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精神導師普遍地會以故事來詮釋他們的教法

【隆多的實相啟蒙】
  隆多殿貝尼瑪(1829-1901)是巴楚仁波切的大弟子。他在野外修行時,與上師學習“大圓滿”的理論和修法,達二十五年之久。
  法身是指佛的無形無色之身,就是究竟真理。是實相或萬法本具之體性。金剛薩埵身白色,是代表淨業的佛菩薩。覺性與空性是一種明亮、無我的開放態度,也是覺醒的心所具有的明、空二性。密勒日巴曾唱道:佛性無法假外求,禪觀自性才是道。佛性,意指我們的真實本性所具,本來圓滿和超越的特質。
  有一次,巴楚仁波切與幾個弟子,住在一個野外隱蔽叫作那沖的地方。他習慣每天黃昏時,仰臥著,向上凝視,修大圓滿的“凝視天空瑜伽”。那是一個非常殊勝的禪修法門,是要讓一個人的心與無盡的虛空合一
  有一天,巴楚又在做這樣的禪修時,喚來了就在附近的隆多:巴楚問他是否還未了悟自心本性,弟子據實回答:“還未。”
  然後巴楚說:“不用擔心,事實上,沒有什麼你不懂的。先別管它!”上師咯咯地笑著,然後兩人繼續修禪。
  隆多曾重複做過一個夢:夢中,巴楚仁波切為他解開了一團巨大如山的黑線,線上團中心現出一尊金質的金剛薩埵佛像。
  有一晚,巴楚又把隆多叫來了,要他躺在身邊。“現在我們要揭開一切了,”他保證道:“保持清醒!”
  他們一起向上凝視,望入浩瀚無邊、空無一物的虛空。遠處有竹慶寺的狗在叫。
  巴楚對隆多說:“親愛的朋友,你聽到狗的叫聲嗎?”
  “有!”隆多回答他。
  “那就對了!”上師大叫道。他又問:“你看到天上的星星了嗎?”
  隆多肯定地回答了。
  巴楚叫道:“就是這樣!那就是本然具足的覺醒的明覺、佛性。不要看別的地方!”
  就在那時,黃昏當中,隆多超越對立的智慧之眼打開了。在那一剎那,他的心與法身緊密結合,對於眼前一切所見,無複更須知曉或得到。他喜極而泣,就這樣,隆多便由邊見執取之網中,完全解脫;他認出,並當下體悟到了超越對立的明、空二性。從那時起,佛性與他的明覺便合一不分,他直接了悟到萬法均是佛性之顯現,無偏無礙。如密續經典《本尊之主》中所宣說:
  在經教的“因”乘,一切眾生皆具成佛之因。在密續的“果”乘,眾生內具明覺之本質即佛果
  幾年後,隆多重提此事,並引用龍欽巴的法語做為結論:萬法皆具本然佛性,了知即是法性覺醒,六根自然無有造作,成就即自在大圓滿;隨喜但擁萬事萬物,不忘留其本來面目,碌碌之心亦在其中。
【普賢王如來言教】
  成就悉地(精通密續的證悟者)嘉華·蔣秋曾預言巴楚仁波切會到東藏的德格地區,他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那些以通俗、污染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人,將認不得他,他只會被視為是襤褸的乞丐、一個乞食化緣的流浪漢,穿梭於他們之間……。一切果如所料的發生了。《普賢王如來言教》是巴楚最有名的著作之一,是一本數百頁受歡迎的原創著作。
  有一次,巴楚仁波切流浪到德格縣境內噶陀附近山區,那兒有好幾座大舍利塔(那是巨大似鐘形的紀念建築,內供養著佛教大修行者的舍利),巴楚在那裏受到一位嘉絨老喇嘛熱誠地招待。
  巴楚和喇嘛交談,嘉絨喇嘛告訴這位看似虔敬的行腳僧──隱名的巴楚說:“你似乎對佛法很有興趣,關於實際的修行,你懂多少呢?”
  博學且有大成就的巴楚回答:“僅一點點。這些年來,我有幸聽到的,僅是零零星星罷了。的確,正法是深不可測,而且浩瀚無邊。”
  老喇嘛告訴巴楚:“聽著,有一本經典,很詳細地解釋佛法教義的基礎,有許多有趣的逸事和精扼見解。它是證悟的上師巴楚仁波切的近作,書名叫《普賢王如來言教》,如果你願意,我可以解釋給你聽。”
  巴楚仁波切似乎很樂意。老喇嘛教他,四種思維可以從輪回(世間)轉心向法,和書上前面幾章,關於口述傳承主要教法的幾個重要論題,這些都是巴楚他自己親自收集的。老喇嘛很高興有這麼一位認真的學生,更是盡心盡力地詳細解說每一件事,彼此都很快樂。
  幾天後,每個人都聽說著名的巴楚仁波切將在附近的噶陀寺說法。巴楚本人花了許多時間去繞舍利塔──在他神聖的看法,舍利塔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所有證悟者的所在地。有些來自劄秋喀的喇嘛也正在繞塔,看見巴楚,立刻就認出他來,都跪倒在塵土中向他禮拜。每個人都很高興:尊貴的巴楚已經到達。
  那晚,嘉絨喇嘛從市場回來,告訴所有的人,巴楚仁波切本人已經來到噶陀地區,並且很快將在寺院講經說法的好消息。他轉向群眾中匿名的行腳僧說:“那本我們正在研讀的書,它的開悟作者離我們這麼近,這不是太好了嗎?”
