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藏》中的《如意寶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二十二品,詳細論述一切顯密乘。
《實相寶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四品,分別闡述無有、自成、平等、唯一四大誓言。
《宗派寶藏論》共分八品,卷首略述釋迦牟尼佛出世經歷,綱領全文,繼而破斥教外各宗,以諸聖法分別成立佛教共不共乘。
《勝乘寶藏論》共分二十五品,依《大密決定十七密乘經》詳細闡明一百一十九教言要旨。
《詞義寶藏論》共分十一品,全文以道用之方式宣說基位元實相、道位串修、現前果位。《法界法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十三品,以空界部要旨為主,論述密乘大圓滿之基、道、果。
《竅訣寶藏論》是以六偈教言的方式為修行人開示深法。
七寶藏不愧為享用不盡的寶藏,它囊括了顯密一切佛法,真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大圓滿傳承上師華智仁波切曾經感慨萬分地在《勸閱七寶藏》一文中寫道:“奇哉殊勝功德七寶藏,並非未依聖典自臆造,大海之中所獲如意寶,從劣境中隨意豈得到?證悟智慧日輪之光芒,需依未失加持師竅訣,否則一切盲修瞎煉者,行至妙道本地極鮮少。無有聞法世間過雖大,顛倒聽聞較彼罪更大,故具拜閱智者論此時,為何不睜聽聞之雙目?此世間中唯一摩尼珠,全知上師論典之至寶,除此之外無有餘佛陀,於此誰人不生大喜悅?
具緣上師與具德上師孰輕孰重?七寶藏
如果沒有遇見自己有緣的上師的話,即使面見了佛陀也是利益不大;如果永遠沒有見到的話,那就不可能有成佛的機會;如果見到上師、聽到了教言自己又好好修持的話,佛陀的果位就一定能夠很快的得到。
具緣上師一定要在具德上師的範圍中找。如果要尋找一個具緣上師的話,一定要注意:必須要在具德上師的範圍內找。也就是說必須要先無疑的確定他是一個如法的,合乎佛經續部標準的上師,然後才可以去考慮他是不是具緣上師的問題。
僅因緣分就去依止是很愚癡的行為。如果你看到一個師父就覺得很喜歡,那最可能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你生生世世的上師,而是因為你們前世有某種親友關係,比如他是你前世的父母、愛人、朋友等等。不能因為頭腦一熱就自作多情的以為某人是你的有緣上師,有緣分是有緣分,但不一定能作你的上師。如果因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就把他當作自己生生世世解脫的導師的話,那無疑是輕率的、愚癡的,甚至也可以說是瘋狂的。
選擇上師是最重大的事情,千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有一天一個大成就者和他的侍者一起出門,路上偶然碰到一個陌生的小男孩,他們彼此從來沒有相見過,但是當小孩看到這個侍者的時候,突然就控制不住大哭起來。大成就者就告訴侍者說:“這個小男孩是你前世的妻子,前世你們感情特別好,所以今世見到你他才會這樣。”假如這個侍者到漢地去化緣,結果會是怎麼樣呢?肯定是在哭的一片稀裡嘩啦以後認定為生生世世的根本上師了吧。實際上這個侍者才剛出家不久,連念經認字都還困難呢,更別說有什麼成就了。所以選擇上師是最重大的事情,千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具緣雖然很重要,但是相對具德來講,具緣就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了。應在已經確定了具德的基礎上找到具緣上師。 寧瑪巴竹欽寺一位閉關指導師的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