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讓我們得以進入解脫之道的成因,是保持羞愧心與謙遜心,並避開惡行,因此,遵守戒律,不損傷律儀,這是很重要的。活在惡行中的人們,將會長時受苦! 無明是最黑暗的染污,點亮學習與思維的明燈吧!

《利益遍虛空有情》任何時候,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佛法不外存,而存自心內

三界一切有情眾生,讓自己被自身創造出的憤怒黑蛇所糾纏,他們用自己所創造出的慾望紅牛角刺穿自己,讓自己被自己創造出的黑暗無明所遮蔽,他們把自己監禁在自己創造的自大斷見懸崖上,他們讓自己創造出的妒忌騙子毀滅自己。人們毫不覺察自己並沒有從煩惱的五條險路中脫身,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就只為了經歷此生輪迴式的歡樂。源自於五毒的無益言語和行為,已經夠了,現在就讓身、語都轉向著佛法吧!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對實相無二元的本然覺知之見地,與深奧因果的行止是不可分的,要本著這樣的了解來行一切事,這點異常重要。

『你無法了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檢視自身的缺點。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了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無論生者或死者,起伏興衰都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因此切莫怪罪其他人。無論什麼喜悅或是快樂降臨在你身上,都源自於你自身的福德,因此不要驕傲。

如果你變得自負,善德便會退失,因此要戒除妄自尊大、輕蔑他人。如果你變得灰心喪志,要安慰自己、做自己的忠告者,於道上再次啟程。『如果沮喪或悲傷生起,表示你的意識已變扭曲,應開始思惟輪迴之過,想圓滿閒暇人身之難得,想無常,對諸佛生起虔誠尊敬心。要知足並想著: [我現已得珍貴圓滿之身,我已遇珍貴正法,我已走上甚深修行道。] 思惟: [如我現在不勤修,我將會錯失良機,我無法去想以後會發生何事。]努力生起勤奮心和愉悅心。如此做之人將會發現禪靜會從心流中生起。』

當身體處在僻靜之處時,心也會安居靜處。要捨棄無益的閒聊並少說話,如果傷害到他人的感受,雙方都會造作出惡業。

蓮花生的未來追隨者啊,除非你真已厭倦受苦,否則即使思考過輪迴的過患,你也不會遠離世俗的事務。 除非無常觀已真正深植內心,否則即使你看到了緣起事物的種種改變,也無法切斷對顯相的執著。 除非你隨時都記得死亡不知何時降臨,否則即使你已領受過甚深教授,也無法將這些甚深教授憶持於心。仇恨在末法時代的五濁惡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嫉妒是摧毀一切善的冰雹,要除去自身的過失我心中總是對那些空手離開此生的眾生們,感到無限憐憫啊!

明覺,了無念頭,乃是法身;明覺,明晰無礙,乃是報身;明覺,以任何色相生起,乃是化身。

敬向諸佛正法及聖眾,我今皈依直至成正覺。藉諸布施修持等功德,願我早日成佛利世間。願我修持成就為良師,引導無量眾生無分別。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龍欽七寶藏》為龍欽巴尊者所作,後人稱七寶藏,為寧瑪派的哲學大作

