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忘卻今生的目標,轉而把焦點集中於來世,那才是最崇高的目標

      十一世紀的偉大學者帕當巴‧桑傑的心靈證言,由頂果欽哲法王加以論釋。  
      帕當巴停留在西藏和尼泊爾邊境的聽瑞地區很長一段時間,擁有無數個弟子。有一天,一個親近弟子在久違之後,抵達聽瑞,看到上師如此年邁而感到非常悲傷,於是他問:「勝者,當你離開這個世間的時候,毫無疑問的,你將從一個淨土到另一個淨土,但我們將會如何?我們能夠信任誰?」面對熱淚盈眶的弟子,帕當巴教導了修行百頌。          
 向上師頂禮!       會聚在聽瑞的幸運行者們,聽啊!
         在講授法教之前,帕當巴先向上師頂禮。上師是一切加持之源,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之總集。他認為聽瑞居民幸運,是因為他們熱切地渴望研習與實修佛法,因而瞭解如何使生命具有意義。
 如同破爛之舊衣無法恢復原有的新貌,一旦你患了不治之症,向醫師求診是無用的 ~ 你必須離開!我們人類活在這個世間,如同溪流河川流向海洋般,所有眾生都朝向同一個目的地前進。如同一件衣物經過多年的使用而變得老舊,最後破爛不堪一般,生命也是分分秒秒、日復一日地枯竭殆盡。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夠阻止這個無可避免的過程。在死亡的時刻,諸如土地和錢財等虛幻的財物,完全無用武之地。我們終究免不了孤獨地死去,把所有事物留在身後,如同從一團奶油中抽出的一根毛髮,我們抽離於生命中所熟悉的事物;除了死亡,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的結局,如同海洋是河流唯一的歸處,在死亡的時刻,修行是我們唯一的依賴,一生所行之善業是我們唯一的朋友。此刻,如同一隻飛離樹梢的小鳥,我也將不會在此地太久,很快地,我必須離開。沒有任何事物,比一個能夠在死亡時刻協助我們的法教,更加必要且珍貴。
 諸佛與上師以法教的形式傳下生動的智慧話語,這樣的法教與偉大的諸佛上師是無二無別的;它們能使任何用心體悟法教的人,獲得與他們相同的證量,也為那些渴望進入解脫道的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啟發之源。
如果你們虛度此生,空手離開世間,聽瑞的人們啊,那麼在未來,人身將非常難尋。
有些人認為,他們不必急著遇見一位上師,未來總會有時間修持佛法,這種態度使他們輕佛法而重俗務。當播種的時節來臨,農人立刻開始播種,不會拖延到第二天,同樣的,當修持佛法的順緣具足時,我們應該把全副精神用於修行,不要耽擱片刻。
        ◆把身、語、意全用於實修殊勝的法教,聽瑞的人們啊,這是你們所能從事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不變的因果法則之下,我們的行為(身)、語言(語)和思想(意),決定了日後所要經歷的快樂和痛苦。如果行為之秤的秤桿傾向不善的那一側,我們將在輪迴的下三道中受苦。如果秤桿傾向善的那一側,我們將能夠從輪迴中解脫,並在一個生世內證悟成佛。抉擇顯而易見:讓我們避免痛苦之因,確保獲得安樂。如果你在佛法興盛之處投生為人,遇見一位具有成就的上師,並把上師的教導付諸實修,那麼將使今生及未來的生生世世獲得無限廣大的利益。你將了悟,世俗的紛擾把你執囚在輪迴的牢籠中,而生起一股渴望從輪迴牢籠中解脫的強烈的欲望。此刻,你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條通往解脫道,另一條則通向輪迴六道。經典有云:『身是能夠引導你渡往解脫彼岸之船,身是能夠讓你沉入輪迴無底深淵之石,身是邪惡的僕役,也是善德的僕役。』正如一塊清澈透明的水晶會折射其支托的顏色,我們的心意也決定了行為的善或惡。因此,選擇正確的道路,把我們的行為、語言、念頭導向佛法是很重要的。初學者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培養善的串習、消滅不善的串習之上。
在佛陀住世期間,婆羅門優波掘多以每日紀錄的方式來提高警覺,測量自己進步的程度:每天傍晚,他把黑色、白色的卵石分成兩堆,每一粒黑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個惡念或犯下的每一個惡行,每一個白卵石代表他在白天生起的每一個善念或從事的每一個善行。剛開始,黑卵石堆遠高於白卵石堆。但漸漸地,兩個石堆的高度趨於平等。最後,由於他堅持不懈,他達到只有白卵石堆的境界。

