死,就衝往給過他肉的人家裏,他們便吃它的肉,直到肉盡骨出,只見上面刻著字,說:‘ 奶油跟肉的債已經還了。’這一例子,說明所謂逆緣── 看似困難或不如意的情況, 是可轉化為修學佛法的道路上有利的條件。通常有損失時,感覺都是不好的,但實際上可說是宿債已還。因此表面上是損失,其實獲得很多。
不管獲得或損失,心都不受影響。獲得時,不會高興,而且懂得怎麼善巧利用;有損失,也不感到難過,反而把它當做可能獲得更多的基礎。假如有人說我們的壞話或罵我們,就會感到很不是滋味、忿怒;相反地,人家講了什麼好話,就很興奮。實際上,聽到讚美的後果只會感到驕傲、自大,進一步增長煩惱,妨礙修學佛法。
當受人稱讚,沒有理由很高興,而當被人指出錯誤,或被講得一文不值,應該非常高興。藉著人家的批評,一方面可以注意自己有哪些缺點或不正當的行為, 另一方面過去世口業的過失會淨除,以免來世投生惡道。換句話說,批評我們的人是非常慈愛的。他就像是善知識、師父,把我們帶離開惡趣。因此我們應該照顧我們的心,認識清楚:如果受到讚美,不值得高興;反之,在別人的批評,其實可以找到自己的安樂。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裏也提到,敵人比上師還珍貴。因為忍辱的無量利益,不能依止上師、三寶而生起,是要依止敵人才行,所以從這點來看,敵人比上師還珍貴。何以忍辱那麼重要呢?因為惡業中沒有一重比嗔恨心的力量還大。 嗔心的果報是要墮落到熱地獄。如果覺得熱地獄裏的苦會讓自己受不了的話,就可以瞭解,碰到傷害或不如意的事,不用嗔恨心來回應,反而修忍辱,是值得的。更何況,不起嗔心報復和進一步思惟忍辱無數的利益,都有莫大的功德。
因此不管跟什麼人生活在一起,如果有那麼一個可以生起嗔心的物件,要好好利用機會來轉化念頭,修習忍辱。尤其是利用他的念頭來修心。培養那麼一個善心,對自己無量來世來說,是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它不只是安樂的基礎,也是取得成就佛果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對菩薩道的行者來講,順利、舒適的情形,不值得高興,因為瞭解,如果不把它用在成就佛果的善業上,那只是在耗掉過去世所累積的善業,反倒是苦的狀況,覺得歡樂、值得。因平時發願要替一切眾生代受他們的苦,一旦經歷苦境,便是滿了願。這是菩薩的修行。
修學佛法的人,平時看起來好像受的苦比較多,但事實上把惡業都淨除了,剩下的只是善業。 而那些常常造惡業的,雖然好像一切都很順利,沒什麼障礙,但是一旦善業用盡,有的只是一大堆惡業,往生的時候,便直奔惡趣。 如果能夠修心,懂得用這些善巧方便來轉化一切逆緣、困境,那麼在佛法上的心便會不斷地有進展,而且獲得的利益很大。安樂來的時候,不去貪著它;痛苦時也懂得怎麼轉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