       眾生的無上怙主無垢光尊者的色身雖已融入法界,然而,為悲憫我們這些濁世愚昧的眾生而留下了以甚深古薩里派《四心滴》、廣行班智達派《七寶藏》以及《三休息》《三解脫》為主數目驚人的豐厚遺產。其中的七寶藏可堪為寧瑪派的璀璨明珠、無價之寶。
《七寶藏》中的《如意寶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二十二品,詳細論述一切顯密乘
《實相寶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四品,分別闡述無有、自成、平等、唯一四大誓言
《宗派寶藏論》共分八品,卷首略述釋迦牟尼佛出世經歷,綱領全文,繼而破斥教外各宗,以諸聖法分別成立佛教共不共乘
《勝乘寶藏論》共分二十五品,依《大密決定十七密乘經》詳細闡明一百一十九教言要旨。
《詞義寶藏論》共分十一品,全文以道用之方式宣說基位元實相、道位串修、現前果位。《法界法藏論》有頌詞與自釋,共分十三品,以空界部要旨為主,論述密乘大圓滿之基、道、果。
《竅訣寶藏論》是以六偈教言的方式為修行人開示深法。
        七寶藏不愧為享用不盡的寶藏,它囊括了顯密一切佛法,真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大圓滿傳承上師華智仁波切曾經感慨萬分地在《勸閱七寶藏》一文中寫道:奇哉殊勝功德七寶藏,並非未依聖典自臆造,大海之中所獲如意寶,從劣境中隨意豈得到?證悟智慧日輪之光芒,需依未失加持師竅訣,否則一切盲修瞎煉者,行至妙道本地極鮮少。無有聞法世間過雖大,顛倒聽聞較彼罪更大,故具拜閱智者論此時,為何不睜聽聞之雙目?此世間中唯一摩尼珠,全知上師論典之至寶,除此之外無有餘佛陀,於此誰人不生大喜悅?
龍欽巴尊者:佛陀三轉法輪的精要
     為了守護初學者的心,使其免受凡俗二元執著所桎梏的煩惱影響,佛陀詳細教導了四聖諦,其主要為與應取、應捨和過失、對治相關的不同議題。接著佛陀教導了無我(空性)的法輪,以使我們不再執著那些對治法門。最後他講述和本然自性相關的教導,此乃全然揭示勝義諦的法輪。
The Three Turnings of the Wheel of Dharma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beginner's mind from emotions shackled by ordinary clinging to duality, the Buddha gave detailed teachings on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at primarily show the various issues that must be adopted or avoided, the flaws and their remedies. Next he taught the Dharma wheel on the absence of characteristics (emptiness) in order to stop attachment to the remedies. Finally he gave teachings describing the basic nature - this was the Dharma wheel on fully revealing the ultimate.
~ Longchen Rabjam
~出自”Jewels of Enlightenment: Wisdom Teachings / Great Tibetan Masters”一書中對尊者著作的英文摘譯   ~普賢法譯小組
具緣上師與具德上師孰輕孰重?七寶藏
       如果沒有遇見自己有緣的上師的話,即使面見了佛陀也是利益不大;如果永遠沒有見到的話,那就不可能有成佛的機會;如果見到上師、聽到了教言自己又好好修持的話,佛陀的果位就一定能夠很快的得到。
  具緣上師一定要在具德上師的範圍中找。如果要尋找一個具緣上師的話,一定要注意:必須要在具德上師的範圍內找。也就是說必須要先無疑的確定他是一個如法的,合乎佛經續部標準的上師,然後才可以去考慮他是不是具緣上師的問題。
  僅因緣分就去依止是很愚癡的行為。如果你看到一個師父就覺得很喜歡,那最可能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你生生世世的上師,而是因為你們前世有某種親友關係,比如他是你前世的父母、愛人、朋友等等。不能因為頭腦一熱就自作多情的以為某人是你的有緣上師,有緣分是有緣分,但不一定能作你的上師。如果因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就把他當作自己生生世世解脫的導師的話,那無疑是輕率的、愚癡的,甚至也可以說是瘋狂的。
  選擇上師是最重大的事情,千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有一天一個大成就者和他的侍者一起出門,路上偶然碰到一個陌生的小男孩,他們彼此從來沒有相見過,但是當小孩看到這個侍者的時候,突然就控制不住大哭起來。大成就者就告訴侍者說:“這個小男孩是你前世的妻子,前世你們感情特別好,所以今世見到你他才會這樣。”假如這個侍者到漢地去化緣,結果會是怎麼樣呢?肯定是在哭的一片稀裡嘩啦以後認定為生生世世的根本上師了吧。實際上這個侍者才剛出家不久,連念經認字都還困難呢,更別說有什麼成就了。所以選擇上師是最重大的事情,千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具緣雖然很重要,但是相對具德來講,具緣就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了。應在已經確定了具德的基礎上找到具緣上師。  寧瑪巴竹欽寺一位閉關指導師的開示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中華德千林佛學會會址:台中市北區太原路三段61巷3之4號5樓(近榮華街,巷子口香港傑克髮藝招牌)
法輪常轉 「法輪」是對佛法的譬喻,以如車輪的圖象代表佛陀的教法。「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菩薩以此深心祈請諸佛為一切眾生轉法輪,猶如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心中。眾生於聞法之後,以受持佛法之故,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降伏自心的煩惱,增長善根,養成完美的人格,也使大眾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應了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要再三深思因果法則,獲得八閒暇及十圓滿有多麼困難,要深思死亡和無常,要深思輪迴的過患。』