把今生的身、心、靈獻給三寶,聽瑞的人們啊,來自三寶的加持必會生起。
對三寶及總集三寶於一身的上師所生起的全然信心,將使心如同清澈平靜的湖水,可以清晰地映照加持之月。有了這種信心的力量,我們的心將安住於三寶所賦予的寧靜沉著之中。如此一來,無論情況是好是壞,對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忘卻今生的目標,轉而把焦點集中於來世,聽瑞的人們啊,那才是最崇高的目標。
          用只顧今生、只追求自己的健康、長壽、舒適的狹隘眼界來修持佛法,是徒勞無益的。相反的,你應該努力思惟自己在所有來世之中,將面臨什麼樣的狀況。你不應該只思及自己的未來,也要考慮所有眾生的未來。無論你做什麼,行為背後的意圖決定了結果的善惡,如果你要掌控和轉化你的心--畢竟,這是佛法的目標--那麼先檢視那些潛在的意圖和念頭是重要的。你修持佛法究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還是為了他人的利益?為了自己去尋求快樂,避免痛苦,常是我們的第一考量。
          但是如果你往後退一步。把自己視為無限有情眾生的一個,那麼你個人的渴望和恐懼就顯得微不足道。正如你渴望獲得快樂一般,所有其他眾生也渴望安樂。然而,在他們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幾乎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只會為他們帶來痛苦。如果他們能夠聽聞和遵循深奧的佛法法教,那麼他們將如同盲人恢復視力一般地瞭解到,只有善行能夠為自己和他人、為今生和來世帶來安樂。
          小心謹慎地從事善行,避免惡行,是從輪迴的痛苦中解脫,獲得證悟的永久安樂的唯一途徑。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把這個真理完全融合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那麼你聲稱希望幫助他人,也是徒然。這是為什麼當你遵循法教,並付諸實修的時候,必須如此思惟:願我獲至證悟,把這些法教傳予一切眾生,引領他們證得佛果。而不是懷抱著自己將因為博學多聞而受人敬重或有所回報的想法。
           如果你的心趨向如此正面的目標,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說的話語,你所從事的行為,將如僕役服從主人的命令一般,會自然而然地朝同一個方向前進。但如果你的心是散漫的,充滿執著、嗔恨和無明,那麼無論你做了幾百萬次大禮拜,或持誦幾百萬次咒語,都形同享用摻雜了毒藥的美食。這不是我們趨近成佛的方法。試著在任何情況下,努力持有圓滿純淨的念頭,那麼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行為,也都能保有它的正面力量直至證悟,如同落入海洋的水滴,能夠和海洋一樣長存。       
你出生那天,死亡便開始接近,聽瑞的人們啊,切記,沒有任何時間是可以揮霍浪費的。
            嬰兒的誕生乃天下一大樂事。然而,沒有任何事物能夠阻擋嬰兒逐步邁向死亡的過程。在他的一生當中,無論他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方向,沒有任何事物能夠讓他免於一死。俗話說:太陽漸行漸遠,西山之陰影則漸行漸近。生命愈是開展,死亡愈是逼近。當嬰兒成長為青少年,他仍然認為自己來日方長。這真是大錯特錯!不斷地把事情延後再做是愚蠢無知的。
            死亡可以在任何時刻降臨。每一次呼吸,就更加趨近死亡一步,如同一支被領進屠宰場的動物,每走一步,就離死亡愈近。今生只有一次;來生則無可計數。切勿犧牲無數的來世,來追求今生虛幻的安樂。如果我們日復一日地忽視佛法的修持,在死亡的時刻,我們將懊悔萬分,而且為時已晚。一個垂死之人能夠開始修行嗎?當下即是獻身於修行的時機。在死亡時刻,修行的覺受是唯一能夠幫助我們的事物。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