  巴楚似乎一點也不在意。“或許是他,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可能不是……誰曉得呢?到底這巴楚有什麼特殊的呢?他可能只是一個平庸的喇嘛;誠如佛陀開示:‘依法不依人。’”
  老喇嘛打著他,並且叫道:“你膽敢對你師長如此回嘴?我們真該把你趕出這公正的住所!你應該對我們尊貴的上師──巴楚仁波切活佛,更尊敬些。”
  兩天後,巴楚仁波切在噶陀寺弘法寶座升座,面對著群眾數千人。當嘉絨喇嘛看到他先前的學生,莊嚴地坐在法座上,立刻瞭解之前所發生的一切,他很羞愧,困窘地離開,再也不曾出現於噶陀地區。
  後來,這件事傳到巴楚耳裏,他微笑地說:“這太糟了,或許他的確生我的氣,然而,他為我解說《普賢王如來言教》四種從輪回中轉心向法的思惟,是很精闢,那也是我從未厭倦的思惟。我真誠地希望並祈禱我仁慈的老師──嘉絨喇嘛,能獲得至高的寧靜,並希望與我有關的所有眾生,都能一齊得到開悟。”
  《加行指導·普賢上師言教集》,是竹慶寺巴格活佛──巴楚吉美卻吉旺波所著《法界精義》的加行指導。書中所述包括共通外加行、不共內加行、修行根本次第、捷徑往生支分等在內的各種所緣次第。
【小偷改邪歸正】
  巴楚仁波切,在聶塘地方教授《入菩薩行論》時,有一位老人供養他一塊鑄成馬蹄形的銀子。老人沒有什麼財產,但因為對巴楚仁波切生起極大信心,他知道供養是有大功德的。
  一星期的教學之後,巴楚離開那一帶。一個小偷曾看見巴楚收受那銀塊,就跟著他想伺機偷竊。
  巴楚獨自走著,只想在星光下度過幾個寧靜的晚上。就在那一夜,當巴楚入睡後,小偷趁著黑暗潛近身來,巴楚身旁放著一個小布肩袋,和一把陶制茶壺。小偷小心翼翼地開始搜查他的肩袋。
  他手摸索的聲音驚醒了喇嘛,後者叫道:“喂!喂!你在做什麼?在我的衣服裏找什麼?”
  小偷迅速地回說:“有人給你一塊銀子,快拿出來給我!”
  “唉!”這位上師叫著:“看你把自己的生命搞得一團糟,像個瘋子般地東奔西跑!你跑這麼遠來,就只為了那銀塊,可憐的傻瓜!聽著:現在趕快去,天亮時你就可到達我坐的那塊草地……銀子就在那附近。我拿它當石頭來墊我的茶壺。在營火灰燼中找吧!”
  小偷很懷疑,但看銀子又不在巴楚的行囊中;但銀子被拋棄在營火裏,對他來說是絕不可能的事情。無論如何,他還是回去找。當他來到上師教學的地點,在火圈的石堆中找到了銀塊。
  小偷大為驚異,感歎地說:“天啊!這個巴楚是一位真正的喇嘛,絲毫沒有世俗物質的執著,而我蓄意向他偷東西,得到的也只是造惡業,現在我肯定我一定會下地獄。”
  他非常懊悔地再度去找巴楚。當他終於找到巴楚時,上師向他招呼說:“你又來了,真是瘋狂!我已經告訴你到那裏去找你要的東西,現在你又來要什麼?”
  小偷非常激動,嗚咽地解釋:“不是這樣的!我找到了銀子,但是我不能認出您這麼一位大成就者,我已犯了罪!我那時原是要鞭打您,並搶走您所有的東西!現在我向您懺悔,並乞請您的原諒。”
  巴楚勸慰他說:“不需要向我懺悔或要求原諒,只要以善心常向三寶(佛、法、僧)祈請就行了。”
  後來,其他人知道這件事後,他們捉住那小偷,並鞭打他。巴楚仁波切大聲責備他們:“如果你們傷害了我的弟子,那就好像你們傷害了我一樣,放開他吧!”
【智慧也可以傳染】
  直到近世,東藏的康地仍是一個相當原始、居民稀疏的荒涼之地,與一世紀前美國西部荒野類似,部落之間的爭戰也是常有之事。無法無天之事猖獗,由藩鎮執法者盛行。
  但是,與此恰恰相反的是,由於人口稀少、生活簡單,獨居生活相當容易做到,所以,康地在數世紀以來,就是西藏地方最主要的禪修及瑜伽修行的地區。
  菩提心(覺醒的心)真正偉大的心的同義詞,它代表菩薩(意指精神英雄)的公正、利他的證悟之心。
  巴楚仁波切,有一次獨自在瑪康附近崎嶇山裏流浪,夜裏便露宿野外。他禪修寂天菩薩的菩提心教法,那是關於發願利他以求證悟的教法巴楚的願力,是希望毫不偏私地對待他人如己一般
  一條崎嶇的泥土小徑橫切過山脈,連接著山谷中二個爭鬥不休的家族。這位離群獨修的上師,敏銳地感覺到四周的暴力氣氛,激起他慈悲、虔誠的祈禱
  有一天,交戰的雙方,注意到一個流浪漢在路旁,大家都想知道他是誰、有何意圖。他們發現巴楚橫躺在山徑一段狹窄轉彎處,每一個過路人都不得不跨過他。以如此不尋常的姿態,巴楚便可以為每個過路的人個別祈禱,希望能平息他們暴力的情緒。
  一段時間後,三個武裝的年輕騎士,遇到這個飽受風霜的老行腳僧,他旁邊的營火早已熄滅。他們被迫突然勒馬,而且跨了下來,他們詰問:“你是病了、精神錯亂,或者是個麻瘋病人?你有什麼毛病,這樣橫躺在路上?”
  這位漫不經心的大師回答:“別擔心,年輕人,你們不會感染上我的病,這叫做‘菩提心’,很難傳給像你們這樣年輕健壯的戰士!”三個人有些迷惑,跨上馬急馳而去。後來巴楚說:“或許這無私的菩提心也是會傳染的,因為你可以從偉大的精神修行者處感受到它。但是現在,雖然很多人宣稱擁有它。卻很少人真正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徵兆。”
  然後他祈禱著:“願一切眾生無有例外,都能感染到這寶貴的菩提心。
  很神奇地,瑪康地區原本不斷地流血爭鬥,很快就平息了。當地的人們聲稱,年輕的戰士,一定是從那擋在山路中,隱名證悟的流浪漢處,感染到和平的疾病,而且他們從此再也不曾見到他了。
【鬧鬼的堡壘】
  巴楚仁波切,以背誦方式,詳細講解寂天的《入菩薩行論》,不下百遍,《入菩薩行論》是梵文長卷的古典經典。他自己也為《入菩薩行論》做注解,闡揚菩提心的基本要義及六波羅蜜,這是西藏古典經典。
  在他創作豐富一生的後半段,大師誓言不再在戶內睡覺,且生活得如一個行乞的瑜伽士。巴楚是素食者,不曾騎馬或榨取馱獸之力、不累積財富、不用侍從,他是大悲觀世音的真正化現。巴楚也是寂天菩薩的化身。
  在尼亞隆有一座鬧鬼的堡壘,甚至光天化日之下都可以聽到鬼靈的哭叫,沒有人膽敢走近那地方。
  有一次,在結束某次教學時,巴楚仁波切說,如果有人敢走進堡壘,並且讀誦一百遍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鬼靈就可以得到解脫。一個親近的弟子──聰紐謝拉,立刻自告奮勇,所有的村民都搖頭,害怕再也見不到這位年輕且受人敬愛的喇嘛了,多麼可惜啊!
  進到鬧鬼的堡壘後,勇敢的聰紐謝拉,將他的坐墊放在一間空屋的地上。然後,他便生起強烈的大悲心和利他的菩提心,修空觀,接著開始大聲念誦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十品
  日復一日,他繼續持誦。當村人瞥見謝拉取火煮茶升起的煙後,都歡呼著:“畢竟,他沒有死!”有一位最膽大的村民鼓起勇氣,到鬧鬼的堡壘看有什麼變化。
  他很驚奇地看到,謝拉平靜地對著不見形跡的聽眾,講授經典。他回村裏,銓述給大家聽。之後,每天有更多的村民去到堡壘聽講,到了聰紐謝拉圓滿了一百遍念誦那部長的經典時,全村的人都坐在他面前出神地聽著。
  很神秘地,從那時起,再也不曾有鬼靈哭喊;相反地,人們常常到那裏去祈禱、靜慮、憶念巴楚仁波切並得到啟示。
【鬼王】
  秋吉林巴巴楚,是蔣貢康楚與蔣揚欽哲旺波同一時代,較年輕的一輩。後者在十九世紀的東藏,為佛教的再興大放光芒。這些大師都不是受限於某一宗派的教育,而是接受了當時許多位偉大的導師的教導,獲得許多教法的傳承及口傳。
  另外,據說“惡僧侶”會再生為各類如國王般的鬼魔與精靈三昧耶是指密續的誓言與承諾。
  有一次,秋吉林巴告訴他首座弟子之一的堪布仁千達給說:“你應該到劄竺喀去向巴楚仁波切求法,特別是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那整部論他已牢記在心。他是位偉大的老師,充滿智慧與加持力。”
  這位寶藏大師,親切地為他博學的弟子寫一封私人的介紹函致予巴楚,說:“請提供衣食與佛法,給我這位高傲的弟子。”
  堪布仁千達給,是一個具足戒的比丘,一個典型的佛教三乘(小乘、大乘與金剛乘)的持有者。他外表呈現著全然出離、不執取、遠離家園的徒步者,及比丘形相;而內心則擁有關懷他人遠在自我之上的利他誓願、大悲菩薩的心性;從密教而言,他也是佛教密續無分別金剛乘教法的自在修行者。
  他肩上荷擔著潔淨的僧袍,背著大缽,手持行腳僧的拐杖,步行多日,堪布終於來到巴楚面前。當這位方丈欲向他頂禮時,巴楚叫起來:“唉喲!鬼王來了!”
  巴楚猛地站起來,令堪布仁千達給沒有機會行正式的三頂禮。仁千達給勉強設法獻上介紹函,巴楚卻將它迅速地擲入黑暗角落,然後仁千達給便被帶出喇嘛簡單樸素的寮房。
  第二天,堪布鼓起勇氣,再次求見巴楚──這位證悟的流浪漢。且如他的上師秋吉林巴力勸他的,向巴楚求法,特別是《入菩薩行論》的法教。
  巴楚反駁:“我不能教那些,我不是一個老師,我也沒有什麼可以給你這麼重要的人。你想從我這個老笨蛋這兒得到什麼?”然後堪布又被帶出去了。
  隔天,仁千達給重新提出他的請求。巴楚告訴他:“好吧,在這兒等一陣子,我們看著辦吧!”
  一整個月,執拗的巴楚在堪布面前沒有開口說任何一句開示,然而,仁千達給仍每天都來向上師頂禮,滿懷希望地坐著,飲著稀薄的茶,最後告辭。因為劄竺喀地處西康最高地區,寒冷又多風,巴楚粗陋的山區關房,更是異常嚴寒,那位優雅的方丈,覺得非常不舒服。最後仁千達給向大師坦誠:“寶藏大師秋吉林巴,送我來向您求法,但是如果您不傳我隻字半語的開示或忠告,我勢必要空手回去見他,無論如何,出於您的慈悲關懷使您肯答應教導我,請瞭解我對您與您所代表的純淨傳承有強烈的信心與虔敬,我是真正非常地希望能修行您的教法。我未曾破僧伽的誓言,也不曾損毀金剛乘的三昧耶戒,而且已經清淨所有的邪知邪見,請慈悲教導您謙卑的僕人吧!”這位有名的方丈學者,不停地懇求那個穿著羊皮袍的上師。
  巴楚對這篇動人的說詞,絲毫不加注意,簡言寡語地即刻回答:“好,明天再來。”
  隔天早晨,當仁千達給到來,巴楚首先給他一件僧袍,說:“這是衣服。”接著,他給方丈一條幹羊腿,“這是食物。”他說。第三,巴楚送堪布一部《入菩薩行論》,說:“這是佛法。”
  然後,這位令人氣結的上師總結說:“好啦,現在你已經得到衣服、食物和佛法,就如寶藏大師所希望的,明天你可以走啦!”
  仁千達給完全絕望了,他在巴楚面前的泥地上,不停地頂禮又頂禮,劇烈地哭著說:“請為我開示!”
  巴楚不為所動。“秋吉林巴說給你衣食與佛法,你已經都拿到了,就是這樣。”
  然而,仁千達給一再堅持,哀求巴楚傳授他利益一切眾生的珍貴教法,將他自迷惑中解脫。
  最後,當巴楚直覺到仁千達給根器成熟,這位不輕易妥協的上師才開始教導他,並持續好幾個月。堪布達給進步神速,終於成為當代偉大的教師之一。那位堪布永遠感激他得自巴楚的個人教誨,不只是正式的教法,而且包括上師為了平服仁千達給的高傲矯飾,所不斷示現的粗暴行為,和令人不快的態度。
  堪布經常敘述他們初次見面時,巴楚喚他做“鬼王”,並令他長久等待來清淨他,因為巴楚已見到仁千達給背負著,身為典型比丘學者所潛藏的自負殘渣。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